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电信建设》2002,14(8):51-52
一.城域网,光通信发展的新亮点。北电网络敏锐地看到,当前一方面在骨干网上还有大量的带宽富余,而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写字楼和最终用户却还经常为得不到充足的带宽苦恼,城域光传输网络实现着骨干传输网络同接入网络的汇接,将成为光通信未来发展的新亮点。同时与竞争对手相比,北电网络所专注并具有优势的城域网技术方案主要集中在三大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
席志刚 《当代通信》2005,(21):32-33
【记者观察】自2001午以来,由于整个通信市场的低速,使当时火热异常的光网络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光网络有关的光纤以及光网络系统市场一落千丈。目前全球的光网络系统市场逐步走出低谷,呈增长的态势。在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三大领域.中国运营商在新市场的开拓、新业务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不道余力,IP技术的普及、3G的应用和FTTH的推进都显示出中国运管商勇于进取的信心和实力。随着我国3G牌照的发放以及我国FTTH产业的发展加速,我们预计我国光通信产业在未来一两年内将强劲复苏。  相似文献   

3.
随着光纤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域网的规模逐渐扩大,城域网建设形成了城域骨干网和接入网两个网络建设重点。根据这一形势,电信设备制造商也采取了相应的策略,针对不同网络结构的特性开发出不同的技术和设备来满足日新月异的通信市场需求,其中新崛起的广泛应用于城域网建设的技术包括:Metro DWDM、MPLS、RPR、DPT等等;而城域接入网建设则主要采用有源光网络和无源光网络技术,具有代表性的有SDH、PDH、FITL(光纤用户环路)、APON以及Ethernet等技术。  相似文献   

4.
唐雄燕 《当代通信》2005,(21):22-24
光业务网概念的提出 光通信所提供的巨大带宽资源为整个电信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今.天以SDH与DWDM为主导的光传送网依然是最重要的电信基础设施。然而随着电信业务类型和服务方式的转型,作为基础网的光传送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宽带业务的飞速发展将产生更大的带宽需求,无论是骨干网、城域网还是接入网必然要不断升级换代,这对于光通信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光通信向大容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不会动摇的。另一方面,电信业务的分组化、智能化趋势和社会信息化对传送资源的多层次需求又对传送网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光传送网本身也必须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5.
未来网络的数据平台已经趋于IP化,传输平台趋于DWDM化,故Pover DWDM必将成为新一代因特网的支柱。本文简要论述了IP OVER DWDM技术及其特点;并指出了该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网络必须稳定可靠;二是服务质量保障以及链路管理问题等;概况介绍了光因特网的组成及优点。最后指出IP over DWDM适用于未来的城域网、高容量普通IP业务和未来大型IP骨干网的核心汇接,是支撑未来光因特网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6.
李晓辉 《当代通信》2006,13(8):65-67
随着骨干网层面多业务承载的讨论尘埃落定,各大运营商采用了单独建网或单一多业务网承载方案解决了多业务在骨干网层面的承载问题。城域网作为骨干网络的延伸,是业务的接入和汇聚的平台,是下一代网络落地的关键点,是运营商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城域网的多业务承载将成为下一阶段各运营商网络优化和改造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新运营商如何面对FTT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TTH的兴起 接入网是用户驻地网进入城域网/骨干网的桥梁,而城域网/骨干网由于采用了WDM和SDH技术,可以提供巨大的带宽,驻地网用户的带宽需求逐年上升,处于中间位置的接入网所采用的传统接入技术(例如ADSL、LAN、HFC)受其物理本性的限制,难以在接入距离和带宽上有更大的突破,可见现行成熟的接入网技术已成为网络向宽带化发展的瓶颈,而光纤所能提供的带宽可  相似文献   

8.
随着宽带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对通信网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各种业务对带宽和容量的要求,实质在于以更少的价格提供更高带宽的服务。基于业务的驱动,通信网正在不断演化。但是从根本上解决带宽的办法只有光纤和光通信技术。正在日益成熟的光通信技术为通信网的光纤化演化提供了条件。在继SDH和PDH光传送技术在骨干网中被广泛采用之后,新的光通信技术如波分复用(WDM),无源光网络(PON)以及光联网(AON)等技术为通信网进一步的演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白木  周洁 《当代通信》2003,(9):56-58
一、宽带网的概念 骨干网传输速率在2.5G以上,接入网能够达到1兆的网络定义为宽带网。宽带网建设分为三层:骨干网、城域网和社区网接入网。骨干网相当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城域网相当于城市市区内的道路,社区接入网解决的则是将道路从市区一直修到小区,抵达每户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10.
李晓辉 《当代通信》2004,(19):82-83
接入网是用户驻地网进入城域网/骨干网的桥梁,而城域网/骨干网由于采用了WDM和SDH技术,可以提供巨大的带宽,驻地网用户的带宽需求逐年上升,处于中间位置的接入网所采用的传统接入技术(例如ADSL,LAN,HFG)受其物理本性的限制,难以在接入距离和带宽上有更大的突破,可见现行成熟的接入网技术已成为网络的宽带化发展的瓶颈,而光纤所能提供的带宽可以达到极致,因此FTTH是接入网走向宽带化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紧扣当前城域网建设这股热潮,对基于WDM技术的光城域网的网络管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对其网络开销的传送技术——光监控信道(OSC)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信建设》2002,14(6):57-57
OFS是全球第一个推出用于局域网,城域网,长途骨干网和跨洋网络的光纤,全球第二大光纤供应商,近日OFS公司客户系统工程部技术总监Paul Dickinson保罗迪更信博士在举办的媒体交流专访会上介绍了世界领先的光纤光缆技术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宽带城域网建设,将成为今后信息网络建设的热点和投资重点,并将成为中国电信网络运营商的市场竞争焦点。 要实现宽带通信,整个通信链路上的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目前我国通信骨干网主要是中国电信的骨干网。经过“八横八纵”的光纤网络建设,已经在核心层上解决了带宽问题。因此,在电信运营企业宽带核心骨干网建设初具规模以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在国内基础网络运营商5 1竞争格局形成的过程中,骨干网的带宽资源已经非常丰富。目前业界的普遍看法是骨干网带宽资源相对过剩,而造成带宽资源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用户无法享受带宽所能提供的各项业务,在承启骨干网和带宽最终消费终端用户之间的城域网部分出现了瓶颈。新老运营商拥有的长途资源,如果无法有效地接入用户,那么这些资源将仅仅只是资源而已,绝对不会发生作用并为其带来盈利。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使资源落地,让资源产生效益,建立高效经济的支持多业务的城域网已经成为各运营公司的竞争重点。  相似文献   

15.
闫晓辉 《当代通信》2005,(21):44-45
随着人们通信需求的增长、光通信建设规模的扩大以及以IP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提高光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带宽供给的实时性等要求逐渐提上日程。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光网络的智能性,试图把光层组网技术和以IP为基础的网络智能化技术发展并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智能性的光网络。其中的主流方向就是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相似文献   

16.
钱宗珏 《当代通信》2005,(21):19-22
国际通信信息业遭受泡沫经济的冲击后,越过了寒冬,正在逐渐复苏。光纤通信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今后能否再创辉煌?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是因为通信信息业对全人类的影响与日俱增,人们对多业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光通信高、新技术不断突破,光通信网络特别是城域网和接入网还存在很大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7.
《邮电企业管理》2010,(11):72-73
2010年,在全业务运营和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光通信再一次站在了技术变革的风口浪尖。40G、PTN、OTN、10GEPON、WDMPON等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正加速推动着光通信向容量更高、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的下一代全光网络演进。10月13日,烽火通信在参加北京国际通信展的同时,成功举行了2010年技术进步发布会,集中展示了在光网络、光纤接入、家庭网关以及融合视讯等领域的四大技术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步入全业务时代,WLAN、小区接入、专线接入、光纤到户等业务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无源光网络、光交网等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接入点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通信运营企业每年还需加强传输网的基础建设,对骨干网、城域网进行扩容,局部网络资源紧缺问题逐步呈现。与之相对应,根据城市规划,架空线将逐步入地,未来光缆的建设都将以管道光缆为主,特别是光交网及城域网的建设需要大量占用管道,而原有的城市通信管道设施已经无法满足运营商扩建光缆网的需求,新建通信管道又面临着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公共设施破坏和交通及环境影响严重等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笔者认为利用排水管道敷设光缆是个不错的选择,不仅施工快速,而且拥有保护环境、节省投资、与现有光缆系统兼容等特点。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几乎覆盖所有城市业务区域的排水管道网络,在光缆敷设方面可以说是对运营商现有光缆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可进一步提高传输网络的安全性、扩展性,为各业务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当业界关于IP是否是未来主导的大辩论尘埃落定,当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力充分显现,当整个网络体系开始重新架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电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已经进入实际部署阶段.在未来方向已经明确的前提下,网络界讨论的热点集中在如何具体实现网络的演变.无论在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还是在移动网,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过渡代技术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互联网舞台的主角.  相似文献   

20.
应对入世     
卷首语 本期专家论坛刊登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韦乐平副院长,部科技情报研究所雷振洲所长的文章。韦乐平的文章从光通信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波分复用系统以及城域网技术的发展等各方面论述了光通信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指出光通信出现了又一次蓬勃发展的新高潮。雷振洲的文章从移动通信、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论述了移动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必然性以及高速接入和手机上网浏览的途径,并描述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