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物质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制度资本的完善势在必行,其中对制度资本的建立和完善犹为迫切.本文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以及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方面阐述城乡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巨大的背景下,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卢卡斯之谜"的理论推导基础上,运用中国城乡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发现"卢卡斯之谜"在中国城乡资本流动中广泛存在。"卢卡斯之谜"存在的根源是城乡间人力资本、制度环境、金融市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差异的广泛存在;深层次根源则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有关,新中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后向城市发展倾斜的宏观战略使得资本从农村配置到城市。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发展是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产业的特殊属性,使得统筹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之间具有内在必然联系.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载体,以产业纽带从根本上联结城市和乡村,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乡空间生态规划实施制度环境分析及应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以我国城市规划实施情况为背景,探析了城乡空间生态规划实施的客观困难和与现行制度环境的关系,并认为只有采用相应制度创新手段,才能确实地保障这一规划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乡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不断涌现,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城乡领域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热点。为了适应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形势与新问题,地理学界、经济学界、管理学界及规划学界等不同领域的学者逐渐渗透到城乡一体化研究。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开始由初步探索阶段逐步走向了较为成熟的综合发展时期。在实践中只有秉承城乡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着重强调城乡人口、技术、资本和资源等要素持续交流、融合与贯通,从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而且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引起城乡二元结构的出现,当所有的要素在市场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城乡的发展最终会走向均质。结合我国的具体历史前提和国情,城市化在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不能把城市化作为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的手段,而只能把城市化作为一个经济体发展的结果来看待。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了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城乡二元结构。当前,城乡二元结构是影响我国发展的最重要的体制性障碍。城乡二元结构主要包括二元户籍制度、二元土地制度、二元社保制度,甚至还有二元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电价制度等。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存在,造成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形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很大弊端。比如,二元户籍制度人为地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二元土地制度导致同地不同权,土地资源配置低效;二元社保医疗造成城乡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等严重不均衡。所以《决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这是一个很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城乡的发展被割裂,严重失衡的城乡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城乡一体化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途径,而城乡一体化规划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手段和方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城乡一体化思想和城乡一体化规划提出的经过,并且概述了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界定、规划目标和原则等相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后,中国从整体上进入老龄化社会;分城乡来看,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长期超过城镇,呈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首先从国际视角指出城乡倒置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常态";并基于人口流动的视角,认为乡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以及流动人口内部"循环更新"是造成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然后,在对流动人口年龄特点、流动特征和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城乡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提出未来城乡倒置仍会持续,但其内涵将由"大城市—乡村"的老龄化倒置转变为"中小城镇—乡村"的老龄化倒置;进而提出在"中小城镇—乡村"老龄化倒置的"新常态"发展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从需求端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既有利于劳动力等要素流向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有利于高端要素回流乡村,激发乡村蛰伏的发展潜能、促进乡村振兴,从而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展新的内需空间。从供给端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畅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平衡城乡要素结构,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培植新动能。因此,要发挥“有效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消除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各种体制障碍,打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城乡要素流动的关键堵点。要发挥“有为政府”在乡村基础设施和政策体系制度供给中的作用,深化户籍、土地等制度改革,使城乡人口流动摆脱户籍制约,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出让机制。要加大对要素返乡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城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要素支撑。  相似文献   

12.
苏金玲 《价值工程》2011,30(21):74-75
文章使用省际人均GDP和消费的面板数据,利用回归模型,揭示出劳动力流动会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因此,排除阻碍劳动力流动的限制措施,尤其是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造成城市和乡村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但是面对资本的原始逐利,面对城市已经存在的强大引力等既成现状的问题时,想要在短期内结束非均衡发展的局面是相当困难的.从我国部分地区实践中央提出的“家庭农场模式”的成效入手,分析了试以“农场模式”作为逐步改善城乡关系的桥梁的可能性;并就未来如何更好地优化家庭农场模式,使其在促成城乡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了相应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制约苏南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从生产要素的自发流动走向自觉流动,从城乡二元走向城乡一体,从经济优先发展走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产业结构从初级走向高级,利益观从集体走向社会,以期对苏南小城镇二次创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是开拓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先决条件.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市,自2003年以来,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突破口对城乡二元体制进行了系列改革,具体内容:一是实施户籍及配套制度改革,推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二是实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土地要素自由流动;三是实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资金要素...  相似文献   

16.
吴吾 《中国就业》2006,(3):11-13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70%以上,做好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所谓城乡统筹就业,就是依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彻底消除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实行城乡劳动力择业自由,不受限制地在区域和行业间自主流动,达到城乡一体。这是我国就业制度和就业方针的根本性转变,是一场深刻变革,需要我们理性思考,积极应对,提出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夏仲群  尹伟国 《价值工程》2010,29(27):60-60
城乡与区域规划是当前景观生态规划发展的必然过程,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探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文章阐述了景观生态思想以及发展状况,基于斑块、廊道和基质模式,分析了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年底我国31个省级地区统计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表明,当前显著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宏观结构性因素主要是人口的城乡结构(城镇人口比重)、就业结构(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和产业结构偏离度等3个变量,产业结构(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城乡消费水平对比、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和人口自然增...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乡一体化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意义、目的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  相似文献   

20.
王录伟  黄华  刘会 《经济界》2022,(2):79-85
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乡融合的实现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乡村振兴的达成。城乡融合面临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资源双向流动不充分、融合基础及配套条件不足、产业基础和基层能力不够强等突出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映射下表现出了4大特征,也引出了城乡融合的逻辑。通过摆问题、明特征和察逻辑表明:促进城乡融合要使城乡协同发展,重视规划、广泛开源、促进农民增收;要打牢城乡融合基础,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要打破城乡融合制约,重视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要深入研究城乡融合途径,多样发展促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