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规范SNA2008和CSNA2016下,重新估算了中国固定资本存量与研发资本的增长效应。本文严格参照SNA2008的测算框架和国内研究进展对中国研发资本和总固定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并依照国际核算规范对研发资本的再认识扩展了索洛增长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固定资本存量在1990~2019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3.27%,到2019年中国固定资本存量增长至81.889万亿元;进一步将研发资本扩展进索洛增长模型,发现中国研发资本年均经济增长效应为5.85%,年均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98%,其中直接效应为22.51%,间接效应为31.48%,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地区来看,东中部地区研发资本存在显著的增长效应,因此促进市场良性竞争环境、提高科技转化率和产研结合效率是扩大研发资本经济增长效应和提升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对索洛模型的一个扩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决定经济增长的两个直接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索洛增长核算方程清晰而又简明地表达了这一思想,但其过于严峻的假设条件大大降低了该模型对经济增长事实的解释力和政策含义。本文对索洛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放松,并在借鉴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对索洛模型进行扩展,从而得出一个具有较强适用性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经济平衡增长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人口老龄化因素变量引入到索洛增长模型中,建立了包含人口老龄化因素变量的经济平衡增长路径方程,进而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因素对经济平衡增长路径的影响效应。由此在理论上证明了,人口老龄化因素对经济增长存在正、负或零等不同的作用效应,而相关的政策选择将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两种方法核算了我国公共服务建筑的碳排放量,利用LMDI模型分析了该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无论分摊法还是不分摊法,经济规模因素均为拉动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素,能耗强度因素均为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在不同核算方法下,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能源对中国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包含能源的三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估算了1952~2012年及不同阶段能源等要素的产出弹性,能源等要素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能源产出弹性和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资本,远高于劳动力要素;两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中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部分应归功于能源,能源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进步的体现;包含能源要素的经济增长核算,能更好地揭示经济增长的源泉,反映不同阶段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体制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在巴罗与萨拉一伊一马丁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口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2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效应和口趋同效应及其成因。中国省域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5年的发展,在地理上的集聚性明显增强的同时,空间联系也在不断密切,考虑空间自相关的空间误差趋同口模型是目前研究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截面趋同比较合适的模型,趋同速度约为2%,这与目前跨国截面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地理因素和空间效应一起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两套回归模型:无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有空间相关变量的单向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比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有:"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内部的确存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区域内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略大于"长三角"区域,但两者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两个地区都存在经济增长的β收敛,但"珠三角"地区呈现出更强的收敛性;对于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些相同和不同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溢出效应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协同理论,把物流产业集群看作是一个动力学发展系统,对物流产业集群溢出效应的控制参量和自组织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物流产业集群协同溢出效应演进过程中的协同增长、竞争和共生模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取201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后,反映技术创新的专利授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不及物质资本及其它经济增长因素的作用,这说明当前我国仍处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度的政府干预会阻碍城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及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效应。大多数城市的规模可能尚未达到规模集聚经济的门槛,因而表现为规模不经济。城市经济增长还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临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崔云  张楠 《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162-163,166
研发资本化是无形的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具体核算与研究和开发活动有着密切联系,这也是许多国家都将R&D资本化纳入GDP核算中的原因。在总结研发投入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内生性增长理论、知识溢出理论对研发资本化与GDP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投资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长因素分解与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经济增长分解难以解释体现在新增资本中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重新划分经济增长的三因素为规模增长、硬技术进步和软技术进步,将产出增长率分解为三因素作用之和,由此给出各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公式,同时给出投资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FDI资本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增长的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了FDI资本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FDI资本形成效应能够通过促进资金要素的持续稳定地供给影响当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通过促进有效要素比例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当地增长效率的提升,通过对知识、技术等影响远期经济增长的因素的培育对当地增长的可持续性产生作用。同时,FDI资本冲击效应也给东道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收支结构脆弱和金融动荡等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Moore指数,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指数进行测算,并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生产率,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红利”因产业结构变迁而减弱,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仍存在;实现产城联动,发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协同效应”,对于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减速”问题,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因产城关系的阶段性不匹配而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探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因素.首先利用依存度与增长弹性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历史轨迹进行了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方法,建立协整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研究表明:出口、进口、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都有正效应,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的作用,但相对于出口和进口,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29个省份1995~2011年能源平衡表核算出各省份生产性能源消耗总量,构建考虑地区经济空间溢出以及能源—经济非线性关系的面板数据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在测算各省份历年能源产出弹性的基础上对技术进步导致的能源消耗回弹效应进行了估计,考察回弹效应对能源消耗总量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耗回弹效应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并非所有年份均会出现回弹效应,回弹效应相对集中出现在东部省份,而经济欠发达省份回弹效应难以呈现;大部分省份所出现的回弹效应主要集中在2001年以前;能源消耗总量攀升并非是回弹效应所致,乃是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低下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之间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1982—2013年,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均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邻居发展水平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邻居发展水平每增加1%,将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增加3.621至5.552个百分点。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香港经济增长对大陆经济增长具有稳定的正向促进效应,而澳门经济增长在长期对大陆具有弱负向效应,短期则呈现弱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7.
魏小真 《数据》2003,(10):10-11
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不同步,除受核算口径、经济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政策性因素制约外,还与经济发展中其他一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10年新疆产业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进行时序分析,然后引用完全分解模型对生态足迹动态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三个因素在不同时期对总足迹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新疆总的足迹呈上升趋势,产业生态足迹变化各异,在第一、三产业足迹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足迹增加较快;在生态足迹变化的分解效应中,经济规模效应是推动足迹增长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在波动中也缓慢拉动足迹增长,而技术效应则驱使足迹下降。产业结构与资源压力状况不协调,应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大都市,有较为发达的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能够有效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以及进出口。但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差异,传统的收入法核算GDP的计算模式往往无法有效描述一个地区的实际经济增长方式。论文着眼于西安市实际的城市特征以及近十几年来的实际经济状况,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西安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1997年~2012年中国省际数据,基于MRW模型着重分析了物质资本、健康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仍为各省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各省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存在阈值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省份已跨越阈值,而西部多数省份却尚未跨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有待提高;健康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取决于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和对物质资本挤出效应之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地区总效应值为负,西部地区总效应值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