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由青木昌彦发展的比较制度分析框架,着重说明综合商社这种以关系交易为特征、经营商品种类多样、具有贸易融资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特殊的贸易方式的演化路径,并解释其在其他国家甚少取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赤松和青木昌彦所描述的"飞雁模式"为企业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分析模型,本文运用简化的制度变迁模型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形象的分析.中国家族企业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条件的约束,出现了一些特殊现象,本文从制度成本的角度,运用飞雁模型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曹世中 《新财经》2006,(12):8-8
前不久,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评论城市经济形态时,引用了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的观点:只有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城市,是难以创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马赛克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实早就存在,国内国外随处可见。一种经  相似文献   

4.
赤松和青木昌彦所描述的“飞雁模式”为企业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分析模型,本文运用简化的制度变迁模型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形象的分析。中国家族企业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条件的约束,出现了一些特殊现象,本文从制度成本的角度。运用飞雁模型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内部人控制”最早由日本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先生提出。他在研究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企业状况后认为,“内部人控制”看来是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具体是指在私有化的场合,多数或相当大的股权  相似文献   

6.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内部人控制” “内部人控制”的含义是:由于企业外部人(股东、债权人、主管部门等)监控不力,导致企业内部人(厂长、经理和工人)在企业的公司化过程中掌握了过大的控制权。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青木昌彦认为,“内部人控制”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在70和80年代的中欧和东欧,当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停滞不前时,各国政府试图用向企业“放权”的办法来走出困境。在这一进程中,企业经理在自己企业内部建立了不可逆转的管  相似文献   

7.
以青木昌彦的银行辛迪加及相机治理模型为基础,构建一种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辛迪加贷款模式。该模式通过银行间的风险分担、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可得性。对中小企业融资中银企信贷关系的动态博弈分析,进一步表明辛迪加贷款模式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指出我国辛迪加贷款模式的发展还应该注意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和加强对牵头行的激励。  相似文献   

8.
贾楠 《北方经济》2007,(21):56-57
一、企业的契约性质与所有权安排(一)企业的契约性质与履约问题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交易的特别契约,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二者形式不断演进和分离的过程。人力资本使得企业契约不同于市场合约,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企业内结合,形成企业性质的一般。通常的表现形式是,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经营者与具有资本且承担风险的物质资本所有者在市场范围内达成科斯意义上的契约。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收益分配"兼顾公农"模式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青木昌彦的制度博弈观,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博弈行为以及引致的制度变迁。进而得出,我国农村土地收益分配"兼顾公农"模式是在动态博弈中形成的,国家不仅要协调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关系,更要适时固化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10.
演化博弈论流派主要以Andrew Schotter、Robert Sugden、H.Peyton Young、John Harsanyi、Ken Binmore以及青木昌彦等经济学家为代表,在传统博弈论的基础上,以经济人有限理性为前提,注重均衡过程的研究,重点关注随机扰动形成的路径依赖,研究习俗、惯例等的制度变迁,试图用博彝论的数学语言证明Hayek的自发社会秩序和制度生成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构建人力资本、所有权性质与企业财务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发现企业所有权性质对人力资本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有影响。经检验后发现,人力资本与财务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由于企业所有权性质不同所带来的外界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同,民营企业中人力资本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比国有企业更为明显。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旨在为企业配置人力资本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演化博弈论流派主要以Andrew Schotter、Robert Sugden、H.Peyton Young.John Hamanyi、Ken Binmore以及青木昌彦等经济学家为代表,在传统博弈论的基础上,以经济人有限理性为前提,注重均衡过程的研究,重点关注随机扰动形成的路径依赖,研究习俗、惯例等的制度变迁,试图用博弈论的数学语言证明Hayek的自发社会秩序和制度生成论。  相似文献   

13.
一、“内部人控制“在我国的凸显   “内部人控制“最早由日本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先生提出.他在研究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企业状况后认为,“内部人控制“看来是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具体是指在私有化的场合,多数或相当大的股权为内部人所持有,在企业仍为国有的场合,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内部人的利益得到了有力的强调.其表现形式为内部管理人员控制或内部职工控制,也可能是两者的结合,不论形式如何,其实质都排除了所有人的外在干预.   ……  相似文献   

14.
冯春 《中国科技产业》2008,109(3):86-89
本文从人力资本自身特征角度,提出了“企业家人力资本水分子模型”。此模型基于水分子的性质和人力资本性质的对比研究,论证了只有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价值,才能使得人力资本发挥出最大的使用价值。以“水分子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自然界的物理、化学作用的反应机理,从企业资源来源和配置的角度,提出了“企业资本的二阶段构成模型”。本文指出,在企业中,人力资本优先于非人力资本和企业结合,人力资本和企业结合产生与企业结合的人力资本,与企业结合的人力资本再与非人力资本结合形成企业资本。企业资本实际上是与企业结合的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二次结合,企业天然隶属于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日益突出,过度消费、短期行为、虚假陈述、内幕交易、股价操纵等损害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不断发生,引发了人们对证券市场的“信任”、“信心”、“道德”和“法制”危机,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在探析其表现和成因的基础上阐述应对之策。一、我国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表现所谓“内部人控制”问题,本是青木昌彦教授和钱颖一先生在分析前苏联和东欧激进式改革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经理与工人通过共谋而在法律上或事实上掌握了企业的…  相似文献   

16.
一、“内部人控制”在我国的凸显“内部人控制”最早由日本经济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先生提出。他在研究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企业状况后认为,“内部人控制”看来是转轨过程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现象,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具体是指在私有化的场合,多数或相当大的股权为内部人所持有,在企业仍为国有的场合,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内部人的利益得到了有力的强调。其表现形式为内部管理人员控制或内部职工控制,也可能是两者的结合,不论形式如何,其实质都排除了所有人的外在干预。在我国经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7.
贾楠 《北方经济》2007,(11):56-57
一、企业的契约性质与所有权安排(一)企业的契约性质与履约问题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交易的特别契约,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二者形式不断演进和分离的过程。人力资本使得企业契约不同于市场合约,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企业内结合,形成企业性质的一般。通常的表现形式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显性或隐性谈判的方式在企业的产权安排中获得了自身的地位,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实力主要来自于其具有的人力资本的特性,人力资本的这些性质综合影响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实力,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谈判实力的此消彼长决定了企业中的产权安排。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主银行制衰落原因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迎接 《世界经济研究》2005,(6):85-88,F003
以往的大部分文献一般把日本主银行制的衰落归结为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不敌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结果,没有论及中介融资和市场融资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本文则主要从外部冲击和内在缺陷两方面,依据中介融资体系和市场融资体系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来分析主银行制的兴衰原因,并根据青木昌彦等人的制度博弈均衡观点,对日本今后的金融制度演化作出预测。本文最后提出主银行制衰落对中国金融制度安排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技能型劳动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技能型人才市场变得越来越火热。然而,在当前我国企业技能型人才奇缺、人力资源开发迫在眉睫的情况下,确认技能型人力资本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技能型人力资本短缺的原因及转化积累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技能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探讨了技能型人力资本转化与积累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