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志杰  谢峰 《国际贸易》2012,(10):48-51
量化宽松(QE)正在成为危机期间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常态,尽管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在美国引起强烈的批评,但国内关于QE3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争论。本文基于前两轮量化宽松的溢出效应,分析QE3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一、美联储QE3的动机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利率会议决定推出无限量无期限的QE3。美联储每月直接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直至就业市场明显改善为止;同  相似文献   

2.
《国际商务财会》2013,(8):91-92
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例行政策会议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6月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美国经济持续改善,美联储可能在2013年晚些时候放缓购买资产的步伐,2014年上半年继续减少购买量,直至2014年年中结束。但他强调,退出量化宽松的日期,仍需视经济形势而定。有分析人士指出,伯南克的这一表态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勾勒出较为清晰的"路线图",但退出量化宽松并不意味着货币紧缩政策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世界     
USA美联储想"退"了据媒体5月11日报道,美联储正在筹划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并将根据就业市场和通胀变化不断调整购债计划。其实,今年2月公布的美联储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策层内部当时就对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大感担忧,多位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委员动议撤出量化宽松政策,只是由于美国经济摇摆不定,就业率反反复复,最终此议不了了之。这次,看来美联储认为退出时机接近成熟了。经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美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复苏,量化宽松政策很可能在年内完全退出,但低利率政策仍将保持较长时间。美联储退出QE3将加大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改变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加大新兴市场金融风险。一、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情况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美联储自2008年11月起共实施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历史最低点。量化宽松  相似文献   

5.
从仍5月份开始的新兴市场金融动荡,至今处于焦灼中,由此引发新兴市场经济引擎地位不保的悲观论调。而罪魁祸首是美国暗示将退出已持续近5年的货币宽松政策(QE)。在预期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美联储在最新一次公开市场会议上意外做出了维持现有每月850亿美元量化宽松规模不变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货币泛滥     
邢海洋 《中国海关》2012,(10):72+17-72
在量化宽松上,美联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欧洲央行的OMT也大开印钞机。8月,默克尔站在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一边,倾向于保卫欧元;9月6日欧洲央行无上限购债计划(OMT)启动;9月14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政策。一系列历史性事件中,金银随之起舞,有色金属和能源普涨。全球货币宽松期到来,  相似文献   

7.
余丰慧 《华商》2013,(12):60-60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终于靴子落地,对疯狂购买黄金的中国大妈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量化宽松逐步退出,美元将逐步走强,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将会进入一个中长期的下降通道,甚至给贵金属带来“灭顶之灾”,并且可能会刺破中国房地产泡沫。  相似文献   

8.
计戈 《浙商》2009,(18):102-102
在8月12日召开的美联储货币利率会议上,伯南克宣布,将于10月停止大规模购买国债的计划。可以看到,美国已经在量化宽松政策上有所改变,这有可能会是美元走势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浅析美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开始采取各种货币、财政政策救市。2009年3月19日,在刺激经济的名义下,美联储当季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在未来6个月内收购价值3 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并在未来12个月内,收购价值7 500亿美元的房利美、房地美(美国最大的两家提供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抵押贷款证券,外加1 000亿美元"两房"债券,这一举措相当于联邦基金利率调降75个基点,这也是美联储40年来首次购入国债。无论当局是否承认,美国已进入了"量化宽松"时代。量化宽松,是指央行刻意通过各种途径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一般来说,只有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再有效的情况下,货币当局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从2008年11月到2014年10月,美联储连续实施了三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应对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该政策的效果。一是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实施之后美国经济衰退所持续的时间来看,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8个月之后衰退就结束了;二是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上来看,美国的失业率、通胀率、金融市场的稳定都达到了目标范围;三是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方面上来看,金融市场稳定,市场总需求受到了激励,劳动市场逐渐恢复。最后,本文总结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初美联储宣布实施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货币政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美联储如此大规模地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对国际货币流动性产生深远影响。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美国实施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前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同时.时第二轮“号化帘松”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孙立坚 《国际市场》2012,(Z3):22-23,6
美联储在9月13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上终于推出了迟迟没有拿出的QE3这一第三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通过美联储每月400亿美元的规模购买抵押资产证券向市场不断注入资金,总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以确保失业率降到7%的合理水平。同时,在确保通胀率没有大幅抬头的情况下,美联储再将零利率政策从2014年底结束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贸易》2014,(1):12-13
2013年12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从今年开始小幅削减月度资产购买规模。从今年1月起,将每月国债购买规模由目前的450亿美元,削减5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由每月400亿美元的购买规模,削减50亿美元至35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联储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将开始逐步退出。分析人士担心,美联储此举可能引发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撇出回流美国,导致新兴市场出现金融动荡。  相似文献   

14.
司徒微微 《浙商》2010,(22):18-18
从8月底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讲话到10月12日公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美国货币当局不断加大向市场释放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经济更强劲复苏和避免通缩的出现,美联储于去年底的11月3日宣布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表示将在2011年年中前购买总额为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提振经济,并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债券资产到期回笼资金进行再投资。这是继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25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美联储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  相似文献   

16.
王鹏  惠佩瑶 《商业科技》2014,(10):121-121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为维护美国金融资本市场稳定,逐步恢复宏观经济,美联储共进行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这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的量化宽松必然会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造成冲击。文章试图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空间维度来分析美国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的正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QE3悬念     
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会是一场全球规模的“饮鸩止渴”吗? 就像流行笑话里那个未落的靴子一样,最近几周里全球投资者都关心的问题是:QE1、QE2已经过去了,QE3还会远吗?对于是否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一直模棱两可的表态也吊足了市场的胃口。在8月31日的央行行长杰克逊一霍尔会议上,伯南克终于说出了投资者期待已久的话:“不排除在经济条件要求的情况下继续推出这种政策的可能性”。从逻辑上讲这是彻头彻尾的废话,但市场关心的不是死板的东西,而是语气、神态等信号。  相似文献   

18.
翟会颖  刘婧 《商业时代》2011,(24):55-56
金融危机时期,鉴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无效性,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系统分析了其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资产回购(LSAPs),又称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举措。截至2013年末,通过连续三轮的措施,美联储向市场投放了超过3万亿美元的流动性。2014年伊始,美联储开始减少QE规模,自2013年中市场预期政策转向的靴子终于落地。  相似文献   

20.
《商》2016,(9)
随着最近几年美国经济的日益复苏,2014年美联储开始逐渐结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期美联储已经对外宣布进行加息。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的货币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对世界经济与我国经济产生影响。因此研究美联储加息对于中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十分有意义。本文将从美联储加息的背景、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应对对策来分析美联储加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