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喜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3,(6)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档的趋势和潮流,而西方国家则是占领市场的首要国家,它们快速发展的经济已经成为了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怎样才能保持一个公司的可持续增长已成成为一种普遍的战略思想而被众多公司所接受和效仿.要达成这一目标,正确处理好销售时期的增长方式、盈利的增长方式,包括实际中的增长与可持续的增长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理清这些关系的运作形式,才能使得公司在可持续增长的时候不落后. 相似文献
2.
3.
4.
企业并购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自主选择.通过并购,企业能够迅速实现扩张,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理个人效用最大化,但并购也可能带来企业增长速度过快,价值降低,现金短缺,财务风险增加等后果,基于此本文拟从财务可持续增长的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风险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作为一种优于增长不足或增长过度的理想增长状态,成为当今企业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增长率是指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公司销售增长所能达到的最大比率.已有的研究主要针对影响企业可持续增长率的财务因素,笔者则试图找出治理结构特征与财务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以拓宽财务可持续增长研究的途径,为管理层将治理结构向财务可持续增长方面调整提供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增长是当今世界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借助罗伯特.C.希金斯的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2000~2009年间的可持续增长情况及增长速度成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放缓,基本属于增长过度或增长不足;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企业内生管理因素所致。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房地产上市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财务管理战略,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从财务角度看,增长是一把双刃剑,在增加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的同时也消耗着企业有限的资源,而增长与价值创造之间的桥梁就是可持续增长。研究发现,很少有公司能够逐年持续增长,缺乏持续性的增长成为现代市场中普遍的企业现象。可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含义是价值的持续创造,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对此高度关注,“维持公司可持续增长”作为一种发展目标被普遍接受,正确处理销售增长与盈利增长、实际增长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是公司增长战略管理的核心。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界开始运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分析,并产生了一系列“可持续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8.
资本成本、可持续增长与国有企业分红比例估算——模型构建及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股利理论、资本成本理论与可持续增长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了国有企业可持续分红比例估算模型,并进行了检验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在样本期间股东权益报酬率(即留存收益再投资收益率)总体能够满足国有股东必要报酬率(即股权资本成本)的要求,适度留存利润将有利于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文章建议,国有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并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在应对和处置市场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在兼顾国有股权资本成本和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分红政策。 相似文献
9.
对上市公司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应注重企业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结合,并合理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对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可能造成的系统性影响。本文选取2007年至2011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96家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入企业非财务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能够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拟合优度,独立董事的比例和公司是否因违规被相关监管部门处理与信用风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上市公司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应注重企业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结合,并合理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对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可能造成的系统性影响。本文选取2007年至2011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96家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入企业非财务指标和宏观经济指标能够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拟合优度,独立董事的比例和公司是否因违规被相关监管部门处理与信用风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速增长、快速扩张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但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企业增长或扩张速度并非越快越好,企业增长速度只有与自身的经营效率、财务政策相匹配,才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增长是公司制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长远目标.本文运用范霍恩模型对我国三家垄断保险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公司是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研究结果表... 相似文献
12.
13.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以及由此衍生的控制权转移现象日渐增多,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也基本形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先抑后扬再抑”的倒N型特征,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提前泄漏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投机炒作现象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与市场价值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托宾Q值(Tobin‘sQ)作为衡量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指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与其市场价值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基本呈正向变化关系,但也出现了二者背离的现象。本文最后分析了股票市场特定时期市场价值背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17.
民营上市公司并购效果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255起民营上市公司并购的效果。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并购的经济效益较好,表现在并购后1~3年内公司财务绩效持续提高,公司规模、主营收入的持续增长和成本控制能力增强,实证结果支持效率假说,而不支持委托代理假说、狂妄假说和支持与掏空假说;社会效益方面,除增加就业外,民营上市公司并购的社会效益较差,表现在员工工资和员工福利在并购后下降,昕得税在企业收入、利润水平上升的情况下反而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论文选取有色金属矿产行业以及能源交通运输行业229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上市公司是否使用衍生产品为解释变量,同时引用一系列控制变量,通过实证分析上市公司使用衍生产品是否会有效降低公司风险。实证过程涉及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使用衍生产品会降低公司风险,这与西方主流的财务管理理论相一致而与我国学者以前的研究相反,由此推测我国上市公司运用衍生产品的能力逐渐娴熟。 相似文献
19.
企业成本战略管理与持续发展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战略成本管理(CSM)模式的构成要素;设计调查问卷,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两个样本组,对其在CSM九个构成方面的主要问题回答上进行样本均值T检验;最后对上市公司样本(36个样本)的CSM与其可持续发展性(SD)进行Logistic回归,验证了企业战略管理与持续发展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财务欺诈的研究,集中在成因理论和制度防范上,大多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本文从财务欺诈的成因分析入手,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己披露案例的研究,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深入分析了财务欺诈的成因。主要有外部环境制度上的缺失因素,也存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缺陷的影响。尤其在我国特殊的市场体制下,财务欺诈更是有它自身形成的诱因,阐述了从独立审计的角度,建立应对财务欺诈的防范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