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美国家族企业和香港华人家族企业的控制权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究对中国大陆家族企业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两者的重要差异在于与控制权相关的制度、文化背景因素以及家族对职业经理人控制方式等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相似性,香港华人家族企业的演化对中国大陆家族企业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系治理既是华人家族企业极具本土特质的治理模式,同时也是导致其生命周期短暂的重要原因。关系治理在家族企业的初始阶段能整合资源,降低交易成本,可视为一种适应性的制度安排,但是关系治理既限制了家族企业的规模扩展,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解决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问题一华人家族企业要突破“三代衰亡”之铁律,需要走出关系治理,借鉴契约治理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3.
SWOT分析方法是指对组织或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同时它也能够较好地对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家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是改革用人制度,使其管理模式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文章在对SWOT分析方法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之上,将重点应用该方法对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华人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继北美、欧洲和日木以后的世界“第四种经济强权,国际管理学界的注意焦点也开始从日本企业转向华人企业。1997年7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正式成立了“全球华人企业研究中心”,更是在全球备地企业界和工商管理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华人企业的新潮流。分析华人企业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其独特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商战场上父子兵 所谓家族企业,按照哈佛大学教授唐纳利的观点,是指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参与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这种两代衔接的结果,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  相似文献   

5.
谢健 《浙江经济》2003,(14):22-24
家族企业作为我国民营企业最普遍的制度安排,在经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虽然人们对家族企业的外部产权制度较为关注,但我们认为家族企业的外部产权制度自然变迁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一般需要经过家族原始产权的几代稀释,逐渐演化为公共公司等现代企业的制度形式,也可能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而陷入严重困境的家族企业通过外部购并等手段,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而脱离家族制。  相似文献   

6.
华人家族企业传承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思想内涵.保留了华人治理的风格,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国内外商界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华人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进行综述,发现国外学者相对走在了研究的前沿.国内学者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偏向于将理论结合到国内家族企业这一具体情景中,并提出了修正式、验证式的结论。研究的不足表现在成果中缺乏相对成熟和完善的理论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以来,华人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继北美、欧洲和日本以后的世界"第四种经济强权(economic power)",国际管理学界的注意焦点也开始从日本企业转向华人企业。1997年7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正式成立了"全球华人企业研究中心"。更是在全球各地企业界和工商管理学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华人企业的新潮流。一、华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  相似文献   

8.
李娜  王宣喻 《南方经济》2014,32(10):82-99
家族集中所有权、控制权和家族涉入管理对企业绩效到底有利还是有弊?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处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更高,上述关系在不同经济体之间是否有区别?企业的治理效果取决于内外两种机制,内部的家族治理系统是对外部制度环境的不完善的补充。我们选取处于成熟市场经济的德国上市家族企业与处于转型经济中的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实证对比,从制度的视角来探讨上述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两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结论表明治理结构并不一定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不同的制度环境会导致不同的作用机制产生。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华人财团跨国投资战略及行为特征华侨大学饶志明东盟国家华人企业经过战后的曲折成长过程.到70—80年代,形成了一批以家族企业为核心、通过控股或联营关系而将一系列关系企业联结在一起的企业集团(本文统称为华人财团)。80年代以来.由于财团实力的增强以...  相似文献   

10.
程新治  余功文 《特区经济》2007,219(4):107-108
企业究竟选择何种企业制度,受企业内、外部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家族企业自身而言,保持这一传统的企业模式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寻找这一企业制度选择的内在动因,才能理解家族企业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国民营企业多以家族企业存在的现象,进一步使我们能够全面认识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费淑静 《乡镇经济》2008,24(1):78-82
家族式中小企业组织是中国农村社会变革和发展进程中一项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与农村环境具有天然的契舍性,文章首先对其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特征,然后从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影响我国农村家族式中小型企业成长的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农村中小家族企业“家族化治理”的制度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是融为一体的,外部环境因素也对农村家族式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政策建议提升农村家族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实施企业文化创新,改善农村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傅颖  窦军生  吴炳德 《南方经济》2019,38(8):100-113
企业创新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风险承担属性,创新创业研究离不开对风险承担的关注。本文考察家族承诺对家族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基于2015年全国范围内非公有制企业调研,对877个家族企业样本的研究结果显示,家族承诺正向促进企业的风险承担,企业长期导向在家族承诺和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通过引入企业长期导向,文章弥补了家族涉入到企业产出之间"缺失的一环"。与此同时本文验证了企业长期导向在中国家族企业情境下,并非有碍而是促进了家族企业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13.
罗进辉  李雪 《南方经济》2017,36(9):1-20
文章利用2004-2015年中国A股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相关年度数据,从家族企业股权家族化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股权家族化对家族企业业绩以及对企业是否聘任家族成员担任公司高管的经验影响关系。结果发现:(1)同等条件下,控股家族股权分配的家族化水平越高,其经营业绩表现越差;(2)家族成员担任CEO或董事长等关键高管会加剧股权家族化对家族企业业绩的负向影响关系;(3)同等条件下,公司股权的家族化更可能促使家族企业聘请家族成员担任CEO或董事长。此外,文章进一步分析发现,非核心家族成员参股企业会降低股权家族化与聘请家族成员担任公司CEO之间的正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4.
吴炯 《改革》2012,(7):138-145
独立董事是连接企业边界内外的社会桥,是家族企业获得外部资源支持的重要渠道,其资源吸纳能力与社会桥的网络结构密切相关。鉴于公司研发投入与公司社会资本吸纳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在将独立董事社会桥划分为网络规模、网络构成和网络密度三个刻画维度后,讨论了其对上市家族公司开发支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独立董事社会桥的网络构成与公司开发支出显著相关。独立董事占据的结构洞越多,公司越倾向于加大研发投入。同时,网络密度也是影响开发支出的显著变量,密切的交往有助于社会资本的吸纳。  相似文献   

15.
多元化是战略管理领域中的一个核心议题。文章基于社会情感财富框架和企业行为理论,着重考察了家族涉入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及其价值效应的影响。基于2010年363家中国民营上市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的研究发现:家族所有权对企业总体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多元化的企业价值效应方面,家族管理权会显著减弱总体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这样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假设猜想:家族通过所有权参与更多影响的是企业的多元化决策,而家族参与管理则会更多地影响多元化战略的执行。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揭示家族涉入对企业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有效区分不同维度家族涉入对企业战略决策及执行过程影响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表明:董事会与CEO之间的权力博弈是影响CEO报酬和公司绩效关系的重要因素.中国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与CEO之间的博弈扭曲了CEO报酬机制,损害了CEO报酬对公司绩效的促进作用,应当从博弈的制度环境入手矫正上述博弈机制,理顺CEO报酬机制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刘颖 《特区经济》2006,23(2):363-364
信任对维护企业间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揭示了在大多数企业间关系模式中,由于制约机制的客观存在,维护企业间关系实际上是理性信任,并由此推导出制度上的完善是促成企业间关系长久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企业融资和治理理论认为,债权人对于股东和职工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具体体现在相机治理机制与破产程序和制度方面。但在我国的现实中,债权人却完全处于被动无权的地位。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正是导致破产逃债现象十分严重的根本原因。因而,我国破产制度完善的关键在于发挥债权人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像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债权人。  相似文献   

19.
林静  凌春华 《科学决策》2014,(11):83-94
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私营部门的生力军,其权力能否有效传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传承方式的选择上,我国家族企业普遍倾向于内部传承。论文采用2012年694家家族控制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样本均值比较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家族权力内部传承和外部传承与绩效关系的对比,揭示家族继承人继承权力对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内部传承方式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同时,进一步从家族内部传承所有权和管理权两个维度,分析其代理成本差异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显示家族继承人是否为指定管理层与托宾Q值显著相关,表明传承管理权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