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多样,但因资金不足、管理缺失、传承方式局限等诸多因素,面临众多发展的困境。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分析,探究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促进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1.传承:本次家纺展大幅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面积,使其扩大至400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展区十分利于对中国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苏州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创产业作为一种植根文化,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等特征。因此,文创产业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谢书培 《玩具世界》2023,(3):102-10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民俗习惯等,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麦草画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对象之一。文章以汝南麦草画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促进麦草画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苏江炎 《中华商标》2014,(11):38-41
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人类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也是显著的。为了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国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以法律的手段,以及能否适用知识产权法对其进行保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桂林市近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以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实  相似文献   

6.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的一部分——民间传统手工刺绣图案,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本文从权利与财富、祈福纳祥、民族信仰等方面论述了刺绣图案所体现的文化象征性.  相似文献   

7.
戏剧文化及其服饰内涵相辅相成,戏剧服饰对剧种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衬托、辅助意义。然而各类戏剧服饰的相关解读却鲜有人关注。如今,愈来愈多的地方性戏剧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也仍无形影响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于2007年正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宁波甬剧亦鲜有人耳闻,其遗留下的珍贵服装及其相关饰品实物更是亟待人去探索和发掘的。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地区传统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首先介绍了湖北传统刺绣资源的分布,然后分析其文化产业带的发展模式,并认为可以参考发展较好的"集-散式"模式。进一步从文化角度思考其产业发展道路上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认为地域性、文化性、保护性、周期性是文化产业带建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温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通过文献、书籍、网络等渠道对温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服饰设计中,本文以服饰艺术设计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进行深度研究与开发,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服饰品产品研发提供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商品,产生自我造血功能,适用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方式有利于丝绸类传统技艺项目的扩大发展、技艺传承和文化弘扬。苏州宋锦作为丝绸中的精品,适用于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进行丝绸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目前,从宋锦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来看,苏州宋锦非遗项目已经采用了生产性保护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瑰宝,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泥塑技艺为例,山东地区的泥叫虎、泥叫鸡无论在造型、色彩还是文化寓意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文章通过泥叫虎、泥叫鸡动漫IP视觉形象设计实践,探索山东泥塑艺术的数字化应用,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同时,再重新解读傩面具独特的造型手法、文化内涵、审美情趣。本文从符号学角度解析赣傩面具,并从中获得更多的领悟与启示,重视今后的视觉设计中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象的重要性,在国际性视觉语汇和图像中找到自身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民族文化运用到中国动画的角色设计之中,对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动画的魅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则对我国动画角色设计中的民族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永贤  赵克 《中华商标》2010,(10):22-26
一、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2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15.
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何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教育与传承,值得地方高职院校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基于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两个相对立的教育理论揭示了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中教育传承的内涵,介绍了学校通过建设丝绸类教学资源库打造课程资源,并通过引进技艺大师打造混编师资队伍,同时通过将丝绸传统技艺和文化嵌入到相关专业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实践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中的嵌入式教育传承。最后分析了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中教育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屈杨 《山东纺织经济》2012,(11):94-95,112
陕北原生态剪纸具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神秘的图腾和古老的传说赋予其极深的文化内涵;无穷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创作手法更是让她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独特的技法和设计语言给现代的服装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今天,如何巧妙地在服装设计中传承与创新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值得更多的设计师去关注。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和“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为长沙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指明了方向。文章旨在探究长沙窑文化视域下的儿童交互产品设计,通过将长沙窑器物纹样矢量化、抽象并转译成为可拼接的绘画元素,引导、激励儿童进行纹样再创造,后端连接打印设备,将儿童创造的作品变为可移动的实体,引导儿童深入了解长沙窑文化,促进长沙窑文化的活态传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是一次纺织服装行业万众瞩目的盛会,一次纺织非遗精彩纷呈的全面展示,更是一个纺织行业与社会各界通力协作传承创新纺织非遗的新起点. 11月28~30日,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杭州千岛湖文渊狮城隆重召开.水韵古城与传承数千年的纺织非遗璀璨文化和技艺相映成辉、相得益彰.这是我国纺织行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肩负新时代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使命的一次盛会.来自国家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领导,研究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非遗保护机构代表,企业家、设计师、新闻出版及媒体界人士数百人欢聚一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极大的热情,共谋新时代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9.
王真真 《玩具世界》2024,(1):154-156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立足基本国情,实施非遗主题产品的文化创意设计,能够彰显乡村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文章基于优秀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和多样性,从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出发,提出视觉形象设计的具体方式,探索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视觉形象设计,通过对乡村非遗文化的记录、产品的开发等手段,开发出更多有特色的产品,旨在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文化、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把振兴传统工艺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对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非遗保护水平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