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态度功能理论,采用二手数据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仿冒奢侈品比较,研究我国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什么样的仿冒轻奢侈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较之在产品炫耀性大时,消费者对仿冒奢侈品有更大的购买意愿,在产品炫耀性小时,消费者则对仿冒轻奢侈品有更大的购买意愿.较大的产品炫耀性增加了消费者对仿冒奢侈品持有的社会调节态度,较小的产品炫耀性增加了消费者对仿冒轻奢侈品持有的价值表现态度;产品功能态度中介了产品种类及产品炫耀性与仿冒产品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通  青平  肖邦明 《财贸研究》2019,30(5):80-90
探讨企业如何选择适宜的社会责任沟通策略来缓解产品伤害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共计开展两项实验,结果发现,危机类型与企业社会责任沟通策略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而言,当危机被消费者认为是有意为之时,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沟通策略能够获得消费者更加积极的企业态度;反之,当危机被消费者认为是无意造成时,前瞻型企业社会责任沟通策略能够获得消费者更加积极的企业态度。进一步分析显示,感知企业利他性中介了产品伤害危机类型与企业社会责任沟通策略对消费者企业态度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过去倡导的集体主义盲从变成了今天的个人主义崇拜。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个人主义在我国得到了空前发展,个人自由得到极大实现,个人利益得到充分满足,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个人主义,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损害着大众的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争辩一直以来就没有停息过,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价值观并没有定论。其实二者不过是矛盾统一体中的正反两面,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可偏废,更不可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4.
时尚消费是目前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消费现象,人们追求时尚的根本动机是满足既能表达自身个性又具有群体归属感的心理需求。时尚是一种精神价值,其价值的核心是群体归属和个性表达为消费者带来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外在精神价值。在时尚消费中,消费者可以获得形象价值、酷价值、社会价值、愉悦价值等四种价值。其中,酷价值是时尚消费所独有,可同时给消费者带来高度正性与负性刺激的价值。追求酷的过程并非全部都是快乐的,甚至会伴随着不安和焦虑,但这种追求也能带来一定的社会认可和个性形象。时尚消费者对时尚产品的消费更关注外在形象和内心的酷,更侧重于通过时尚消费来表达自己的个性;非时尚消费者更关注时尚带来的社会价值和愉悦价值,更侧重于通过时尚来表现自己的群体归属,更从众一些。为追求酷,时尚消费者比非时尚的消费者愿意承受更多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5.
增加选择数量是否会提高满意度是经济学、心理学和营销学的热点问题。当消费者对某一刺激目标同时存在积极和消极的评价时,即矛盾态度怎样影响选择数量和满意度的关系?2个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数量对满意度的影响是通过决策困难水平实现的,当选择数量影响决策困难水平时,会产生选择超载。矛盾态度对决策困难水平与满意度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对矛盾态度较高者,选择“多多益善”,选择数量增加使消费者满意度提高;相反,对矛盾态度较低者,选择“适可而止”,选择数量增加使消费者满意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价格低,功能多,模仿性强的"山寨手机"大量充斥国内手机、电视市场。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低层消费者的需求,也侵犯了知识产权,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有关部门应对严重侵权的产品予以规范,不过在打击的同时,更应该调整行业指导标准,将"山寨产品"纳入正轨市场,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宇鹏 《商业科技》2010,(3):113-114
近年来,价格低,功能多,模仿性强的“山寨手机”大量充斥国内手机、电视市场。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低层消费者的需求,也侵犯了知识产权,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有关部门应对严重侵权的产品予以规范,不过在打击的同时,更应该调整行业指导标准,将“山寨产品”纳入正轨市场,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消费者的奢华路线与营销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明超 《广告大观》2006,(2S):64-66
一个普遍的大众都买得起的产品,需要考虑的是广泛的消费人群,清晰的产品功能诉求和大众化的价格,否则就会被束之高阁,但是奢侈品却刚好相反,奢侈品满足的只是极少的消费人群,诉求的是吻合特定消费群体某种文化或者理念较为模糊的价值表达,价格则通常高的让一般的消费者瞠目结舌,望而却步。奢侈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感和神秘感常常会引发消费者的消费幻想,为了满足这种幻想,消费者会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追逐这种奢华,尽管奢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代表实用甚至也不代表富足。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现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资金实力小、科研能力弱等原因,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开发主要走仿制、山寨之路。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到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山寨产品的态度,以及造成消费者这一态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琴 《商业时代》2012,(16):28-29
随着近年奢侈品消费热潮的掀起,对奢侈品的研究成为近年来营销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作为象征性产品,品牌是奢侈品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本文基于品牌权益的角度对奢侈品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炼出以消费者联想为基础的奢侈品属性联想、象征联想和消费者态度三部分构成的奢侈品品牌权益;从财务权益、顾客权益、延伸权益三方面探索了奢侈品品牌权益管理要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彭璐珞 《商业研究》2012,(10):161-168
从企业广告的角度,研究在华经营的日本企业如何降低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产生的消费者的敌意、强化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的正面感知、进而提高积极态度和购买意愿。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本文提出两个影响消费者对日品牌态度的核心变量——原产地效应和消费者敌意,分别对消费者态度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此,相关企业可以通过理性诉求、国际性诉求和个人主义诉求,避免感性诉求、民族性诉求和集体主义诉求,以强化原产地效应的正面影响,并削弱消费者敌意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地改善消费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以目标理论为基础,文章通过实验验证了消费者对混合产品的评价存在两条路径——目标启发效应和目标稀释效应:当混合产品的基础产品是典型产品时,添加目标一致附加功能评价最好;当基础产品是非典型产品时,添加目标不一致附加功能的评价最好;当同样是添加目标一致功能,消费者对以典型产品为基础的混合产品评价,要高于以非典型产品为基础的混合产品的评价;而当同样是添加目标不一致功能,消费者对以非典型产品为基础的混合产品的评价,要高于以典型产品为基础的混合产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主体正处在从暴发户群体转变为高知识富裕群体的历史时刻。本研究以中国大陆高端消费者为对象开展量化研究,自主开发了奢侈品顾客感知价值量表(LCPVS)并通过实证研究对量表进行了验证;通过洞悉中国消费者奢侈品顾客感知价值的构成要素,构建了奢侈品顾客感知价值模型,为国际奢侈品牌和中国本土奢侈品牌进行营销策略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经过2008年,"山寨"现在演变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山寨产品以成本低、功能、易操作等特点而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山寨节目通过极具调侃幽默感语言获得受众的欢迎;山寨人物频繁曝光荧幕受到广泛关注:山寨文化走进央视新闻联播,得到官方认可.然而日益发展壮大的"山寨"却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相似文献   

15.
点评:“决定奢侈品售价的主要因素不是关税,而是消费者的态度。”奢侈品售价之所以长期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热捧造成的。冷静思考,理性消费,或是促使奢侈品回归合理价位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真正的奢侈品,背后一定有它的精神印记,这个精神印记对个人、对社会应该都是有价值的. 真正的奢侈品,背后一定有它的精神印记,这个精神印记对个人、对社会应该都是有价值的.一双鞋要结实舒服,一块钱很难达到,100块基本都能达到,但是当它卖到100万时就和结实舒服没有任何关系了.  相似文献   

17.
王焱 《消费导刊》2013,(6):62-63
“美国梦”强调个人价值,是个人至高无上的各种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满足,集中体现为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中国梦”则强调集体主义,倡导爱国、敬业、和谐友善。“中国梦”的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美国梦”的逻辑首重个人成功,但最终汇集为国家梦想;“中国梦”出发点是民族复兴,但惠及个人,而且依赖于个人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理论探究了在线购物情景中不同促销限制类型(时间限制和数量限制)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的影响。通过2(产品涉入度:高vs低)×2(限制类型:限时vs限量)的组间因子实验设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线促销情境下,促销限制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受到消费者产品涉入度的调节。当产品涉入度高时,消费者偏好时间限制促销,购买意向更高,感知控制感起了中介作用。当产品涉入度低时,偏好数量限制促销,购买意向更高,感知稀缺性起了中介作用。文章丰富了促销理论和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同时为商家进行有效的在线促销提供了直接指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莽  夏洪胜 《商业时代》2007,(29):17-18
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媒体对我国奢侈品市场的分析、报道存在误差,主要是夸大了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及其在国际奢侈品市场中的地位;笔者认为,从奢侈品的消费者构成、供求结构、消费者心理、营销渠道等相关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来看,对我国未来的奢侈品市场发展应持谨慎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20.
易建华 《江苏商论》2004,(10):40-42
在同类产品市场上,某品牌产品的效用大小,取决于该产品的每项价值功能与消费者对该价值功能的偏好程度乘积的累加值,消费者通过对产品的效用和价格进行权衡,做出购买决策。在市场的有效需求总量一定,且消费者对产品价值功能偏好特定的情况下,企业可通过调整本企业品牌产品的各项价值功能或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