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尊重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目前,由于法律本身的瑕疵,以及受法官自身、社会公众与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冤假错案发生的概率还比较大,而社会公众主要从人民法院的司法工作中感受公平、正义,这显然不能让人更加信服司法。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正处在不断上升发展的阶段,未来司法公信力的提升,需要强化法官队伍建设,提高人民法院办事效率;强化民众法律意识,实现法律与社会的和谐;做好媒体宣传,规范新闻舆论监督,努力让社会公众信服每一个司法案件。  相似文献   

2.
张涛 《商》2013,(18):206-206
现代司法的廉洁性问题是司法腐败的根源,是造成枉法裁判、执法犯法等司法不公、司法不正问题的前因性表现。由司法不廉洁进而引发的司法腐败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要想卓有成效的改变司法腐败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堵塞司法腐败的源泉,逐步恢复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正。本文在思考分析司法不廉洁问题的表现和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也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了制止司法腐败现象的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和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建设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殷切期望。针对基层法院司法功能的滞后集中反映在"人"和"物"的问题上,尤其注重从基层法院的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两方面入手进行改善,以提升人民法院司法能力。  相似文献   

4.
《商》2016,(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至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一内容体现了我国对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密切关注。司法透明指数基于已有的司法公开,发挥传统制度的优势与结合新形势下的情况,渐进性的提高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司法透明指数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老百姓反映的司法不公、“暗箱操作”等问题,通过对司法透明指数由浅及深的研究,推进司法公开,提高司法透明度。  相似文献   

5.
《商》2015,(31)
201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法治工作基本格局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司法方面做出了保障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要求,而司法公开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推进阳光司法,做到在审判、检务、警务、狱务依法公开透明,是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维护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进司法民主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李瑶 《中国商办工业》2010,(18):221-222
现代社会中,司法不仅作为纠纷解决的一种方式而寻在,而且是作为实现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信力的建立是人们信任法律,乃至信仰法律的基础。从中国从古至今的司法发展论及司法公信力对当今中国的重要性,主要从树立司法公信力观念、完善立法、整合内部机制以及司法职业化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中,司法不仅作为纠纷解决的一种方式而寻在,而且是作为实现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信力的建立是人们信任法律,乃至信仰法律的基础。从中国从古至今的司法发展论及司法公信力对当今中国的重要性,主要从树立司法公信力观念、完善立法、整合内部机制以及司法职业化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8.
公众的司法信任分为三种类型,威慑信任、制度信任以及认同信任。威慑信任大多建立于陌生状态下,以威慑力为基础,即使公众并不了解司法也会因其威慑力而产生信任。制度信任则是在公众对司法机关及对司法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了解司法运行机制便能够预测司法机关的行为,公众对司法活动出现认可从而产生信任。认同信任则是更高层次的、基于对司法价值的认同而产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9.
刘宏宇 《消费导刊》2009,(21):147-148
我国行政复议法自1999年颁布实施以来,对于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原有的社会环境和适用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近十年的运用和实践,行政复议法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逐步显现。如何对基层行政复议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其适应新的形势和实践的需要,是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司法监督不应让仲裁依附在法院审判之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商》2015,(22)
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的基础,更是人民法院的权威的象征。本文通过司法公信力的内涵为切入点,认为司法公信力是指社会大众对法院所做出的对司法裁判的信服以及对其公正性、权威性的评价。并且经过对司法公信力的现状的具体分析;进而就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措施提出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司法独立性大大加强,促进了司法公正;克服了人少案多的不足,司法效率大大提高。但当前我国不规范的司法行为还一定程度存在,司法公信力还有待加强。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内部监督作用,加强检察监督作用,高度重视律师监督作用,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科学对待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构建科学司法权监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曾亚 《商》2013,(8):163-163
重大刑事案件因其媒体和公众关注力高而影响范围宽广,是提升司法公信力应当予以特别关注的重点。重大刑事案件中存在民意凌驾司法、媒体不良引导和案件不公开等损害司法公信力的问题,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对民意的甄别,保持司法的独立和理性;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与媒体形成互动;利用微博平台进行庭审公开,将裁判文书上网发布,做到司法的公开和透明。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智慧司法已成为司法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网上立案作为智慧司法的核心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司法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网上立案在智慧司法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为我国网上立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商》2015,(13)
法律具有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保障正义与自由的基本价值,法律对于社会的稳定、维护阶级统治的秩序较其他规范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正义和秩序并不是两个不可调和而矛盾对立的事物,正义和秩序是紧密联系,相伴而生,相互促进的。正义具有补充完善法律制度的积极作用,反过来法律可以很好的维护社会秩序。如何协调正义与秩序的关系,对于当下正在进行的法制建设和司法改革,关系着法律制度的重大变革和建设。从民众对聂树斌案的广泛关注来看,司法公信力越来越受到质疑、舆论的力量对于司法审判影响越来越大,公民对人权的保障越来越注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法律的正义和秩序价值以及司法的公信理论出发,寻找合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盛开军 《商》2013,(13):219-219
通过对司法和谐基本含义和特征的解说,在分析司法和谐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我国司法和谐的丰富内涵、现状以及不和谐之原因,从而为构建司法和谐确立一定的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4)
在结束不久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依法治国第一次成为全会的主题,为司法公信力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契机。本文以依法治国为精神指向,从利益平衡入手,分析利益的冲突与平衡对我国司法公信力树立的影响,通过分析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指引新路。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意义重大。要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研究、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方法、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体制等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转型期的中国司法领域,公众舆论即民意在维护个人权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在司法领域出现了民意审判的现象.这与当前依法治国的主题相矛盾,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破坏,且民意易受利害关系人操纵,刑事领域民意审判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因此,应促使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推进司法队伍自身建设并探索人民陪审员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20.
李艳 《商》2013,(4):163-164
司法建议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崭新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是我国人民司法与能动司法结合的优异体现,为我国司法建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注入全新理念。本文主要以司法能动为视角,结合司法建议的概念和我国司法建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司法建议制度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