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会计报告的盈余信息(每股收益)是判断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即便是具有相同盈余数字的上市公司,其股价(或股票收益率)也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投资者在进行分析时除了关注盈余信息之外,还应关注财务报表中的基本面信息。通过分析基本面信息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可以考察基本面信息在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中所起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本面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盈余质量,而依据基本面信息构建的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标(EQ)可以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夏立军  鹿小楠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5):145-150,158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是影响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两大因素,同时分别影响其财务报告中盈余管理的程度及其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上市公司可能通过降低信息披露质量来配合其盈余管理。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在于,为了降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监管者需要同时兼顾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行为和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即采取协调监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5~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数据,从会计稳健性的视角,通过考察会计稳健性、信息不对称、诉讼风险和管理层盈余预测策略的交互影响,探讨了会计稳健性对盈余预测策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会影响管理层发布盈余预测的策略,会计稳健性越高,管理层越倾向于发布模糊的盈余预测(如定性预测),而会计稳健性越低,管理层越倾向于发布精确的盈余预测(如点预测);会计稳健性既可能通过诉讼风险途径影响盈余预测策略,也可能通过信息不对称影响盈余预测策略。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为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利用预售制度和会计政策选择等多种手段影响盈余的行为。通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及手段进行分析,指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抑制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措施,以期达到增强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识别能力,利益相关方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决定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盈余预测质量的关联因素主要包括董事会结构、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管理层激励契约、外部因素,其中,涉及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外部独立审计等因素.此外,还可以将影响管理层盈余预测数量和质量的因素划分为公司治理因素、激励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三个层次.认识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盈余预测质量的机理要注重以上诸多因素中的可控风险因素和非可控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A股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减持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了2008-2011年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发生减持事件的A股公司作为样本,对信息披露质量、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经验数据表明大股东减持前上市公司会进行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而且信息披露越低,大股东减持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监管机构应该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考评体系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7.
林江辉 《新智慧》2004,(1A):16-17
盈余预告指的是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在定期财务报告正式对外公布之前,自愿向公众披露本公司报告期盈余暂定数。一般而言,盈余预告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定期财务报告的报告期结束之前,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预先将公司预计盈余信息向公众披露。第二种形式是:在报告期结束之后、定期报告正式公告之前,公司在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只是精确的数据并不知晓,公司管理当局预先向公众披露盈余信息。  相似文献   

8.
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来自沪深股市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盈余反应系数,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控股股东身份、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国有股比例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是正向的。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业绩预增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且当控股股东为国家股时,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更好,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而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但在业绩预减的情况下,股权结构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是完全相反的。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一个衡量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新模型,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检验了权益保护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之间的内在替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转轨经济的特殊制度背景下,处于权益保护较弱地区的上市公司有动机和动力向外界提供较高质量的会计盈余信息,以弥补权益保护较弱所引致的负面效果,从而有助于上市公司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夏新平  王丹 《新智慧》2004,(10B):14-15
信息含量表示会计盈余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因此它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会计盈余真实披露程度(或盈余管理程度),这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内部;其二是外部投资对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接受程度,这主要取决于市场反应(或说是股票收益反应)。诸多研究表明,会计盈余与股票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通过盈余反应系数对其进行检验。影响信息含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治理机制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本试研究其对信息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计准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盈余代表了最典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一个公司业绩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数据.在盈余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会计准则作为盈余产生时必须遵守的规范,对盈余质量的影响重大.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从源头上防范盈余管理行为,对利润的操纵行为具有制约作用,提高盈余数据信息质量,使其更能真实地反映公司实际业绩.  相似文献   

12.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八大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突出,加入WTO后,农村劳动力将流向何方,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人员多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八大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概念,并且以其为理论基点对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的应用模型进行构思和设计,最后将该应用模型在一企业中进行应用研究。本文认为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体现在企业的剩余(利润)超过以行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那部分利润额,而这一部分利润额就是人力资本参与分享企业剩余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对人力资本经营业绩考核来确定最终的贡献分配额度。  相似文献   

14.
产品过剩、产能过剩与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我国显露出产品相对过剩和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这种过剩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相对过剩和产能过剩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本质的不同.其产生原因除一般市场经济中的固有矛盾外,也有我国特有的原因和机制.建议政府增强宏观的行业信息传递和投资引导工作,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和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些产品和产业投资进行宽松有限的管理,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索洛余值法的基础上,本文从动态的产出弹性角度出发,估算了江苏省工业制造业主要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主要的技术进步指标值,并将其与不断加深的资本深化现象进行联系,从行业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角度研究了两者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了其出现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制造业资本深化进程中,技术进步能力得到提升。但资本深化加深的速度明显快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水平跟不上资本深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信息对称下,垄断厂商的最优销售合同为基准,进而推导在价格自由和信息不对称下,垄断厂商的最优销售合同,最后研究存在价格管制和信息不对称下,垄断厂商的最优销售合同.通过三种情况下,垄断厂商最优销售合同及不同类型消费者剩余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管制价格不影响垄断厂商的最优销售量,但影响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剩余,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政府应根据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进行相机价格管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需要各种制度更新,还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改善转移的的速度、规模、层次。因此,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以及具体的作用途径,提出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传统农业是存在剩余的,国家通过将农业的"潜在剩余"强制转移到工业,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原始积累,但也严重影响了农业自身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虽然农业剩余的转移总量无法具体衡量,但可以从边际的角度就农业剩余的转移对农业再生产的影响进行定量的研究.本文从边际角度分析这种转移对农业再生产的具体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十分庞大,与现代化建设极不适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国家对城镇居民在就业政策上的过度偏护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存在许多障碍。增加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水平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是存量大、素质低、政策法规观念淡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包括向外转移和就地转移等。为此,应以长远的和全局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寻求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