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处于转型窗口期,如何高效利用二者的互动关系成为能否最大限度实现二者各自价值的必要条件。本文利用生物学和经济学交互的协同演化理论进行分析,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入一个极富解读力的框架中,用其独特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式打破过去固化的低层次转型路径,构建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结构图,分析两个互动主体协同演化的双向因果、多层嵌套、非线性、特定路径依赖特征,判别其协同演化多层级、无主导、基于合作的特定类型,深度探讨二者协同演化作用的机械互动约束、政策灵活开拓、变异与选择过程机制,提出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路径建设的基石、规划的保障及发展指向标,实现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贡献及中国经济发展对华侨华人自身价值实现的最大反哺。  相似文献   

2.
家族企业国际化动因与特征分析--以华人家族企业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西方研究框架为基础 ,对华人家族企业的国际化动因与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华人家族企业传承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思想内涵.保留了华人治理的风格,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国内外商界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进行综述,发现国外学者相对走在了研究的前沿.国内学者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偏向于将理论结合到国内家族企业这一具体情景中,并提出了修正式、验证式的结论。研究的不足表现在成果中缺乏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理论新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美国家族企业和香港华人家族企业的控制权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究对中国大陆家族企业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两者的重要差异在于与控制权相关的制度、文化背景因素以及家族对职业经理人控制方式等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相似性,香港华人家族企业的演化对中国大陆家族企业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华人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继北美、欧洲和日木以后的世界“第四种经济强权,国际管理学界的注意焦点也开始从日本企业转向华人企业。1997年7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正式成立了“全球华人企业研究中心”,更是在全球备地企业界和工商管理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华人企业的新潮流。分析华人企业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其独特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商战场上父子兵 所谓家族企业,按照哈佛大学教授唐纳利的观点,是指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参与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这种两代衔接的结果,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  相似文献   

6.
股权制度是公司治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而公司治理结构又影响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政策,并最终影响上市家族企业的财务能力。该文以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为起点,剖析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股权制度缺陷,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发展民营经济。首先必须要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对于改制的民营企业。其产权必须明晰到个人.以充分发挥个人对其财产看护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股权制度是公司治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决定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而公司治理结构又影响公司具体的财务管理政策,并最终影响上市家族企业的财务能力.该文以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为起点,剖析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股权制度缺陷,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非正式制度约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安国  王江 《特区经济》2006,(9):110-111
在一个社会的制度结构中,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诸如家族文化、家庭继承制等非正式制度对家族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是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关系治理既是华人家族企业极具本土特质的治理模式,同时也是导致其生命周期短暂的重要原因。关系治理在家族企业的初始阶段能整合资源,降低交易成本,可视为一种适应性的制度安排,但是关系治理既限制了家族企业的规模扩展,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问题一华人家族企业要突破“三代衰亡”之铁律,需要走出关系治理,借鉴契约治理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家族上市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提高了家族企业价值,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公司价值正相关。在控制性家族股东现金流权增大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持股可以提高公司价值,而在控制性家族控制权增大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会减弱。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程度越大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价值的提升幅度也会降低,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费淑静 《乡镇经济》2008,24(1):78-82
家族式中小企业组织是中国农村社会变革和发展进程中一项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与农村环境具有天然的契舍性,文章首先对其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特征,然后从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影响我国农村家族式中小型企业成长的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农村中小家族企业“家族化治理”的制度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是融为一体的,外部环境因素也对农村家族式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政策建议提升农村家族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实施企业文化创新,改善农村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产生了特殊类型的企业形态——类家族企业。即使它不是一种世界现象,但至少在目前阶段,它是一种值得关注的中国现象。通过建立金字塔型的股权结构,类家族企业把“控制权收益”方便地收入囊中。本文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角度,通过对类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及行为特征的解剖,探析类家族企业规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大量口述历史记录、个人访谈、文献研究及有关新加坡经济、社会的评论,研究了亚洲金融危机(以下简称危机)前后新加坡华人企业变化及其发展的持续性,表明危机前,这些大型企业由家族制管理变为专业化管理;危机后,其变化趋势有两种,一种由于面临着西方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在政府密切关注下,同时也因缺乏有能力、有管理家族企业意愿的后代,家族制度已松散;另一种由于没有政府的直接管制,在危机后消极的市场形势下,为谋求生存,任用有能力的家族后代充分发挥优势,维持着传统的家族制.本文分别从市场、制度(包括文化和政府)及一些主要大公司的领导者行为分析,推导一个路径清晰、条脉分明的管理变化模式,同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专业化管理家族企业的结构及政府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初始领先优势和协同效应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演化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建立企业间的协同演化动力学模型,既考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又考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分析了企业的初始领先优势和协同效应对企业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或被淘汰并不取决于它是强者或是弱者,而取决于初始领先优势和协同效应,充分说明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和初始领先优势与协同效应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初始领先优势和协同效应对企业的影响机理,提出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娜  王宣喻 《南方经济》2014,32(10):82-99
家族集中所有权、控制权和家族涉入管理对企业绩效到底有利还是有弊?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处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更高,上述关系在不同经济体之间是否有区别?企业的治理效果取决于内外两种机制,内部的家族治理系统是对外部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的补充。我们选取处于成熟市场经济的德国上市家族企业与处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实证对比,从制度的视角来探讨上述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两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结论表明治理结构并不一定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不同的制度环境会导致不同的作用机制产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家族式企业治理机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式企业自产生以来始终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族式企业不仅在中小企业,而且在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中也居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家族式企业的公司治理特征的分析,可以认为,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家族式企业具有特殊的治理效率,同时家族治理模式也有负面作用,需要突破家族式企业发展的局限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注重伦理约束、强调和谐统一与稳定、以人为本以及刚健有为等明显的官僚性和支撑性文化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守成与合作创新活动,有利于渐进式创新,但不利于突变式创新和个体创新能力的激发,因此,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规模分布的形态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建中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51-55
中国的企业规模分布大体上服从于对数正态分布,这也充分支持了Robert Gibrat提出的规模分布理论。但是中国的企业规模分布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比如大企业大而不强、产业市场集中度偏低、大企业在衡量指标及在产业中的分布不均衡等。正确认识中国企业规模分布形态并把握企业规模的发展态势,对引导中国企业规模定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东亚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和美国的霸权护持;但与此同时,中美两国之间并未重现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局面。中美制度均势可以合理地解释中美互动关系和该地区出现的制度化安全发展趋势。中美制度均势的含义是,中美两国在经济相互依存加深的背景下通过国际制度对彼此实施的机制化制衡。在中美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共同参与大量国际机制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都采取了制度均势行为。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实力仍无法与美国抗衡,在国际体系中无法挑战美国。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避免重蹈日本和德国当年的覆辙,慎言中美对抗。中美制度均势对中美关系发展和中国和平发展的启示在于:中国要继续实施和完善对美制度均势战略;中美都应继续鼓励对方参与东亚地区的国际制度;中美都要继续加深两国间的经济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