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数字     
《市场周刊》2014,(5):8-8
据财政部近日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等10个省市列入2014年地方政府债自发自还试点。 2011年,财政部在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等四省市启动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工作,发债规模严格限制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2013年,自行发债试点范围扩大至包括江苏在内的六省市。专家介绍,列入自行发债的省市多为债务总额相对比较大,还债能力又相对较强的省市。  相似文献   

2.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并分析了中央选择在此四省市放行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原因。随后,基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理、现存问题以及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行相关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试点省市情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深圳市、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成为首批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省(市),它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发展进入到新的篇章。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对理顺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推进和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设,构建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规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制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文通过对我国财政体制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包括对地方债、“城投债”起因、发展的介绍,来说明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对当今社会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西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丁昕 《现代商业》2012,(29):110-111
2011年末我国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也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的风险。笔者探讨了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可能引发的风险问题,对如何防范和控制地方债券发行和管理中的风险从资格界定、规模控制、债务偿还、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诗弘 《商》2014,(23):200-200
201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等十省市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与此同时,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修改后的预算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放债券正在全面推进中,然而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的情况下,若全面放开地方发债,将不可避免的面临如财政风险、过度举债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问题,本文则从地方政府可能面临的风险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防范和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编辑: 你好,10月20日,财政部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请问什么是自行发债,自行发偾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方面的意义?以后会推广全国吗?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亮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9):143-144,146
目前我国保障房建设资金的短缺突显出地方资金和债务上存在问题。我国计划在广东、浙江试点实施地方自行发债,以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问题,保证保障房的建设。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债方面应注意清理地方债务,定期公布财务状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听取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关情况的汇报,并于同年4月3日在新疆发行了首期地方债。2011年,财政部宣布在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继续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然而如果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之后,将会出现破产问题。而我国目前尚未对政府机关破产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地方政府破产,中央政府将承担怎样的责任,地方人大将做出怎样的安排,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债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恒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248-249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获得举债权。然而《预算法》中却明确规定地方预算不列赤字,地方政府不得举债。而此前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这一举措是否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已具备发行债券的条件?因此,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地方债务融资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然后是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需具备的条件。经过实证角度的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我国地方公债体系仍不完善,对此提出了相关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析“自行发债”对防控政府融资平台偿债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俏  丁岳维 《商业会计》2012,(11):85-87
开放政府自行发债能够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负担,提高其运营的规范性、透明性、安全性,对控制并预防地方融资平台偿债风险具有深远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从介绍政府融资平台现状入手,运用定量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偿债风险的成因、形式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阐述了政府自行发债机制及其对防范偿债风险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元东 《现代商业》2012,(27):28-29
当前开放地方政府债券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保增长"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途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2009年至2011年,国务院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均为2000亿元,2012年则增至2500亿元。随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信用风险也随之而来,在经济转型和金融市场化的大格局下,发行和发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从2009年重启地方政府债券以来,我国已发行94只地方政府债券,总融资金额达8500亿元.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历程的简要回顾,着重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券发债主体、发债模式、定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晓华 《商》2014,(32):169-170
根据改进的KMV模型建立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测度模型。根据江苏省1994年到2013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回归模型,和公式计算得出2014年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券的合理发债规模,以及相对应的违约概率。对于地方政府未来发债的规模和风险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运用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以2017年北京市地方政府债券发债信用风险为例,对处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北京市地方政府债券安全发债规模进行了探究,为后续评估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信用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政府通过自主发债的方式来解决政府融资问题,力图通过公开透明的发债渠道取缔不规范的发债行为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而自主发债的关键在于政府财政的透明度.然而,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由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造成政府财务信息不够完整、全面、真实,这必然会影响政府财政信息的透明度.因此,本文从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并从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推动地方政府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方面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解决地方财政资金不足,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就要赋予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权。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我国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制度设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的信用和行为决定了地方的财政未来。他们会将社会资金有效引入公共领域,还是“救灾款都敢挪用,何况地方债券”?“中央政府正考虑在有限制的条件下,授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9月11日,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财长会议上的报告中说的这番话,是中国政府高官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问题争论多年后的首次公开表态。此后财政部进一步称,即使放开地方政府发债,发债权也只限于省级和地市级政府。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8)
受到全球经济萎靡的影响,我国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来治理经济,还进行了产业的结构调整,这不仅带来了宏观紧缩和房地产的调控,也给地方政府造成了压力,央地之间关系紧张,中央为缓解与地方之间的紧张关系采取了一部分地方发债的形式以解决地方财政困难问题,然而这种试点办法仍然存在很多漏洞,并且地方发债没有得到有效管理,为此,本文将对地方债发行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刍议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方政府债券存在偿还风险、宏观调控风险、政治风险.政府信息不对称、财政分权不彻底、地方利益驱动、不合理的政绩评价机制等是风险的主要成因.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防范应着眼于公民权利表达、社会评价、地方债信息披露、财政分权的政府自我约束、权力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的制约、权利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的监督等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行性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在考察西方国家地方债的特点后,对地方政府债的经济学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地方政府发债的经济学机制是公共品与信息对称,地方政府具有提供公共品的职能以及公共品供应边界的确定原则,并具有信息对称的优势;同时,还认为地方政府发债的制度保障是独立的财政权、分税制和地方政府的约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认为我国目前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的制度条件暂不成熟,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分税制"的改革以及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