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企业欲上市,管理先上市 对于想做大做强的企业而言,企业上市无疑是一剂“补药”。然而补药并非没有毒性,因而也有人把企业上市戏称为“戴着金镣铐的舞蹈”——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要上市,管理必须先上市!管理上市是企业以上市公司的管理要求规范自身的各项经营活动,企业以上市所必须的社会化、公开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契机,运用“管理上市”的理念与方法实现管理规范化,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企业为什么上市?有没有资格上市?让我们以“纳斯达克”为例,分析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支持整体改组上市 为保证上市部分具有较好的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人为地将原属于同一母公司的资产与业务划分成“上市”与“存续”部分,在前尚不属成熟期因而无法提供足够的红利分配以维系后的正常运营时,“存续部分”不得不将“上市部分”视为最便利的融资渠道,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于是,出现了否定或有限否定上市重组过程中进行“分拆、剥离”等操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实现创业板上市融资是多数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必然,也是它们迫切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当向他们问及上市想筹多少钱时,他们的回答是“越多越好”;问及募集奖金的投向时,约有85%的企业回答是“尚未考虑”或者是“等到上市以后再说”。这说明不少中小企业仅仅停留在“为融资而上市”认识水平上。  相似文献   

5.
霍达 《财会月刊》2014,(11):66-68
处于龙头地位的房地产企业,大多已实现或者正在实现A+H股交叉上市的“双平台”战略。本文以绿地集团为例,以其控股盛高置地实现在香港上市以及正在借壳金丰投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情况为分析对象,剖析房地产企业是如何通过A+H股搭建“双平台”战略以及实现“双平台”战略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路越  刘书博 《经济界》2023,(4):59-66
从科创板、北交所的成立到全面注册制的推进,国家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扶持,为地方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锚点,“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培育能有效丰沛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梳理地方“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特点和上市情况、分析企业上市路径选择、总结上市堵点问题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分析过程中以大连实际情况为例,梳理总结了地方政府在助企上市过程中仍存在地方私募股权市场服务功能缺位、转板升级通道不畅、资源协同发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地方政府在本地“专精特新”企业的阶梯式上市培育中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激发区域股权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市场多层次联通,整合域内专业资源等方式层层发力、前端发力,为当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相似文献   

7.
潘海鸿 《企业经济》2001,(6):102-103
政府相关职能与角色的转换,将使企业在争取上市过程中与政府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在“额度”计划的发行体制中,政府即是发行工的制定者,额度指标的分配者,政府集证关发行中的多重职能于一身,在上市空间十分有限,近期内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情况下,通过“额度”计划的制定,控制上市的总量和节奏,通过“额度”计划 的制定,选择今后一定时期内可以上市的企业,通过上市前的审批,对上市企业进行把关,在定过程中,“额度”的争取是企业能不功上市的关键,虽然,政府为企业上市设立了一定的门坎,在企业上市前还要进行评审,但是,这种由政府部门审核自家人分配的“额度”是否合格的“评审”,由于难以建立有效的制度约束,往往成为一种过场,对于大量的大体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来说,几乎只要争取到了“额度”,就意味着肯定实现上市投筹的目标,因此,在这种一种体制下,拥有“额度”指标分配权的产业委员和省,直辖市政府就成了企业能否上市外在的决策性因素,企业能否争取到宝贵的额度,取决于产业部委或地方政府心目中的地位,取决于向政府的公关力度,企业与政府之间被扭曲,暗箱操作与腐败行为也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8.
王盼 《财会通讯》2013,(11):41-43
本文以2004—2010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我国发电公司为样本,分析了宏、微观经济因素对上市发电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GDP增长率、商业银行年平均贷款利率、公司债务担保能力等因素对我国上市发电公司资本结构无显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上市发电公司融资“过度的便利性”和类似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性质;股票市场状况对我国上市发电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较为显著,说明上市发电公司在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热市发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王珍 《财会通讯》2010,(11):108-110
企业“整体上市”是相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金融创新,是一种企业集团内部纵向一体化的过程,被视为是对分拆上市的修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关联交易的产生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本文通对企业整体上市前后关联交易变化的动态对比分析,以期验证整体上市能否真正减少关联交易的产生,运用纵向并购的相关理论对企业整体上市行为进行了研究,为其存在的合理性给予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央企整体上市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比较活跃。截至2007年年底,已有23家央企实现了整体上市。2007年,国资委提出把央企整体上市作为“做大做强央企”的一个战略措施,并制定了央企整体上市的初步框架,即“两个阶段、四种模式”。“两个阶段”是指先剥离托管,后整体上市。“四种模式”分别为A+H模式、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换股吸收合并模式、换股IP0模式。目前,“四种模式”在资本市场上均有所运用。  相似文献   

11.
《物流时代》2008,(5):11-11
本刊讯 我国内河最大的航运企业中国长江航运集团(下称“中国长航”),开始酝酿将旗下的滚装物流业务剥离上市。近日,中国长航为上市搭建的平台深圳长航滚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航物流”)最近正式揭牌成立,中国长航希望长航物流在年内完成上市。  相似文献   

12.
袁隆平上市     
5月31日,一只简称为“隆平高科”的新股在深市挂牌上市,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只以科学家个人名字命名的上市股票。袁隆平个人因此获得“姓名使用费”580万元。此前,湖南省科委下属的一家资产评估事务所将这一品牌的无形资产评估为1008.9亿元。据了解,袁隆平目前正在研制超级杂交水稻,若此项研究获得成功,中国的农民至少可以小放“卫星”一颗。袁隆平上市  相似文献   

13.
2010年2月12日,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公司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复牌交易,开盘价为每股54元,收盘价50.05元。作为国内第一例宣布借“壳”上市的证券公司,广发证券的借“壳”上市之路前后经历了3年多的风风雨雨。  相似文献   

14.
一、关联交易的定义 关联交易在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简称准则)称之为“关联方交易”,在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对关联者的揭示》中称为“关联者之间的交易”。其定义为“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的译文中。使用的是“关联交易”一词。意指(1)上市发行人或其附属公司与关联人士之间的任何交易;(2)上市发行人或其附属公司对某一家公司的权益的收购或变卖,被收购或变卖公司的主要股东为获提名为该上市发行人或其附属公司的董事、行政总裁或控股股东、或为该上市发行人或其附属公司的董事、行政总裁或控股股东的联系人。在国内有关的税法文件中一般有“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而无“关联交易”之称谓。在国内其他有关文件中,如《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等,均使用“关联交易”一词,但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关联交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复杂多样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是从控制和重大影响的角度来界定关联方的,本文则认为关联交易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即“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与其关联人之间达成的任何交易事项。”  相似文献   

15.
《东方企业家》2005,(7):38-39
2005年6月12日,“第二届民营企业发展国际论坛暨2005民营上市企业100强揭晓典礼”,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是由《东方企业家》杂志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一财经共同携手,民营百强企业家、著名学者云集上海。本次论坛公布的“2005民营上市公司100强”评选显示,“民营上市企业100强”俱乐部的门槛再度大幅提升,速度简直可让刘翔称羡。数据显示:“2005民营上市企业100强”的入门门槛已从2004年的7.29亿,提升为如今的11.00亿营收规模提升幅度为50.89%。  相似文献   

16.
大小非解禁     
《财务与会计》2008,(5):11-11
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在沪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有限售期规定的股份,俗称“大小非”,占总股本5%以上的就是“大非”,5%以内的就是“小非”,这部分原非流通股在股改后将可以上市流通,即“大小非解禁”。  相似文献   

17.
《物流时代》2012,(6):39-41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速递”)5月4日顺利过会,上市大门已近在咫尺。一旦上市成功,中邮速递将成为继2000年登陆A股市场的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运发展”)之后,国内第二家上市快递公司。而外运发展在经历业务调整后,现在基本不涉足国内快递业务,这就意味着上市后的中邮速递,将成为国内唯一的上市快递企业。  相似文献   

18.
继1999年年底国内企业赴美国上市的一波浪潮之后,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国内民企赴海外买壳上市的又一波热潮。济南最大的民营企业力诺集团控股的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2005年夏天武汉有机赴美国上市,它没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或纳斯达克等主流市场上市,而是选择了一个号为“多快好省”的0TCBB股票市场。但是在付出20%的股权代价后非但至今未能实现融资,反而因“买壳”上市中的错误操作而陷入困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资金缺口达400亿奇瑞上市行动悄然提速 “奇瑞的上市计划已提上议事日程,但何时上市,是选在海外上市还是内地,目前还在秘密商谈中,奇瑞内部还不想对外披露此事。”一位接近奇瑞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奇瑞已完成了股份公司的改制工作,上市准备工作早在2005年年底已启动。”这是奇瑞在2004年年初萌发上市意愿并在当年年底计划搁置后,再次谋求切入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0.
包凡 《中国企业家》2011,(14):57-58
在认识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中国概念股风波。的时候,我们得看清一个核心问题一美国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理念不同。在审批或核准企业上市时,中国的理念是先假。设拟上市企业都是“坏人”,监管部门的任务是看好门,不能让“坏人”和看着像“环人”的企业进来。而美国的监管部门是假设拟上市企业都是“好人”,谁都可以来,如果有一天发现你是“坏人”了,它再把你赶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