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关系。由于现代社会有限的资源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缺口巨大,导致了人类对环境资源的竞争性使用。因此,也可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理想,自由与平等是现代正义观念的两大原则,自由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平等是现代正义埠求的现实目标,人们一旦肯定了个人的自由与平等,就必须承认每个人所拥有的平等与自由具有同等的意义与价值,人们之间的平等是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不受他人侵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裘肖平 《理论观察》2005,46(6):18-19
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人与人之问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矛盾关系。和谐社会则是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为基础和前提的。那么全面认识和协调当前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是促进社会发展,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使社会走向人水和谐。文章在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的概念基础上,指出水资源工程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工程共同体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提出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对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形态的一种超越,生态文明的本质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市民社会与生态文明有着紧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市民社会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生态文明这样的高级文明形态提供了思路。建设生态文明新社会需要社会结构的调整,即从构建市民社会入手,构造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充分表现着人的内在本质力量,这种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经济发展要做到能够有利于促进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这一要求,现代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适合指导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不能具体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新的经济学已成为必然。把社会生产关系与促进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的发展经济学,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尽快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意义上的宽容主要是指对异己的事物、人或异己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采取尊重与包容的行为心理或方式,宽容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仍然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是契合的,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殷秀  胡澜 《改革与开放》2012,(2):130+132
本文从和谐社会的根本意义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出发,对和谐高校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实现人的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就应该是学术自由,充满活力;实现人的社会特性的发展,就是要营造公正的校园环境;实现人的社会特性的发展,就是要营造诚信、友爱的环境,提升个人的心理因素和道德水平;实现高校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功能的体现,就是要在发展目标上坚持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办学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模式上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规模上坚持突出重点、协调优先,让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思想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发展的资源释放出来,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1.
科学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而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明确地提出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  相似文献   

12.
公民正义感和正义感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强化公民正义感和正义感能力是化解冲突、实现人际和谐、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公平正义的需要,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要明确公民的正义职责和义务,建构和弘扬为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主义正义观;要把正义感能力作为现代公民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和要求;要在教育过程中贯彻正义原则,坚持正义教育的纵向性和横向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稳定有序的社会。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格局的平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是社会观意义上的伟大变革。在推进和谐社会发展中,要着力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基本维度。这就需要从思维方式上变革“实体化社会观”,因其实质是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它将社会视为在人之上的抽象存在。应倡导形成和贯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即“关系性社会观”,把社会理解成多重关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论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作者视野所见,学术界尚无论及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文章。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框架下,在分析西藏社会结构中导致社会不稳定风险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密切作用关系的角度,揭示了构建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产阶级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力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应是以社会中间层大为特征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我国目前中产阶级的比例还太小,社会阶层结构是底层大的“洋葱型”结构,这不利于社会稳定。我们要依据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自觉地创造形成社会中间阶层的社会环境与条件,不断扩大中产阶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区,文化多元,宗教复杂。是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地带。西部地区的稳定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关系到边疆的巩固和我国现代化的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表现为民族关系融洽、宗教和睦相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安良好,整个社会表现出一种公正的状态,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舟共济。  相似文献   

18.
陈宪 《上海改革》1999,(11):7-10
微观经济(主体)唯有自由,才有效率;微观社会(主体)唯有自治,才能有序。宏观经济和宏观社会则要求稳定。宏观经济和宏观社会主体的行为目标,以追求稳定(公平是稳定的题中应有之义)为己任。正如宏观经济的稳定必须建立在微观经济有效率的基础上一样,宏观社会的稳定也必须以微观社会有序为前提。因此,社会自治应当和经济自由一起,作为现代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同样是基于对人、对自由的深情关怀,对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阿马蒂亚·森与卡尔·马克思之间,如此相似,却也各有持重。两者最终都把目标指向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让个人自由成为了“自由联合体”或社会的承诺。但是,森与马克思之间,人与自由,和谐发展何以可能,社会又如何承诺个人自由与发展,其侧重点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的一种稳定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