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向峰  赵平 《金融科学》2001,(1):46-47,45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过程加快,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已成必然。目前,我国银行跨国经营尚处在起步阶段,对跨国经营的模式选择至关重要。我国商业银行应循序渐进,在获得一定的经验后,通过创立和购买成立分行,附属行进行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动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机是解决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的首要问题,银行跨国经营直接影响到银行跨国经营目标市场、进入模式以及整合策略的选择。本文在分析企业跨国经营动机理论的基础上,从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比较优势、竞争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正>追随客户理论作为一种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发达国家银行跨国经营的第一阶段和发展中国家银行跨国经营的一般状况。因此该理论对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深入剖析经济周期性波动对跨国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研究并制定跨国银行应对经济周期的战略举措,是跨国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运用经济周期理论,以商业银行盈利增长速度和盈利稳定性两个纬度作为评判标准,对长期保持较高盈利且在危机中具有较强减震能力的优秀跨国银行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战略选择及行为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从全球机构建设、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和支持保障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核心举措,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资银行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提供了思路和范式。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为谋求长足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跨国经营已成为必然要求。跨国进入模式的选择对于跨国企业能否得以顺利开展业务具有关键性影响,关系到其跨国经营的成败。本文从对外贸易、对外技术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三个方面研究了中国企业跨国进入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各种进入模式的不同特点,对我国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企业的跨国进入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跨国银行的本质在于其业务开展的跨国界性,商业银行跨国经营的动机却千差万别。从理论的角度,商业银行可能出于维持客户、重整本国银行业、实施新的业务发展战略、被动适应激烈的竞争等方面的原因做出跨国经营的决策。而在实践中,更多的是出于追随客户、扩大盈利规模方面的考虑。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实施跨国经营的动机,对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动机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应从金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从为客户提供更好金融服务进而提高自身盈利水平的角度,重新审视跨国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波 《南方金融》2002,(11):61-62
中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市场化进程及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顺利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民营企业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纷纷走出国门,大力开展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本文从我国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动因入手,对我国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整合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以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中国民营企业需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进行跨国经营。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加强对中国民营跨国经营研究,以利于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成本降至最小化,以利于引导中国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少走弯路,顺利腾飞。  相似文献   

9.
宋绍军 《新疆金融》2007,(12):55-55
随着克拉玛依企业走出国门,成为一个有跨国标准、跨国经营能力的企业。如何走出国门走入国际市场,使克拉玛依市部分企业面对国际市场高手的竞争,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一、涉外企业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朱雷 《新疆金融》2008,(6):61-62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经营必须变革其经营体制,从传统的“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进行转型。本文通过分析西方主流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化改造的基本模式,并对流程银行与我国现行部门银行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对我国商业银行流程银行建设的必然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是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演进的高级形式,也是不断增强银行实力,发展跨国银行,进而实现银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商业银行跟随客户推进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也逐步加快。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现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跨国银行并表监管与金融隐私权的冲突及制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义顺 《海南金融》2007,9(9):40-45
在金融全球化、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集团化的趋势下,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很多实力雄厚的大银行纷纷走出国门,进行全球扩张和跨国并购,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跨国银行.这种跨国银行的产生和经营给普通的银行监管带来挑战,为了避免对跨国银行监管漏洞的存在从而危及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健,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跨国银行并表监管的核心监管原则.但是在母国具体实施跨国银行并表监管过程中,会遇到东道国保护金融隐私权的法律障碍.因此,由于金融信息披露和金融信息交流所引发的并表监管和金融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整个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就必须对两者的冲突进行价值和机制制衡.  相似文献   

13.
经济金融的全球化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也不例外.然而,在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加速境外拓展、追求机构数量扩张的同时,如何实现自身的持续有效经营却是境外机构个体需要重视的基本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作为经营管理主体的人就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境外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考察和分析,希望为国有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在这方面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客户经理制:银行再造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户经理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不可或缺的经营模式。本文从银行再造切入点的视角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只有不断完善客户经理制,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再造业务流程、重构组织结构、提高客户经理素质、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等,才能提高我网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混业并购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长期经营一个行业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金融业分业经营、金融监管经验缺乏和合业经营人才私有制,决定了混合并购只能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通过建立银行经营性控股公司和跨国银行并购,可以创造银行合业经营的条件,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大规模混合并购,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面对银行母公司、全能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三种混业经营模式,大型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主体,应稳步实现由银行母公司向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转变。该模式符合大型商业银行的制度变迁条件,能够较大程度发挥混业经营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金融深化效应,满足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型商业银行应不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深化跨领域金融合作,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适应向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转变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跨国经营是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世界金融发展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已成为一种潮流,金融资本跨国运动迅速发展,世界金融正进入一个跨国界竞争的新时期,而跨国银行作为当代世界金融中一种超越国界的新经济力量,也使世界经济贸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商业银行经营国际化已成为全球金融多元化趋势极其重要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和金融业全面走向市场,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金融要素的供应上必须突破国界,实现国际流动,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最佳的配置和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一、跨国经营是西部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全球化把企业推向了跨国经营的洪流之中.中国企业开始向主动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经营.西部民营中小企业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参与其中,实施跨国经营已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不断涌现.商业银行海外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在东道国设立分支机构即内生性增长模式,二是通过并购当地的银行实现业务扩张即外延式增长模式.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如何选择海外发展模式,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都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对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从实践操作的角度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八项标准,可供我国商业银行选择海外发展模式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军 《中国金融》1998,(4):41-43
西方跨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启示与借鉴王军一、西方跨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特点西方跨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在其长期的经营活动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现阶段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如下:一是管理方式市场化。西方国家政府一般不干预银行经营,西方跨国商业银行产权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