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经济发展体系中,互联网金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信誉机制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基石。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进行研究。以"芝麻信用分"作为案例,对信用体系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初步的解析。  相似文献   

2.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当前金融信用的缺失,导致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金融信用缺失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探讨金融信用缺失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加强金融信用建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5,(7):150-151
现代经济社会对于信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商业活动中,信用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组织的重要因素。在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层面,不断加强对信用的管理。不仅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还在信用管理人才培养建设方面,投入很多资源。正是基于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从供应链金融视角,对天津开放大学信用管理师培训项目的规划与实施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希望可以对信用管理师培训项目的实际落实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信用与金融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健全金融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对推进金融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新颖 《商业时代》2004,(23):36-37
现代信用是现代经济中的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最普通而又十分重要的经济关系。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债权债务关系,可以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从经济中最富于活力的企业来看,其生存、发展离不开信用,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要利用信用活动来保障生产  相似文献   

6.
鞠然 《北方经贸》2007,(6):86-87
金融信用是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恶意逃废债行为,以至银行不良资产总量居高不下,金融信用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分析金融信用的概念入手,指出金融信用不是国家(政府)信用,而是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整合,进而分析了金融信用缺失的社会、经济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整体信用情况严重缺失,企业与银行之间陷入信任危机,证券信用诚信意识淡薄,诚信度不高,保险信用不规范,金融租赁欠租现象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我国应建立健全金融评估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及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共同参与,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听证会制度、公示制度等;同时建立借款人资信评估机制,设立民办公助的信用调查机构,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进行商业性的信用调查服务,制定银行对借款企业会计报告审核的常规性行为规范,及早发现借款人的不良信用行为,形成示警制度。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张永云  杜欣 《商业研究》2005,(23):127-128
信用原是指诚信,即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在经济领域,信用是指在一定背景下形成的借贷关系,具有偿还性和蘖息性。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信用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区别于其他经济模式的经济运行方式。没有信用体系的支撑,就没有一国社会经济制度的稳定,也就没有当代世界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9.
雷德明 《商场现代化》2007,(11X):207-208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本文在诚信的内涵及其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人们意识到信用问题的严重性,我国也在不停地对不成熟的信用体系进行全面完善。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与第三方支付的高速发展,在改变传统消费模式的同时,也产生了海量的信用数据。现在仅靠银行政府的单方面信用收集是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因此将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体系纳入国家征信体系无疑是大势所趋,也是为全面健全信用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雷德明 《商场现代化》2007,(33):207-208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本文在诚信的内涵及其对现代企业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无论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信用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信用是"诚实、不欺;遵守诺言"之意。在商品贸易和金融行为中,它是以授信人对受信人的信任为基础,使受信人无须预付货款或抵押即可获得商品、服务和货币的能力。在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在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尤为凸显,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出发,社会信用体系一般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所谓信用,是指履行承诺而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信用很早是作为道德范畴存在于社会生活当中的,是“立人之道”、“立政之本”,后来逐渐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现代社会更是信用社会,信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也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然而,信用危机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正快速蔓延。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经济交往中,高达50%的合同带有欺诈性;1998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和债权债务民事纠纷案件为289万件,约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另据中消协的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全国有68.4%的消费受到商业欺诈行为的侵害,至于其它诸如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工程质量优劣、偷税骗税、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已成为经济生活的常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我国,信用危机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我国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正处于崩溃的边缘。信用的三大组成: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都存有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融信用参与实体经济开发渠道,从整体上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保障。我国金融信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法律条文、市场监管、制度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切实按照金融信用的本质,聚焦金融信用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业态,提出了符合地域性经济发展的金融信用发展的诸多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信用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整治我国的信用环境,使之适合国际间经济交流的需要,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6.
闵远光 《商业研究》2004,(18):108-113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秩序,能够促进生产、投资和消费,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调控宏观经济,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经济关系扭曲,社会交易成本增加,成为阻碍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的“瓶颈”。构建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一种适应并规范信用交易发展的市场环境,规范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有效约束信用行为,以提供经济发展的信用保障,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住房信用消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居民收入的不确定预期和房价过高导致消费倾向明显下降;住房供求结构失衡,抑制住房消费需求;金融创新不足,住房消费缺乏信用环境支持等是影响我国住房信用消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信用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研究和调节住房消费心理,降低住房价格;调整住房消费信贷政策,扩大住房消费信贷的领域和群体;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住房信贷制度.当前尤其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便为商业银行贷款提供准确依据,降低贷款风险,实现住房信用消费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乐甲 《商业科技》2014,(20):192-193
信用在金融市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信用就没有有序的金融市场秩序和高效的金融运作效率,金融市场也就无法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信用建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要积极从金融信用信息数据与公共信用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信用产品和服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诚信文化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栓琴 《中国市场》2006,(1):142-142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信用经济,一个国家信用程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出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而银行信用又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信用形式.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的竞争愈来愈烈,但我国银行目前仍存在着较大的信用风险,这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很大隐患,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信用在金融市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信用就没有有序的金融市场秩序和高效的金融运作效率,金融市场也就无法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信用建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要积极从金融信用信息数据与公共信用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信用产品和服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诚信文化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