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河蟹纤毛虫病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寄生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引起的,尤其以二龄以上性成熟的河蟹感染率最高。蟹种放养密度大,蟹池条件恶劣,长期不换水,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水化指标氨氮含量  相似文献   

2.
正(三)寄生虫疾病及防治1.固着类纤毛虫病纤毛虫病是河蟹养殖中的主要疾病,危害养蟹的纤毛虫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阿脑虫、瓶体虫、苔藓虫和薮枝虫以及累枝虫、钟形虫,还有附在鳃部的间腺虫和腹管虫等。之所以说纤毛虫对河蟹危害很大,是因为它们附着于河蟹的部位多,既附着于体外的附肢及表壳处,又随水流进入体内附着于鳃部等组织器官。既危害苗种,也危害成蟹,还危害抱卵亲蟹。国外报道引起蟹类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河蟹生活在水中,患病不易被发现,看到有死蟹现象发生时再采取措施,往往为时已晚。针对河蟹此种发病特点,我们总结了河蟹的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水产养殖生产。一、寄生虫性疾病1.纤毛虫病1病原及病因:由累枝虫、聚缩虫、钟形虫及斜管虫等侵袭所致。由河蟹放养密度较大、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4.
<正> 自六月份以来,我市许多乡镇的河蟹陆续死亡,死亡的过程及症状如下:河蟹爬上岸边,趴在地上,身体无力,或挺立草头不下水,症蟹食欲较差,四肢无力且柔软,一般以欲蜕壳的河蟹死亡率高,有蜕壳不遂之表象,查看体表,基本上无纤毛虫等寄生,打开甲壳,鳃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常见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区自1990年开始罗氏沼虾试养,现已推广1200余亩,最高单产312公斤。经过近几年的经验总结,发现该虾有如下几种常见疾病,在此做一简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纤毛虫病:1.原病和症状:许多纤毛虫如累枝虫、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等附着在虾的体表附肢、眼和鳃上。虾常显得烦躁不安,阻碍摄食蜕皮,在鳃上大量出现时,引起缺氧死亡。2.防治:此病主要发生在池塘水质不洁,含有机质多的水体,故保持水质清洁是最有效的方法。(1)适量投饵,保持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根据当地池塘河蟹养殖实际,现将河蟹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养蟹者参考。一、水霉病1.主要症状。病蟹的体表及附肢或伤口处出现2~3cm灰白色棉絮状菌丝并大量繁殖深透肌肉,蔓延到组织间隙之间,河蟹体表受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行动迟缓,食欲减退,体质瘦弱,伤口部位组织发生溃烂并蔓延,最后因无法蜕壳而死亡。2.治疗方法。1用3%~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3~  相似文献   

7.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相似文献   

8.
<正> 一、盛夏氨甲毒症状河蟹爬上岸边,趴在地上,或挺立草头不下水,病蟹食欲较差,四肢无力且柔软,一般以欲蜕壳的河蟹死亡率高,有蜕壳不遂之表象,查看体表,基本上无纤毛虫等寄生,打开甲壳,鳃正常,肝脏正常,心跳正常。二、病因分析1、水温升高,河蟹摄食量增加,投饲量也加大,饲料不新鲜、不卫生,常用腐烂变质的  相似文献   

9.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麦、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0.2毫米的白点,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缓,常浮于水面或靠近池  相似文献   

10.
<正> 二、鱼类蠕虫病 1、指环虫病 是一种由蠕虫中的单殖吸虫类引起的疾病,危害各种淡水鱼类,寄生于鱼鳃、鳍和体表,大量寄生时引起死亡。 症状识别发病初期鱼体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翻鳃金鱼可看见鳃上有乳白色虫体,鳃丝暗灰  相似文献   

11.
一、辣椒、生姜防治鱼类小瓜虫病。初冬和春末夏初、水温在15~25℃时,是鱼类患小瓜虫病的流行季节。病鱼肉眼可见其体表、鳍条或鳃部有许多小白点,即为小瓜虫。池  相似文献   

12.
<正> 河蟹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蜕壳障碍性疾病及敌害生物的危害。病毒性疾病主要包括呼肠弧状病毒病及河蟹颤抖病等。细菌性的疾病较多,比如:黑鳃病、甲壳溃疡病、烂肢病、水肿病、水霉病、链壳菌病等 寄生虫性疾病主要包括:纤毛虫病、蟹奴病,聚缩虫病等。蜕壳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饲料或水中缺乏某种元  相似文献   

13.
<正> 聚缩虫类病是河蟹育苗期的常见病,从抱卵蟹到大眼幼体都有不同程序的危害,感染速度快,死亡率高。 一、聚缩虫类的生物学特征 聚缩虫类属原生动物门,缘毛目,钟虫科的纤毛虫,包括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以前者为最常见,聚缩虫柄分枝成群体,各个体的柄内机丝彼此相连,一受刺激整个群体收缩。单缩虫柄分枝也成群体,但柄内肌丝不相连接,仅受刺激的个体发生收缩。钟  相似文献   

14.
<正>6.车轮虫病【病原体】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流行与危害】车轮虫可寄生于海水及淡水养殖鱼类的体表、鳃部和鼻孔等处。淡水车轮虫病主要危害当年金鱼、锦鲤和淡水热带鱼的幼鱼。较大的鱼体上虽然有车轮虫寄生,通常不会使观赏鱼类死亡,但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水温在25℃以上时,车轮虫大量繁殖。有机物含量高的水体中,在低温季节车轮  相似文献   

15.
病名发病季节肉眼诊断症状颤抖病3一9月水温27℃一30℃时最甚病蟹行动减弱,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摄食减少,步足和腕节肌肉萎缩,肌肉呈现水样状,无力支撑身体,步足振颤,似“痉挛”状,鳃丝呈灰黄色或黑褐色,肝部糜烂,鳃胰腺苍白,三角膜水肿,打开腹甲有明显的炎症。水肿病夏初至中秋烂肢病常年可见早春最甚黑鳃病7一9月腐壳病7一9月肠胃炎4一9月水霉病早春或晚秋毛霉病常年可见纤毛虫病常年可见蟹奴病7一9月蜕壳障碍症常年可见早春最甚病蟹腹部、腹脐甲壳下方等处肿大并呈透明状,停食、少活动,甸甸池边,最后在浅水处死亡。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  相似文献   

16.
一忌食生蟹。河蟹是在淤泥中生长的,它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因而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河蟹往往带有肺吸虫的囊蚴和副溶血性弧菌,如不经高温消毒,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造成肺脏损害。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体会发生感染性中毒。因此,食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一、打粉病。症状:发病初期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背部出现白点,接着尾柄、体侧、头部及鳃均出现白色点。严重时全身似裹一层“米粉”。测定池水PH值在5~6.5。防治方法:1、放养前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2、发病池每亩定期用生石灰10~20公斤金池泼洒,使池水PH值调至8左右。 二、小瓜虫病。症状:寄生的小瓜虫使鱼的体表和鳃部呈无数小白点,将白点取下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见梨形虫体在转  相似文献   

18.
根据6、7月份病害发病情况分析,今年我县南美白对虾发病严重,已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对南美白对虾一些常见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作简要介绍,供养户参考。1.弧菌病病原:弧菌属中的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感染引起。症状:发病虾运动能力差、摄食能力下降,身体弯曲、浑浊,体表和附肢上常有大量污物附着,有时引起眼球溃烂及脱落,并常伴有体色改变、附肢变红、肌肉浑浊、鳃部呈黄色或黑色、烂眼等症状。预防:彻底消毒虾塘,15天左右使用一次高氯精,用量为0.4ppm全池泼洒,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清热解毒中草药。治疗:发病时使用二溴海…  相似文献   

19.
<正> 河蟹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腔内,通过入水孔、出水孔与外界相通。离水后,可直接用鳃腔进行呼吸。根据这一生理特点,河蟹的运输主要采用干法运输。为探讨河蟹的长途运输和存活保护的新途径,我们按干法运输方法,用MS—222浸浴和湿润幼蟹,初步研究了在MS—222存在下幼蟹存活状况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0.
<正>又到水绿鱼肥时节。这是寄生虫病和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高发病季节,治疗鱼病,由于水面大,费用高,防治难度相应提高。一、寄生虫类型1、中华鳋病。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黏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鳋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鳋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