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近年来,财务信息质量问题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财务信息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产权关系混乱,内部人(指独立于股东或投资者(外部人)的经理人员掌握了企业实际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内部各方面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使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内部人控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形成的,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由此导致了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都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手中即内部人手中,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股东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冲突,如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过度投资、过分的在职消费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股东的长远利益,提高了代理成本。而权利的过分集中又使得“内部人”控制着会计信息的诚信程度,在经营者利益的驱动下势必会制造出诚信程度低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财务信息质量问题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影响财务信息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产权关系混乱,内部人(指独立于股东或投资者(外部人)的经理人员掌握了企业实际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内部各方面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使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控制问题严重,企业会计行为缺少必要的内外监督,沦楼称为内部人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所谓“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inner member control),是指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企业经理人员事实上或法律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 ,大多企业逐渐建立了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施展手脚提供了广阔空间。全球范围的“经理革命”证明 ,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对促进企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然而这一结构日益暴露出“代理成本”问题。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存在委托和代理关系 ,而这种由代理关系产生的股东或公司债券人与公司董事、经理之间的利害冲突衍生了“代理问题”。代理成本过高和“内部人控制”制度紧密相连。所谓内部人 ,是指企业内部掌握了企业监控权的经理人。随着“经理革命”的影响 ,企业资产所有者不再经营企业的运…  相似文献   

6.
一、“内部人控制”产生的途径及原因“内部人控制”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代理问题。“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最初是由青木昌彦先生1995年提出来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指独立于所有者(外部人)的治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公司经营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与职工“合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与监督的情形。我国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国企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相伴而生的现象。随着改革的深入,“内部人控制”问题呈越演越烈的趋势。其主要途径有:(1)少数经理人员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了“内部人控制”问题,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约束“内部人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内部人控制指的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经理人员(内部人员)事实上或法律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并利用信息优势和管理便利使他们的利益在公司的经营决策中充分体现,而且这种控制往往是通过经理人员与职工的共谋来实现的。在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内部人通过侵吞、转移国有资产来追求自己的利益,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会计委派制是对内部人适时有效监督的手段,是所有者获取内部人起初真实信息的有效途径。由于会计委…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股份制企业逐步代替业主制企业,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了分离,企业股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是把生产经营委托给企业经理。这样,企业经理就掌握着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和重大的决策权,由此便形成了以股东为委托人,以经理为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理性经济人,他们均以追求自身  相似文献   

9.
所谓内部人控制指的是,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企业经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操纵这种控制权的内部人主要是以法人代表为主的经理阶层。内部人控制的表现就本人深入到几个股份制改制企业调查的情况看,主要有这样一些表现:1.法人代表或经理阶层的权力至高无上,对上借改制极力摆脱上级主管部门控制,对下独揽人财物产供销大权。2.在分享利益上,私欲膨胀,想出种种主意侵吞公有的利润。3.不承担企业亏损以至倒闭的种种责任,不对国家和职工股民尽义务。4.短期…  相似文献   

10.
内部人控制是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股权分散或所有者缺住,经营者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内部人控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产物,具有充分的合理性。本文利用现代企业理论、从法理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内部人控制将会产生消极后果。但可以通过改变经营者的选择方式及赋予其一定剩余索取权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单一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中,企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同时又兼任企业的经营者。这种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合而为一的现象使所有者集企业控制权于一身。然而,在上市公司,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经营者日益分享着企业的控制权。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企业理论的人们。在大型公众性公司,企业控制权日益沿着“股东——股东大会——董事  相似文献   

12.
吴杰 《天津财会》2004,(4):19-21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主要特征的。企业所有者将对企业的直接控制经营权委托给经营者去掌握,经营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直接控制着会计信息的生成。因此,经营者的控制权是整个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营者为实现公司目标,屡行经营责任,必须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会计控制作为公司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服务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与会计委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丽华 《财会月刊》2005,(10):23-24
自《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颁布实施至今,各个高校已基本上实现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由于后勤服务企业的大部分资产主要是通过对高校原有的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组和改制而成,所以后勤服务企业的经营者对后勤服务企业只拥有经营权,而高校则拥有后勤服务企业的所有权。虽然各个高校在名义上都成立了管理这部分资产的董事会,代表学校行使对这部分资产的所有权,但后勤服务企业的经营者则以“法人代表”的身份掌握着这部分资产的最终控制权,全权经营这部分资产。而高校与内部人目标利益往往不一致,内部人会因“道德祸因”而产生败德行为,并最终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股东、经理和内部审计师利益博弈的结果表明:经理的控制权越大,侵占股东利益的可能性越大;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越严,经理侵占股东利益的可能性越小。实证研究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若总经理兼任董事长,经理人员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越高,越易造成经理层控制董事会的局面,管理层侵占股东利益就越严重;内部审计监督越强,越有利于抑制管理层的利益侵占行为。国有企业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更为突出,监督不力,管理者对股东的利益侵占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员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 《现代企业》2003,(7):21-22
我国近几年相继出现了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三九医药、蓝田股份、红光实业、东方电子等一大批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典型案件。这些虚假数字表面上出自会计人员之手 ,实际上是公司高层经理人员授意或指使的 ,是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的诚信缺失问题。高层经理人员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形成“内部人控制”是经理人员诚信缺失的根本动因。公司治理结构实质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制衡机制。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构成的公司内部控制和监督机构。我国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维 《现代企业》2007,(12):17-18
一、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根据当代企业理论和证券市场理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领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有助于抑制“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出资人如何激励或约束经理人员,使其尽可能地努力经营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代理成本、抑制“内部人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分析控制权溢价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所造成的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使我国的控制权市场更多的表现为大股东和内部人获取控制权溢价的场所,而我国控制权转移中经常采用的协议转让方式又为控制权溢价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股权转让比例、目标公司规模等因素影响了控股股东和内部控制人控制权收益的预期,从而影响了控制权溢价。  相似文献   

18.
孙莹 《活力》2006,(4):42-42
一、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内部原因 1.“内部人控制” 现代企业是以公司制为特征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企业管理形式上形成了由委托——代理关系构成的企业所有者(“外部人”)与企业经营者(“内部人”)两个利益集团。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经营者追求的是更高的报酬、休闲以及规避风险。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利益上的冲突,内部人往往以牺牲所有者利益为代价来攫取个人私利的最大化。所有者作为“外部人”,需要企业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以作为投资决策和对经营者进行评价的依据;经营者作为“内部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会计信息往往从有利于经营者角度出发,并且经营者比所有者更具备控制“会计信息”的条件。这种潜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在委托代理机制赖以生存的监督机制失效,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后,就会由暗转明。  相似文献   

19.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自90年代国际经济学界在研究中国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经济体制转轨问题时所提出的一个范畴。意指原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掌握公司决策、管理大权并拥有信息优势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称“内部人”),在委托代理制尚不健全并存在漏洞的前提下,由于与股东的目标函数不同,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或家族利益,往往偏离股东利益要求,产生过分的在职消费、行为短期化、工资侵蚀利润等行为,甚至把国有资产当作自己“寻租”的猎物,侵吞、蚕食国有资产。这种“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20.
自从日本学者青木昌彦1994年首先提出"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这一概念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内部人控制是指在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条件下,公司管理人员(经理人员)在法律上或事实上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使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伤害。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