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改税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经过几年试点,已被证明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利改税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什么好处?怎样才能确保利改税的顺利实施?广州绢麻纺织厂两年多来试行利改税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一、利改税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国营工业企业的资金短缺已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有必要从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及有关认识问题进行更深入、全面的分析和思考。一、国营工业企业资金短缺的现状 (一)企业实际留利少利改税初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体制,这是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的重大改革。企业的资金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利改税分配体制的突出特点是:用税制划清国家和企业的分配界限,实现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的规范化或局部规范化。但是,由于新税制的“高起点,多环节”,不仅与利改税的出发点相违,而且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税收负担。从1985年  相似文献   

3.
从一九八二年起,国家对国营企业普遍实行了利改税,这是建国以来国家与企业在分配关系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仅就大连市直属国营工业企业近两年的利润分配状况谈谈利改税的必然性以及我们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小议利改税     
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是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方向正确,时机成熟,势在必行。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上,实行利改税,较之利润留成、利润分成、递增包干等形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近几年来,在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中,打破了统收统支、吃“大锅饭”的局面,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从一九八○年以来,对国营企业试行了各种形式的利润留成或盈亏  相似文献   

5.
(一)、情况和问题 山西工交企业从1981年至1986年6月底,整个“六五”期间累计用技术改造的贷款总额为十九亿五千万元,除归还了五千亿万元外,同期的累计贷款余额为十四亿五千万元,是贷款总额的74.49%。在这些贷款余额中截至86年6月底已经发生愈期的有两亿一千万元,占贷款余额的14.28%。 在上述贷款中,到目前为止贷款余额仍在300万元以上的工交企业有60户,负债总额为四亿八千万元,占全部工交企业贷款余额的33%,在这60个负债大户中,属我省“七五”技  相似文献   

6.
<正> 正确解决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搞活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中心任务。为此,国务院最近作出决定:从1984年第四季度开始,全国将普遍推行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从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同时,为适应利改税以后经济生活的要求,国务院还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这是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计划体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核心,改革计划体制对于顺利地贯彻实施国务院的这些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实行利改税和企业进一步扩权以后经济生活的新趋势,研究计划体制面临的新课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配套改革的措施,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迅速地成长和发展,由1978年的67户发展到1990年的309户,其中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230户。这230户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分别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户数和国营工业企业户数的6%和29.95%,是广州市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供给的主要提供者。1990年,广州市230户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产值占全市国营工业总产值82.71%,固定资产的84.85%,职工人数的72.09%,已交利、税、费的84.76%。  相似文献   

8.
1981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在工交、财贸系统推行了按行政系统层层“盈亏包干制”。有的同志认为“包干”、“计件”、“奖金”就是“经济责任制”,有的把现在存在的几种利润分配办法也归结为以包干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的各种不同形式,甚至把“利改税”、扩权试点及留成办法也说成是包干中的一种形式,认为“包干等于扩权”;有的认为“治穷靠包干,治懒靠计件”,盈亏包干是“一包就灵,一包就活,一包就变”,认为“盈亏包干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我认为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转换经营和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等不同阶段,探索了路子。对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改革没有触及深层次的矛盾,没有解决产权制度这一核心。企业经营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企业经营困难,包袱沉重,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宽松。如鹤庆县23户国有工交商贸企业拥有总资产27,377万元,总负债16,768万元,平均负债率为61.24%。个别企业的负债率已高达90%。这些困难和问题积蓄日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有计划经…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工商企业中全面实行利改税,这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关键的一环。外国学者认为,这一改革突破了东欧各国的模式,将成为中国模式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拟通过对广州市七个国营商业企业试行以税代利的实践,就国营商业利改税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的问题,讨论的很热烈,争论意见不少。现将讨论观点简介如下: (一)关于可否在所有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有其客观必然性。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是集资经营和经济联合的好形式,不仅要在放开的国营小型商业企业和集体商业企业中推行,还可以在国营批发企业和大中型零售商业企业中试行。实行股份制,对集体商业企业来说,是恢复和发展其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对国营小型商业来说,是“改、转、租”的继续和发展,对国营批发企业和大中型零售企业来说;是对传统的全民所有制模式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2.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当前,资金紧缺,严重困扰着企业的生产发展和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一方面,银行大量地注入贷款,另一方面,企业对资金的呼声却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对太原市12户国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结构流向、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剖析。 12户国营工业企业中,轻工4户、纺织3户、机械2户、电子、煤炭、建材各1户。截止1990午6月末,12户  相似文献   

13.
烟台市实施“万家企业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推进生产企业的自营出口,三户国营大中型生产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改变了企业只管生产、外贸只管出口的单一经营格局。进展拥有进出口自营权的三户生产企业,都是烟台市的创汇大户,经济势力较强。其中铣床附件厂1989年下半年就开办自营出口业务,现已发展为年创汇452万美元的骨干出口企业;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1993,(5)
<正>国务院生产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出《关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有: 1.三年内全部免掉国营大中型工交企业折旧基金中上缴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 2.加快对国营工交企业固定资金重估的步伐; 3.将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所得税率由55%降为33%; 4.适当调整财政信贷政策,对部分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贷款实行贴息政策;  相似文献   

15.
企业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自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以增强企业活力、塑造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内容。15年来,经过各种形式的“简政放权”、“放权让利”、两步“利改税”,并于农村改革经验总结的基础上,1987年开始推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相似文献   

16.
鉴于目前企业实际留利所剩无儿的状况,减轻税负应该成为我们对税利分流进行考察的出发点。根据对税利分流的试点结果的考察,税利分流的实质是“否定承包制”,“是实施第三步利改税”“是实行重税政策”;这样做,势必更加减少企业留利水平,使企业丧失发展后劲。同时,利改税和税利分流这两个概念,都是来自对资本产义国家状况不确切、不科学的概括,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7.
(一) 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的改革工作分两步走,从一九八三年六月一日起走第一步,从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起走第二步。第一步改革的实践证明,利改税比过去实行的企业基金,利润留成、盈亏包干、经营承包等办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是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有效形式和根本途经。 去年我省实行利改税第一步的地方国营企业为3,420户,占应改户数的94.96%。第一步利改税的内容是,在工商各税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将国营企业的大部分利润改为税金上交国家。剩余利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作出了统一的决定,从今年六月一日起国营企业全面实行利改税。这是经济管理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利改税,我们进行了四年试点,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这项改革,不但可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增长,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也有利于推动企业自身改善经营管理,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正确处理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正确处理生财、聚财、用财的关系,是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一项重大措施。下面就利改税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承包是国家和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种形式,实质上是利润分配改革的阶段性选择。现阶段在利改税的基础上,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可行的。这是因为,第一,利改税和承包都是主要涉及分配领域里的改革,都是为了理顺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包含着如何合理进行企业利润分配的内容;第二,在利改税的基础上,承包更有利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加企  相似文献   

20.
李银梅 《经济师》1993,(11):33-34
<正> 如何办好“三资”企业已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办好“三资”企业不仅可吸引和利用外资发展经济,而且对于搞好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因此,分析“三资”企业的现状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及时解决,有利于“三资”企业的发展。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一方面对“三资”企业宏观管理不够有力。如1992年某地区261户“三资”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