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国宪 《商业时代》2012,(6):101-102
当前,我国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原有的法律制度已不能较好地规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基于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调查分析,透视了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现象及原因,进而梳理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必须在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的框架内,才能重构和形成最优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均衡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我国应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抓住时机,及时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为社会服务职能,从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财政保障、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等方面,切实推进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分析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是我国当前财政工作的重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但是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仍然是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长期症结,对此,本文主要从制度层面来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并提出保障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着力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乡的二元体制,导致了城市的工业化与乡村小农经济的对峙局面,形成了城乡二元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建立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安排,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健全事权与财力匹配的体制,合理界定各层级政府的事权,增强基层政府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创新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能力,建立科学的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表露机制,实现乡村(社区)居民自治的完善与"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5.
农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我国农村供给体制存在缺陷,供给结构不合理,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不规范,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供给主体混乱。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应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构建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与各级财政相对等的事权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不足的同时,供给的结构也严重失衡:硬性公共产品供给相对较多,软性公共产品相对匮乏,一些地方在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中存在严重偏差.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成因,既有供给资金来源不足的原因,也有供给政策上的城乡分割因素.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中要广泛发动农民参与,对公共产品进行合理划分,以取得多种渠道的资金来源,改变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性的制度安排,实现公共产品的城乡共享.  相似文献   

7.
农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我国农村供给体制存在缺陷,供给结构不合理,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不规范,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供给主体混乱。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应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构建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与各级财政相对等的事权分摊机制。  相似文献   

8.
冯景  张高旗 《中国市场》2008,(26):10-11
现阶段,我国长期形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因此,本文从制度变迁及路径依赖的视角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探讨,认为要重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要跳出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以建立适合我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陶学荣  史玲 《财贸研究》2005,16(3):16-21
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改善,但仍滞后于农民的现实需求,城乡之间供给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乡关系。解决农民减负增收的问题,关键在于实行城乡平等的公共政策,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为此,需要在界定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物品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可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供需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应建立城乡均衡的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建立农民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以及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军 《北方经贸》2009,(2):20-21
结合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分摊机制和决策机制的角度分析我国三农问题,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存量调整"和"增量投入"、制度创新和重塑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滞后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宝娣 《中国市场》2009,(18):62-6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滞后于城镇地区,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相对贫困化程度加深,严重威胁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和阻碍城乡统筹发展。本文比较了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居民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差距,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滞后的历史、现实与制度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为社会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城市偏向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公共产品收益分享不公平、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因此,必须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通过研究和学习国外实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瓶颈,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5.
苟于泉 《商场现代化》2007,(35):368-369
本文主要分析论述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及其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城乡财政二元结构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和供给制度不合理.文章指出,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基本路径就是打破城乡财政二元结构,建立一元的公共财政体制,以使农村居民能够公平分享到对其具有重大意义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7.
曹振纲 《商业时代》2011,(30):31-32
本文从我国当前公共产品供给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管理失位、城乡差距等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思路,建议通过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变现有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和供给决策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等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吉堃 《北方经贸》2005,(7):118-11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农业生产中的资源配置,影响了农业的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是农村,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必须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文章结合有关理论,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公共体育产品主要是满足和服务于人们群众的公益性体育产品。通过对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发现了我国在供给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和所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我国群众需求的一些因素。通过国家的一些政策制度和许多大型活动来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增加,达到和谐社会下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与需求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在公共体育文化建设中,着重建设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以城镇文化带动乡村文化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了农村公共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后,从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创造利于农村公共体育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城乡公共体育文化的融合和搭建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平台四个方面,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