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18)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些生态思想揭示出资本积累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揭示出资本积累对劳动者生态权益的剥削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工会产生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后经历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工会存在的基础在于代表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者权益,解决劳动冲突,维护社会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年的理论探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理论思路已基本明了。目前,劳动侵权现象的普遍存在与工会维护职能的虚化与缺失的矛盾,已从实践层面要求落实工会的劳动权益保护职能,探讨落实工会劳动权益维护职能的切入点,科学地进行工会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改革,以维护社会的科学与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帅  单旭晓 《商》2014,(48):215-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建国以来劳动保障领域的第一部基本法律,在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颁布实施以来,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推动法律的全面实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对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现状、热点和难点以及近年新出台的与广大劳动者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红国 《商场现代化》2009,(21):109-109
在劳务派遣制度中,《劳动合同法》强制性规定了派遣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这种规定并不能很好的全面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文章认为,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另行签订一份具有补充性质的劳动合同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这种补充合同的签订有利于维护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也有利于劳动纠纷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孙玉 《现代商业》2011,(11):165-166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把关注民生、保障好劳动者权益摆上重要位置,从维护其劳动权益出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继出台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目的是要构建一个和谐、稳定、持续的劳动关系,切实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多数劳动者却对自身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关注度不高,劳动法律意识不强。随着市场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认真贯彻落实劳动者的法律法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意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施行以来,对作为社会主体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了进一步的维护,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意义。本文在通过《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更好地保护。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对员工职、岗、薪的调整机制,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为用人单位应依法运用自主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避免在职、岗、薪的调整中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劳动者也应该增强维权意识,在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高杨 《商》2013,(3):177-177
劳动是个人的生存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权益是个人在劳动过程中通过法律保障自己在劳动中享有的权益和权力,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劳动权益意识的提高,劳动者的权益日益提高,但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原因,在局部地区侵犯女工劳动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受侵害的现象较为严重,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主要从新形势下女工维护劳动权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和采用的策略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叶迎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130-131
在职业经理人作为资方代理人在我国现代企业改革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作为劳方代理人的工会干部却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利于新时期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在廓清工会干部职业化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简析我国现阶段工会干部职业化过程中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郑子森  王晓彤 《中国市场》2010,(22):148-150
确立董事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制度,已成为两大法系国家的普遍立法趋势。国外第三人的范围通常包含股东、债权人、其他社会公众三类人。劳动者是公司最直接、最重要的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其权益却屡屡受到侵犯而得不到赔偿。随着董事会中心主义的确立,董事实际上已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应加重董事的责任,使其与公司对劳动者利益的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以期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1.
侯秀秀 《商》2013,(3):172-172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劳动者维权意识日益提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尤显重要。工会作为维护企业职工权益的团体,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我国工会在劳资关系建立前、中、后三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2016,(5):238-23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马克思说:"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本文通过介绍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有关劳动着权益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使经济和谐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是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和维护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面临的若干困境,并有针对性提出了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4.
阎达五和徐国君教授曾提出了一种新的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即将劳动者权益作为会计要素确认并为之设计相应的核算模式.本文试就该模式的核心--劳动者权益从理论基础、构成内容、性质以及确立的意义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WTO经济导刊》2007,(9):28-28
在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围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各类企业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又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要求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社会诚信,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消费者权益和相关利益群体的权益。我国对企业在劳动关  相似文献   

16.
郭晨  尹俊 《中国市场》2012,(11):73-76
劳动合同,也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试用期作为劳动合同中的一个特殊的阶段,对调整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实践中用人单位侵犯试用期劳动者权益的情形普遍、复杂地存在着,各种此类纠纷层出不穷。因此,规范并加强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保护,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者人权的要求,更是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保护的必要性,接下来对我国法律、法规关于试用期的规定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分析了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加强我国劳动合同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的建议,希望完善现行法律法规,树起保护试用期劳动者权利的多重法律屏障,给予其更加周全、完备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7.
资本积累和就业问题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静 《商业研究》2011,(1):135-142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但是剩余价值是否是资本积累的唯一途径曾经在理论界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本文试图以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在总结经济理论关于资本积累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基础上,分析中国资本积累方式和资本积累历史进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就业形势,探讨不同的资本积累方式和就业总量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提出适合国情的资本积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劳动者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跨境流动,随之而来的涉外劳动纠纷也不断增加,许多国家为了维护自己本国劳动者在本国范围之外的权益,开始进行本国劳动法的域外适用,劳动法的域外效力问题随之产生。当纠纷发生的时候适用哪一国的法律,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如何维护我国劳工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分析劳动法的性质以及域外效力,厘清其社会法的性质以及劳动法域外适用的背景缘由,分析劳动法域外适用的基础背景,为我国在立法司法执法方面构建劳动法域外适用的路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问题既是重要法律问题,也是重要社会问题。当前,现行《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益保护存在缺陷,企业裁员对劳动者权益损害严重,过渡条款适用对劳动者产生不利影响。完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应重视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提高裁员后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水平,加强对过渡条款适用范围限制,从劳动合同签订的主体入手,加强其法律意识,从根本上解决法律缺陷对劳动者权益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大量劳动力为我国的城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如劳动力自身素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劳动者自身权益难以得到维护等。据此,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