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债权、债务纠纷已成为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债务重组是解决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问债权、债务关系的主要手段.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条件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文章分析了债务重组的特征和基本方式,并举例阐述了债务重组对债权人、债务人双方财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将债务重组的收益直接计入到当期利润,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如实反映企业重组的结果。本文在分析债务重组盈余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对债务重组盈余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意见进行探讨,希望可以防范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开展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债权,债务纠纷已成为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债务重组是解决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主要手段。债务重组是指在债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条例上,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文章分析了债务重组的特征和基本方式,并举例阐述了债务重组对债权人,债务人双方财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现阶段很多的企业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高速发展,并且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逐渐加剧。但是,目前我国出现了一些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着经营不善或者是债务的问题导致最终破产的情况,如果我们继续让这种企业不断的破产,那么就会对我国的经济以及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这些企业在即将出现破产征兆的时候就采用债务重组,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债务人的负担,另一方面还能够对企业债权人的利益进行维护。由于债务重组方面的会计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虽然能够促进我们国家企业的有效发展,但是在经营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笔者阐述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1年1月18日我国对1998年颁发的债务重组具体准则进行了全面修改,要想正确贯彻执行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必须将新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对比。从而把握新的债务重组准则的特点和意义,对企业的债务重组业务进行科学的核算和披露。  相似文献   

6.
对僵尸企业的处置问题关系到我国化解过剩产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债务重组是推动僵尸企业出清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以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识别出僵尸企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债务重组后其是否存在绩效改善。实证结果表明:债务重组能够降低僵尸企业杠杆率,提高其盈利能力,此效应在具备一定盈利能力的低杠杆僵尸企业更为突出;企业杠杆率和存货周转为债务重组效应发挥作用的传导变量。因此,处置僵尸企业需要根据僵尸企业自身经营特征针对性进行,淘汰不具有价值的僵尸企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善于运用经营管理手段,应对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各种局面。债务重组便是企业在资金流动不畅时的一种财务手段,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财政部于1998首次制定并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1年1月1日进行了部分修订。2006年2月份,财政部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8.
李志益 《全国商情》2008,(10):83-84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善于运用经营管理手段,应对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各种局面.债务重组便是企业在资金流动不畅时的一种财务手段,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财政部于1998首次制定并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2001年1月1日进行了部分修订.2006年2月份,财政部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9.
产权交易与企业债务重组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问题。实施产权交易与企业重组,企业债务问题是一大障碍,而产权交易又是解决企业债务危机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把产权交易与债务重组结合起来,通过产权交易来推进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中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进行融资的场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而当前,我国银行与企业的市场化改造及新型银企关系的确立受到了银企不良债务的制约,且不良债务范围之大、比例之高、数额之巨前所未有,所以,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亟待通过银企债务的重组来清理这些历史沉淀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银行与企业不良债务的类型及其成因,并在分析当前解决不良债务亟需克服的矛盾与难点的基础上,试对我国在推进企业改革与银行改革的进程中,解决不良债务的重组问题进行探索。一、银行与国有企业不良债务的分类及成因从国…  相似文献   

11.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债务重组作了新的规定.本文阐述了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债务重组的不同内涵,举例说明由此所引发的会计处理方式的变更,指出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企业债务重组是目前企业改革的一项措施。可通过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化为资本等会计处理方法对债务进行重组 ,保证企业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债务重组准则颁布实施以来,会计制度对债务重组的处理规定与税法的标准越来越不适应,为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防止税收流失,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办法》下发后,其做法不一,文章通过案例的方式,对比分析了债务重组会计核算与税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债务和资本结构状况、债务重组模式以及债务重组与国有资本结构调整的关系研究,提出了通过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来促进国有资本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探讨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和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平台的构建及运作,指出通过国资委授权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专业化统筹运作是实现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和国有资本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分别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作出了规范.文章在对处理规范差异进行分项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债务重组中所涉及的所得税会计问题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是债务重组的前提,它不同于广义上的债务重组概念;债权人作出让步是债务重组的必要条件。但要注意到这里的让步未考虑时间价值因素;债务重组日的确定,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债务重组损失的两种处理方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不能将偿付债务所付代价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而应确认为资本公积。债务重组业务会计处理的这种变化,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粉饰业绩,掩盖矛盾,体现了会计的稳健性原则。但笔者认为,债务重组收益是客观存在的。对债务人来说,无论采用何种债务重组方式,只要偿付债务付出的代价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债务人就会因债务重组而取得一定数量的收益,即债务重组收益,债务重组收益应作为收益直接或分期计入企业损益。而新准则规定将其确认为资本公积,混淆了收益与资本的界线,存在诸多不妥之处。本文拟就此作以下分析。一、债务重组收益的性质分析1.债务重组收益本质上属于交换资产产生的收益。负债是债务人为获得资产或接受劳务而承担的,需在未来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负债的偿付必须以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的方式来完成。在正常情况下债务人负有无条件清偿到期债务的义务。债务重组虽然不属于正常的债务清偿,但无论采用何种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最终必须为清偿债务而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债务重组收益是由于债务人清偿债务付出的代价小于所清偿债务的账面价值而产生的,从本质上说,其属于交换资产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修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原有的旧准则相比,在定义上、公允值等基本概念上,债务重组方式上、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方法上,债务重组披露上存在很多变化,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林瑾 《新智慧》2008,(1):26-27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可能会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各种因素的不利影响,致使盈利能力下降或经营发生亏损,资金周转不畅。难以按期偿还债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债务进行重组。债务重组会涉及纳税成本,因此企业必须在不影响债务重组的情况下进行纳税筹划,以减轻债务重组的税负。一般情况下,债务重组双方只考虑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和重组所得征税问题,很少考虑到增值税方面的问题,但债务重组常常会涉及增值税。因此有必要在债务重组中对增值税进行纳税筹划以减轻税负。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对裁国实体经济负面影响显现,各地区接连有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波及银行及其他企业,尤其是各地一些龙头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银行贷款逾期、企业担保贷款导致连锁债务反应等系列金融问题,影响了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针对我国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债务危机等问题,应从债务重组、销售渠道拓宽、企业整合、法律风险防范等方面子以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