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就业》2007,(7):15-16
2006年初,根据劳动保障部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纳入了就业再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并决定分为消除零就业家庭、创建比较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三个阶段实施,将确保全市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作为创建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2.
葛炎 《中国就业》2007,(1):48-49
湖州市于2006年3月在市区114个社区中选择了39个社区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试点单位,截止2006年9月底,39个试点社区已开发岗位2500多个,使2460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68人,达到了消除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家庭“零就业”目标,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各项年度考核目标,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金陵街道新开路社区充分挖掘就业潜力、克服就业困难、拓宽就业通道、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以解决社区“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为重点,探索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手段,增强社区就业服务功能,最终实现社区劳动者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以来,湖北省结合本省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为重心,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落实扶持政策的推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创造亮点,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07年底,有314个社区达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累计帮扶4.08万户“零就业”家庭、  相似文献   

5.
去年,河北唐山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创建“情系民生”服务品牌为主线,以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宗旨,着力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全市137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稳定就业,达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的目标。进入2008年,该市正在向建立充分就业社区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6.
顾祥 《中国就业》2007,(6):38-39
江苏省姜堰市姜堰镇城中街道办事处下辖叶舍、罗塘、老庄、光明、河西等五个社区,有住户13467户,总人口10406人。辖区内有用人单位1633个,现有失业职工4975人,其中“4045”就业困难人员1683人。2005年以来,他们以社区平台为依托,实施“大调查、大开发、大培训、大援助”,在街道开展了消灭零就业家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湖州市2006年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2007年在全市全面推进,并把消除零就业家庭和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作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点目标。2007年底,全市165户"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249名失业人员全部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如期实现"消零"目标。  相似文献   

8.
刘虹 《中国就业》2007,(11):60-60
目前,随着最后一个“零就业家庭”的消除,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提前四个月实现到年底基本消除城镇现有零就业家庭的目标。 江东区为彻底消除“零就业家庭”,从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入手,初步建立了“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社区、街道、区就业管理服务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各级就业服务部门成立“零就业家庭”消除工作组,[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郭芳 《中国就业》2007,(12):34-35
今年5月,杭州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现场会暨动员大会召开,同时,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全面启动。半年来,为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早日达到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市城区、街道都拿出了不少法宝。至今年二季度,杭州市主城区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数从3368人减少至2462人;至7月底,上城区南星桥街道帮助了252户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再就业,下城区零就业家庭总数已从年初的83户减少至8户。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镇江市提出就业工作“潜力在社区、重点在社区、希望在神区”的口号,把社区就业作为推进就业的重中之重,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加大社区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推行工作实绩与奖励资金挂钩,充分调动了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了社区就业工作全面开展。2001—2005年,总共投入929.3万元用于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就业》2007,(7):1-1
本期“特别关注”突出报道了不久前国务院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和劳动保障部召开的全国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这两次会议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不渝地把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明确民生之本的施政理念、制定正确的就业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法制建设等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基本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2007,(7):13-14
2006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完善援助制度,加大工作力度,突破工作难点,着力援助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全面深入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并轨遗留问题的提前解决。目前,全市有669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社区总数的69%。开展创建活动以来,有13.5万人在社区实现了就业;23.9万并轨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13.
杨雄  丁杰 《中国就业》2007,(4):53-54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从坚持把社区就业作为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主攻方向,着力强化平台建设,不断放宽优惠政策,大力加强就业援助,2001年以来先后开展“促进就业先进社区”、“再就业样板社区”等创建活动。2005年起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补区”活动。近日,经江苏省劳动保障厅的考核评估,该市已有99个礼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0.7%,所有“充分就业社区”实现了“六到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2007年6月全国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全面铺开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到年底基本消除城镇现有零就业家庭。会后,劳动保障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对消除零就业家庭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各地不等不靠,积极行动起来,把帮助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重大措施,从基层抓起,在做细做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兴安盟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中,紧紧围绕“实现充分就业”这一创建主题,牢牢抓住服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这一创建重点,全力突破开发就业岗位这一创建难点,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自2006年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已累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90个(其中充分就业模范社区12个,不含2009年),占全盟社区总数的61%;2009年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2个,占未创建社区的38%。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就业》2013,(3):28-29
实现充分就业是"民心之盼,政之所系"。2011年苏州市充分就业社区、村达标率分别达98%和96%以上。镇江市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6.75%",零就业家庭"连续86个月动态清零。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苏州市、镇江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注重服务质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特别是把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作为工作重点,实施积极有效的援助政策和工作措施,着重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全市就业援助工作的开展。今年1—11月份,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安置3494户“零就业家庭”中4867人就业,提前完成“零就业家庭”存量消零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丁杰 《中国就业》2008,(4):46-48
去年,劳动保障部在沈阳召开全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座谈会,全面部署“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并具体提出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等要求。所谓“充分就业社区”,根据座谈会上张小建副部长讲话精神,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充分和素质的提高;二是就业渠道畅通,市场化就业和创业环境宽松;三是适当的、社会可承受的失业率,失业人员有基本保障,并处于积极准备就业状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功能,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广开就业门路,推动社区就业工作,进而为构建和谐社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名城、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市,近年来从人口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的市情出发,通过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就业平台、拓宽社区就业渠道、打造充分就业社区,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市共有42个社区被省就业服务局评定为“河北省充分就业社区”,59个社区达到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河北省两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现场经验交流会均在邯郸召开。复兴区“铁路大院”社区被人社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一百个国家“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青铜峡市现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2个农林场,总人口为27.6万人,城镇人口8万人,有城镇社区15个。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挖掘社区失业人员就业新路子,提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搭建诚信服务之桥”的工作思路,全力构建社区充分就业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