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水产养殖水底溶氧的作用及底层增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养殖水体溶氧的作用和意义不可谓不大,可是,我们讲增氧,通常的措施是增加表层或中上层溶氧,而对底层增氧关注比较少,其实,底层溶氧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增氧方法上应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技培训》2012,(2):38-38
近年来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如河蟹、青虾、南美白对虾等高附加值水产品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这些水产品一般生活在水体底层,对水体底层溶氧要求较高;同时普通水产品的养殖密度也在不断增加,对水体质量、池塘溶氧量特别是池塘底部的溶氧量都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 鱼池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经济效益。尤其在夏、秋两季,水质的调节是鱼池日常管理的关键。1、保持池水丰富的溶氧。池水的溶氧一般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否则鱼摄食量会减少,生长缓慢,饲料的利用率会降低。保持池水丰富的溶氧量,一是每10天要加注一次新水,换水量占池水的1/4,这样可增加溶氧和补充某些缺乏的营养元素,冲淡水中的有毒物质和有机质;二是机械增氧,促进池水对流,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有效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加速鱼类的摄食生长。但要注意开动增氧机坚  相似文献   

4.
<正>底层微孔管曝气增氧水产养殖技术,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主要是将微孔曝气管铺设在池塘底部,使用空压机或风机对管道充入一定压力的空气,空气经微孔曝气管至池塘底部进行曝气增氧。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发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水体的溶氧量,加快对底部氨  相似文献   

5.
<正>河蟹是底栖甲壳类动物,摄食与活动一般在池塘底层进行。因此,底层溶氧充足与否,对河蟹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大多养殖户采用浮泵喷水或打循环水等方式  相似文献   

6.
青虾养殖使用微孔增氧技术与机械增氧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虽然微孔增氧造价高于一般机械增氧,却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丰富均衡。多用于鱼、虾、蟹类养殖。为了将此项技术引进到"优质高效青虾池塘养殖示范项目"中,为发挥我县2010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推广功  相似文献   

7.
<正> 暑夏期间,高产鱼塘往往会出现溶氧不足,如鱼类浮向溶氧较多的水面呼吸,随后又消失,这是正常的;如鱼类浮头由局部转向满池,由受惊即下沉发展到受惊不下沉时,这就不正常了。此时如不急救,就会造成鱼类窒息而大批死亡,俗称之“泛塘”或“泛池”。一、引起缺氧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夏秋气压低造成水中溶氧量相对降低。2、池水底层水温高于表层,引起上下池水对流,池底部分腐殖质随之翻起,消耗池  相似文献   

8.
<正> 一、泛池的原因 1、上下层水对流形成。晴天傍晚下雷阵雨,使池塘表层水温急剧下降,引起池水上下对流混合。溶氧高的表层水下沉偿还氧债,底层水夹杂着各种有害气体甚至沉渣泛起。全池严重缺氧,易造成泛池。  相似文献   

9.
<正>国内甲鱼苗温室培育已成规模,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但仍有部分养殖户在苗期养殖过程中出现坏水中毒死亡的问题,其病因与预防如下:一、病因:此病多发生在增氧效果较差的集约化温室养殖池中。多因水质急剧变化,造成严重缺氧后产生有毒气体(如氨氮、硫化氢、甲烷等),而鳖又无处躲避,造成中毒死亡。从严重坏水到死亡,时间约为7-10天。若增氧时间过长,溶氧量过高,水质寡,此时亚硝酸盐极易升  相似文献   

10.
《渔业致富指南》2010,(9):60-61
<正>一、溶氧是核心—"氧,是成功养殖的命根子"。现在水产养殖都提倡"超溶氧养殖"。"超溶氧养殖"指养殖全程都应保证充足的溶氧,保证白天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晚上溶氧不低于3毫克/升。充足的溶氧是水质  相似文献   

11.
几种增氧机的选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轮式增氧机 运用叶轮旋转,搅拌水体,产生提水或推水的混合作用,促使水层上下对流,将表层富氧水送到底层,把贫氧的底层水向上提升,使整个水体的溶氧趋向均衡。一般有每小时每千瓦的动力可增氧1千克、3千克、5.5千克等多种型号。 ——水车式增氧机 运用桨叶高速击水,把空气搅入水  相似文献   

12.
<正>有效做好水质调控和控制、防治病害是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水质调控的方法1.溶解氧配备增氧机,灵活开机增氧,以保证池水溶氧量在5mg/L以上,池塘底层3mg/L以上。适时注入新水,必要时定期换水  相似文献   

13.
<正>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直接影响到养殖鱼、虾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生长速度,是决定水产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和射流式增氧机都解决不了池塘底层水溶氧偏低的问题。底增氧技术可有效提高池塘整体溶氧,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能耗、饲料和药物等成本,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被认为是一项节能、高效、生态型的实用技术,目前已广泛推广。但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投饵量的增加,水体富营  相似文献   

14.
1、上下层水对流形成泛池。晴天傍晚下雷阵雨,使池塘表层水温急剧下降,引起池水上下对流混合,溶氧高的表层水下沉偿还氧债,底层水夹杂着各种有害气体甚至沉渣泛起,易造成严重缺氧。  相似文献   

15.
<正> 黄鳝适宜在水质清新、溶氧充足的水体中生活,要求水体溶氧量大于2mg/L。低溶氧会降低黄鳝生长发育速度,降低饵料转化利用率,严重时会引起黄鳝泛塘而死。因此,黄鳝养殖池水体增氧对提高黄鳝养殖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养鱼池塘的溶氧一般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来自大气中扩散溶于水中的氧,三是人工机械冲水或施药增氧,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最多。同时,池塘生态溶氧消耗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二是水体有些物质的化学反应而消耗,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底质等生物作用所消耗。鱼类耗氧与鱼的种类、年龄、体重、性别及活动水平有关,同时也与水体的温度、溶氧、二氧化碳、p H值等因  相似文献   

17.
<正>现将虾蟹池塘养殖过程中碰到的常见水质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简述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一、溶氧不足水体溶氧产生的主要途径是池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其次是大气中氧气的溶入。溶氧对虾蟹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溶氧充足,虾蟹摄食旺盛,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溶氧不足,虾蟹摄食、消化功能下降,呼吸作用增强,能量消耗大,生长缓慢,免疫力降低,轻则影  相似文献   

18.
<正>经多年门诊观察发现,在水生动物生长期,个体塘口病害初发时间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当气温突然上升或下降3-5℃或以上时,水生动物易发病。分析如下:①当水温急剧变化时(水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水生动物由于是变温动物,冷、热应激反应强,抵抗力下降。②气温的急剧变化,往往伴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天气的变化往往影响着水体溶氧量,水生动物又因溶氧问题易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19.
<正> 1、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氧换水。黄梅天常出现雷雨和闷热天气,气压较低,加上水温持续升高,鱼虾等摄食量增大,排泄物也增多,水质极易恶化,造成缺氧。因此,每天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如碰到异常天气,应适当延长开机增氧时间,以保证池内有足够的溶氧量。同时,要勤换新水,隔天换去底层水10-15cm,促进池塘上下层水体交换,维持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20.
<正> 鱼类是靠吸取溶解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的,当水体中溶氧充足时,鱼类摄食旺盛,生长增快,饵料系数降低,反之,则会引起生长困难,乃至浮头和死鱼。增加水中溶氧的方法常用的有生物增氧法、化学增氧法和机械增氧法。“富强牌”负压式增氧机即为机械增氧,我们对其增氧效果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