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8年前,有一个中国女人,勇敢地闯入罗布荒漠,还亲自带队主持了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丝绸之路考察活动,与变化无常的自然环境拼博了22天。她和她的同伴找到了失踪千年的楼兰古城,发现了轰动世界的"楼兰美女",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大团队考察的巨大成功。这个女人,就是新疆著名考古专家穆舜英。  相似文献   

2.
少年时,我就知道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塔里木河、楼兰古国,这些苍凉、悲壮、神秘的字眼一次次在眼中出现。今天终于面对着她,虽然可能有“芝麻开门”后的激动,但仍是我心中一个探索的地方,一个想去认识的地方。多少回,我从抽象的词中去想象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辽阔、罗布泊的干涸、塔里木河的清澈、楼兰古国的神秘……  相似文献   

3.
楼兰的忧郁     
3000多年前的楼兰,曾有环境学专家向国王建议对“砍树者”实行“罚马、罚牝牛”。当国王将此建议晓谕臣民时,一切都已晚了,沙漠、狂风、干渴已开始疯狂地吞噬楼兰。楼兰人来不及种树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曾经“马蹄哒哒,驼铃声声,商贾使节络绎不绝”、处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城的富裕和繁华;我们也同样可以想象,当沙暴卷来并湮没这座城市时,无处逃生的楼兰人的惊恐与绝望。 楼兰被湮没了。和楼兰同时兴起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尼雅、卡拉当格、安迪尔、古皮山等繁华城镇也都先后湮没在近代的沙漠之中。  相似文献   

4.
历史总是用某些巧合来吸引人们的目光。 100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了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楼兰;随后各国探险家纷至沓来,在国际上掀起一股“楼兰热”; 100年后的今天,新疆某报一篇“楼兰王陵被盗”的报道之后,全国乃至世界媒体争相报道,楼兰再度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虽然经专家判断被盗墓并非楼兰王陵,但是楼兰地区古墓葬被盗掘情况极为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日前,记者随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进入罗布泊,目睹楼兰地区古墓被盗惨状,用“触目惊心,惨不忍睹”来形容,并不为过。我拿什么保护你,楼兰?  相似文献   

5.
寻梦楼兰     
楼兰,一座曾经商贾云集的古城,神秘消失了1300年后,而今成为“沙漠中的庞贝”,废墟一片。仅存的标志性建筑“三间房”和“楼兰大佛”也已面目全非,我以为正是这残垣断壁,留给人一种沧桑的美感和遗憾的遐思。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2011,(1):117+116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通西域时,就已经知道楼兰是个临近盐泽、邑有城郭的地方。楼兰国最早建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从当时的记载来看,在西汉初期,楼兰是丝路要道上一个重要的绿洲城邦。  相似文献   

7.
前些年,美国方言学会曾经攀行过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结果出人意料:“她”以绝对优势战胜“科学”等候选字,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人们也许忘记了,“她”,曾经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字眼。在12世纪之前,英文字典里还没有“她”(she)字,“她”进入汉语字典更是不过百年历史。直到1917年,现代诗人刘半农才创造了新字“她”.使“她”字广泛启用和流传,并得以正式编入汉语字典之中。“她”字入选“世纪之字”,似乎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8.
杨轶清 《浙江经济》2011,(11):55-55
如今,吴良定的性格再次转向——从原先“不破楼兰誓不还”卧薪尝胆式的坚忍霸气,回归到“英雄到老终归佛”的看破放下  相似文献   

9.
一个85岁的老人,却是一个时尚的“封面女郎”,并因此荣获了北京首届“十大银发达人奖”和“中国老年女性风采秀最佳上镜奖”等荣誉。在这个川妹子眼中,“80后”的她并不老,因为她有一颗年轻爱美的心!在北京大街小巷和户外风景中,时常能看到一位身材出众、气质优雅的“川妹子”。她面对摄影师,笑容灿烂。她叫盛瑞玲,今年已是85岁高龄,可她的照片经常登上杂志封面,并引得广告商纷纷找上门来。201 5年底,她还荣获了北京首届“十大银发达人奖”。  相似文献   

10.
美丽、富饶的新疆,是古代各民族迁徙、交汇、融合的地方。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有着探索不尽的历史奥秘。其中,令人惊叹的是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的奇迹—一千年不腐的古人类遗体干尸。1980年出土于罗布泊北端铁板河的一具女尸,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但其美丽的面容和披肩的长发至今仍清晰可辨,她因此被誉为“楼兰美女”。 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丝绸之路”上的洛浦、民丰、且末、吐鲁番、哈密等地发掘了许多墓葬,出上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干尸。这些干尸皮肤完整,毛发俱全,似在睡梦之中。其中还有唐代  相似文献   

11.
旅游的理由     
先说一个故事,我跟女友发生了小摩擦,她死活要出去旅游且一个人走,头一天她买好了车票,目的地是成都和九寨沟。她在屋子里翻着“旅游指南”之类的书,死活不理我。从她屋子里出来的时候我对她母亲说:“我把火车票拿去退了,不能让她一个人出去。”我说我不放心。她母亲人惊失色:“那她明天起来找车票,找不到那还得了?”我说这件事您不用管。女友喜欢旅游是真的,但她要作孤身之旅游这明显是在赌气了。必须防着点。我想,一生好人名山游的女性要比男性多得多。在旅游这方  相似文献   

12.
吴伟,不仅因为她是一个美丽女人,而且因为她是“美丽女人”沙龙创建人,所以,她在大连小有名气。《大连日报》曾经报道过她和她的“美丽女人”们的故事;大连电台的“都市之声”栏目也播报过她的从商经历和创业传奇;大连电视台的“21点直播室”也曾多次把镜头对准了以吴伟为代表的一群“美丽女人”……吴伟人如其名,高高大大的,性情里的质朴和热情是能够让人感受到的,还有她的厚道和热心肠。可是,她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语里又都透着一些缓缓的温柔,还有太多的柔和与细腻。吴伟的父母都是军人,她从小就跟着父母“转战南北”。她的小学是在江苏省…  相似文献   

13.
女人的称谓     
单正平 《西部人》2005,(1):56-57
女人有很多称谓,我在这里不想罗列,只就已婚中年女人的称谓发点议论。先说自己的事。我结婚不久,有一次来了客人,我介绍说:“这是我老婆。”她听了芳容失色。又有一次,我在电话里聊天,言及“老婆”二字,她在旁赫然作色,说一个人粗俗还不够?差点把电话给压了。还有一次,我写文章,自以为得意,请她欣赏。她看了勃然大怒,说你竟然把“老婆”叫到文章里去了,这叫自甘堕落!她绝对不能容忍丈夫叫她“老婆”。二十多岁的小媳妇,怎么就成了“老婆”呢?“难道我一结婚就老了吗?”她如此义正辞严,问得我面有愧色,把那篇文章中的“老婆”统统给灭了,以示…  相似文献   

14.
世界化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她的名字叫“中国”。如今,一个“精神层面”上的“家”即将在山东启建。这个“家”浓缩了中华民族5000余年的悠久历史,被称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她即是中华文化标志城。  相似文献   

15.
她没有双臂,但她却一心想飞。她从穷山沟“飞”进了北京,又从四川“飞”进了青岛的一所大学校园;她本是一名学生,可她却常常坐上令人崇敬的大学讲台,成为中国第一个既是学生又是“讲师”的特殊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胡周 《中国西部》2008,(Z2):106-113
敦煌莫高窟的恢宏和精工让每一个到过那里的人叹为观止,而她所蕴含的源远灿烂的前朝文明更是研究古代文化的绝佳圣地。谁缔造了敦煌石窟的辉煌?从1900年6月22日被意外发现,敦煌就开始大量散落,不过关于谁是第一个得到藏经洞文书的外国人,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哪国人最先得到了敦煌文书?败家的王道士又如何把这些文物一拱手让人?为何敦煌会成为第二个楼兰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7.
提起刘素敏,不少人知道她是安徽省1987年,全厂已就连厂办公室也刘素敏临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把经过多年的打已成为年销售额2亿多元、员工2000其独创的“文王贡的品牌特色已为广大消费者她还是一位拥有15项国家发明专利刘素敏又是一位受人敬慕的母亲。无压力多大,她也从不放她以确信一个“能”字,端“爱”字,坚持一个“恒”字,体“善”字的四字箴言培养孩子。在她的孩子都已成材,另一个是2000年,刘素敏的家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01年4月25日,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揭晓,刘素敏名列“十杰”之中。梅花…  相似文献   

18.
王泽琴 《东北之窗》2012,(12):119-119
山妹子在山花烂漫的季节来到人间,她那不识字的爹,随便从嘴里溜出一个“山妹子”,便成了她的名字。那年月不讲计划生育,她妈几乎每隔两年就开一次“花”,结一个“果”。山妹子13岁那年已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小妹才4岁。  相似文献   

19.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秉承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从15个方面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读完后最大的触动点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因为中央对敢啃改革这个硬骨头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心理准备,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行动准备,所以特别提振士气,给人信心.  相似文献   

20.
张寒 《中国西部》2009,(10):120-121
人们已经厌倦了对她演技的评价,无休止的绯闻已经成为她新的标签;她被称为“中国送给好莱坞的礼物”,也被认为是中国电影下一个百年的开启人物。尽管从来都与“争议”挂钩,她却用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一辈子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