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人类发展指数则是联合国采用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本文以人类发展指数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09个市直辖区、县和县级市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综合计算和聚类,将山东省的109个市直辖区、县和县级市分成五类区域,然后对该五类区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山东省县域的社会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问题是所有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山东省短期之内要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点工作在于发展第四类区域,而要达到人口、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期目标,重点在第五类区域。  相似文献   

2.
刘建军 《商》2014,(8):62-62
区域差异是一个宏观综合量,政府每年都会根据我国呈现出来的区域差异,来制定相关的经济发展政策。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虽然得到了整体的提高,但是区域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对我国经济长久发展来说傻非常重要的。本文从战略管理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因素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选择,并总结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及对策,探究出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耿莉昀 《现代商业》2014,(8):105-105
中小企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或者衡量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并成为评估该地区或者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一个重要标准。莱芜市作为山东省重要城市,是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其小企业发展将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文研究中将立足莱芜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从多个角度统计分析莱芜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从而为地方政府制定莱芜市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外向型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省内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文章通过构建衡量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较低,提出山东省外向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东部地市带动中西部地市发展,中西部地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速产业聚集,扩大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来越大。选取能够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8个变量,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17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对得到的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将17市划分为3个类别,分析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并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区域经济不均衡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区位原因、基础设施、政策原因、机制原因、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分析了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分工、活力激发、政策扶植等方面阐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之间差距的逐渐扩大已经成为约束其当前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说合理有效地解决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山东省目前面临的重中之重,这对于实现山东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量化结果的分析相应地提出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山东省农村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区域间经济差异问题日渐突出,苏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苏中、苏北,其中FDI是造成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FDI投向苏中、苏北;同时提高利用FDI的水平和质量;另外,苏中、苏北还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长远的人才计划、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和利用外资,这样才能实现三大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3)
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中的均等或者均衡分配是政府行政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各城市基础设施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对山东省1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之一,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作为环渤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解决其区域之间的差异,如何保持其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是一个必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原理,采用各项统计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SPSS的主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对山东省的17个地区进行研究,分析他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山东省区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特征,并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将指出协调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政府的绩效管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模糊评判法.对政府的管理能力进行评判,并运用现实数据对福建省内几个重点市的政府管理能力进行评价.从而在政府的绩效管理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策略,分析与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熵值法分析,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发展四个方面选取16项指标,构建了山东省大运河城市带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对2015年~2019年山东省大运河城市带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各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但城市之间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差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倍受学术界、政府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江苏虽然属于我国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同样存在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问题,其内部差异的扩大将影响江苏省经济快速、持久发展。本文针对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区域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政府的制度安排是决定区域金融差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区域政策服务于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政策的发展根本目的是促进和协调经济发展,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从区域金融发展的角度分析区域金融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商》2015,(44)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结构得到快速调整,但是现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并不能与快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已成为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政府已将如何优化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来对待。同时,由于资源缺乏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带来的压力,在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不停研究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这对一个地区甚至国家而言是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经济发展这一极其重要的战略转型大背景,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子,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行研究,为了可以更快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运用EKC检验经典模型来判断江苏省的环境与经济增长情况情况,以江苏省1995-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实证分析结果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程家瑛 《商展经济》2022,(10):121-123
宏观经济调控是国家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调整的一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地区经济和谐发展,可促进社会稳定运行。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可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干预,确保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想要在宏观调控下和谐发展,就必须对宏观经济的基本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理解。政府宏观调控正在不断加强经济区域规划的指导作用,不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在区域经济宏观调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发展方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宏观经济的管理模式,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0)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关于金融支农水平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从金融支农水平与农民增收的互动关系、我国金融支农对农业收入增长的有效性、金融支农水平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我国金融支农效率的测度及改进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分析,使我们对我国农村经济问题形成一定的认识,希望对我国金融支农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21个国家(地区)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外汇储备率与货币化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外汇储备的增加是中国货币化率快速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M2/MI比率与货币化率呈正相关关系,部分解释了不同国家的货币化率的差异。提出建立合理的外汇管理体制和外汇政策,促进我国货币化率趋于合理的水平,促使我国经济体系平稳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外部因素的制约,促进经济平衡发展;扩展外汇投资渠道,提高外汇投资收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区域经济不均衡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区位原因、基础设施、政策原因、机制原因、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分析了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分工、活力激发、政策扶植等方面阐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