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讯     
《商》2012,(1):96-9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美]德鲁克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认为:一个重视贡献,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  相似文献   

2.
实践德鲁克     
在已经出版的36本德鲁克著作中,有两本管理著作,他自己看得很重。一本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另一本是《管理的实践》。德鲁克这样解释这两本书的作用:“回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年代,从那时起就有了相互平行而又彼此独立的两种治理方式。一种是立宪主义:政治(或组织)的治理必须建立在一个清晰的结构之上。这种结构最重要的是使权力交  相似文献   

3.
德鲁克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今后商业社会思想的一座丰碑,尽管世间已无德鲁克(1909-2005年)。本刊获悉德翁于11月11日辞世的消息后,即邀约国内外多位深研德鲁克学说有年的管理学者与本刊同仁一道,缅怀德翁,探讨德翁学说的精义及其对中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启示。此次刊出的讨论整理分为“难以告别的德鲁克”、“管理与社会”、“德鲁克与中国”三个部分。如“管理与社会”部分的讨论者所指出,只通过“管理”的视角难以窥得德鲁克的思想世界的堂奥。德鲁克最为基础的思考在于他对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的冷静观察,他的论述往往作为经典的社会哲学论述被引用,他对现代管理之道的洞见决定于他对现代商业社会内在逻辑的深刻发现。“德鲁克与中国”部分则重点讨论了德鲁克的洞见对于中国人思考自己的问题有何启示,中国人应该如何理解德鲁克?我们希望走出人人都说德鲁克而鲜有了解者的怪圈,为中国商业思想界真正把握这位“现代管理学之父”的思想提供一个新的踏实基础。未来更可期待。  相似文献   

4.
《商业文化》2006,(5):95-95
本丛书由日本的Atsuo Ueda先生选编,丛书由德鲁克先生亲自认定其内容并作序,由《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3本书构成。这三本书因为汇集了德鲁克先生所有书著中的精华,所以在日本一度成为管理类畅销书。  相似文献   

5.
《糖烟酒周刊》2007,(11):115-115
彼得·德鲁克被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本书是德鲁克倾注最大心血的一本书,也是他最著名的一本管理书籍。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年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许多著名企业的总裁和专家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知道大师德鲁克逝世的时候,我正在看大师的书籍——《旁观者》。离96岁的生日还有8天,大师显然已经不想再玩这些数字游戏了,他带着一生的成就仙逝。遗憾的是,大师的《管理缺失》还未出版,不知明年的那本书是否就是这本遗作。德鲁克一生都是一个旁观者,正如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他就像一个看电影时不坐在观众席上的人,而是站在舞台的后面。正是这样的位置,让他有别于他人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发现了别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德鲁克是一生都在向传统挑战的人,尽管他获得了布什总统2002年授予他的总统自由勋章——一个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但如果不是德鲁克长寿,这也许就将是一个无可挽回的遗憾了。曾经有段时间,我闭门苦读德鲁克的著作,大师的思想尖锐而深邃。这两种品质是很难结合的,这种品质使得德鲁克的思想既具有时代感,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德鲁克的作品有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思想,他视野广阔,涵盖了政经、社会学、哲学的许多概念,读德鲁克的书,你会发现他不仅对自己的师傅,经济学家熊彼德的思想了如指掌,对马克思的理论也是时有提及,正是德鲁克的博学,才孕育了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的子科学——管理学。德鲁克很少用到数据模型,事实上他的文章和著作都有着管理学界罕见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他也许缺乏财经狗仔队所需要的那种“新”的理论,但是他的思想必定经得起恒久的考验,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年代,德鲁克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管理学家,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事实上从我写作的那天开始,我就深受德鲁克的影响,在我的作品中,亦涵盖了营销、管理、社会学、政治的题材,甚至也和德鲁克一样,写过小说。而今的那些营销专家和管理专家,在他们的文字中,我已经很难找到那种德鲁克式的博大精深和直指人心的深刻了。再复述一遍德鲁克的座右铭,它现在也成为了我的座右铭:“我一生都是音乐家,且一直极力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我一直很困惑自己是否已达到这个境界,只是下定了决心再努力一试。”  相似文献   

7.
宗南 《销售与管理》2006,(2):124-124
如果只是介绍彼得.德鲁克.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不论是这位名满世界的当代管理大师浩瀚的著作、丰富的阅历,还是其无数对企业界产生过举足轻重的真知灼见,都可以是信手拈来的材料。但是,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要真正来介绍他的一本著作的时候.任何单一角度的理解都可能有失偏颇。因此,评价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的著作——德鲁克先生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实在是力所难及的仟务而我只能把读这本书时正好发生的一些事实和自己的感悟记下来。  相似文献   

8.
远见书介     
《21世纪商业评论》2006,(2):100-100
看得见的手取代看不见的手,意味着现代企业的诞生,这种企业的本质特征在于管理阶层的出现,在于管理成为企业经营的标准方法。美国现代企业的这种管理革命发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西尔斯公司正是这种革命的典型代表。由此,德鲁克开始让企业家们回答他的三个著名的提问,继而从管理的三个面向(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工作)架构这只“看得见的手”。对中国而言,这本书充满了挑战,挑战对所谓市场机制的传统看法,挑战管理者的智力和思想,挑战“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的中  相似文献   

9.
企业物流管理观念对供应模式的影响:一个历史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物流管理的探讨多集中于物流本身,而且多集中于物流的横断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物流与其他领域的关系或许能够带来对物流管理的不同理解。一、企业物流管理观念的发展历程物流作为实体运动的形态是和人类同时产生的,但对它的认识却从本世纪初才开始。有关物流问题最早的研究文献是1901年一篇关于美国农产品配送成本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了分销(Distribution)和实体分销(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但未被学术界注意。几十年后,被誉为“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重提实体分销概念(现多译为“物流”),并指出这是“一块…  相似文献   

10.
印度式管理     
由于受到海外华人企业的迅速增长所鼓舞,德鲁克曾经在上个世纪末这样发问:“2005年最畅销的管理书籍会以《中国式管理的秘密》为书名吗?”遗憾的是,对未来充满洞见的德鲁克这次失误了,中国式管理并没有风靡全球,反而是“印度式管理”一词名声鹊起。  相似文献   

11.
《进出口经理人》2009,(4):82-82
2005年11月11日,举世公认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去世。一代宗师留下了丰富的管理思想遗产:39本著作和数百篇论文,其内容涉及管理学的方方面面。在大师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在此和大家一起重温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在德鲁克去世前的16个月里,本书作者伊丽莎白·哈斯·埃德莎姆女士,应德鲁克的邀请,为他撰写关于其管理思想的传记。  相似文献   

12.
书讯     
《品牌》2005,(12):79-79
<正> 《21世纪的管理挑战》本书是已故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1999年的作品。本书探讨的是在旧管理失灵的巨变时代,人类面临着社会、人口结构与经济上的各种新现实,必须透过管理,才能成功迎接未来挑战。德鲁克强调说,这是一本谈"管理"而不只是"企业管理"的书,因为未来的挑战对于大学、医院、教会、军队甚至政府机构等非企业性组织来说,冲击可能会更大。  相似文献   

13.
情绪资本     
彼得·德鲁克断言,知识正在成为全球企业的推动力。然而,英国管理学者凯文·汤姆森却说,知识仅是企业两项最重要资产中的第一项,第二项是由感觉、信念、认知和价值观等隐性资源所构成的“情绪资本”(emotionalcapital)。他在1998年以《情绪资本》为名写了一本书,但直到2004年,该书才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  相似文献   

14.
陈宇春 《市场周刊》2005,(41):48-48
德鲁克说:“如果我们知道目标,目标管理是有效的。不幸的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目标。追求考核上的量化指标,而不是目标的明晰一致,这是量化管理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书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管理的书籍基本上都是讲如何管理别人,但本书讲的却是如何让管理者管理自己,使管理者本身变得更加卓有成效。正如作者在本书中的前言中指出的:“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这本书是关于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的书。  相似文献   

16.
笨蛋法则     
《饭店世界》2010,(4):12-12
管理大师德鲁克年轻时在伦敦一家银行工作。他曾经写了一份重组建议交给上司,上司看后说:“很好,我们把路易斯找来测试一下。看看他觉得你的计划怎么样。”德鲁克对上司说:“路易斯是我们公司年纪最轻的记账员,而且正如你在几天前观察的心得,这个人简直是个笨蛋。”上司说:“没错。如果连他都能了解你的计划,我们就执行吧。假如他不明白,这个计划恐怕太困难而无法运作。  相似文献   

17.
董事长书架     
《华商》2011,(7):92-9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本书中,德鲁克集中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这本书是德鲁克最著名的管理学著作之一,倾注了德鲁克极大的心血。德鲁克认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具有6个特征:(1)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新书过眼     
《旁观者》是德鲁克的自传,也是他本人最喜爱的一本书。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在于刻画一些特别的人,以及他们的特立独行,并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象的那种神髓、韵味和感觉。  相似文献   

1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对此我深有体会,并且是源自20年前海尔创业初期。开始我想,一个外国人既不熟悉中国文化,又不了解中国企业,他所念的管理经能有多大用处?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很快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书中没有晦涩深奥难懂的理论,有的只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诠释的却是鲜活的思想。德鲁克先生就像是你的一位同事,虽然与你面对相同的事实,却从不同的视角说出了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这是1946年版《公司的概念》第一章中的话。大约是5年前,我第一次读到这些话的时候,内心十分震动,这也使我坚定了研究中国企业的决心。德鲁克没有上过商学院,不是管理科班出身。在管理学界,他之所以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在于他实实在在对人类现代管理实践和管理科学的贡献。而这种经过时间检验的贡献,又在于他始终作为“旁观者”的冷静。正是这种冷静和“旁观”,使他能够从管理的角度,在半个世纪前的一本研究企业的书中把企业组织放到人类社会实践的太背景下关照:预示了“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的无效率。因为,企业是一个“赢利的组织”,而决定企业赢利的,是“消费者决定他们需要购买的产品,市场供求而非政治因素决定价格”。“一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对我们中国今天的管理学家和管理者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第一,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科学,任何理论和方法,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换句话说,管理理论永远落后于实践。管理学家要保持其理论的先进性,就不能够离开管理实践一线。第二,管理实践离不开实践所处的背景。这也是为什么,德鲁克这位美国管理学家曾谆谆告诫中国人: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这句话,每每想起,我都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第三,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现在,可以说是个非常浮躁的时代。有些人,学了些东西,就自封为大师;发几篇文章,就以企业“师爷”自居,到企业指指点点。结果,不仅“挨骂”,而且“速朽”。不错,这是一个能够也应该出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时代,但理论的出现,需要理论体系建立者的冷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