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生产力:"是什么"与"什么是"——从"系统论"看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峰明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6):3-10
关于“生产力”,马克思有诸多提法和表述。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含义的生产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无疑是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本文运用现代“系统论”方法,分别就生产力系统的“系统质”、系统内部的“要素”和“结构”、系统外部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梳理和剖析。基本结论是:要把“系统质”的一般层面的生产力规定与内部“要素”和“结构”、外部“环境”和“条件”等具体层面的生产力规定区别开来;前者回答的是生产力“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的则是“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既不能把这些不同层次的生产力规定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具体层面的任何一种生产力规定去排斥甚至取代一般层面的生产力规定。 相似文献
4.
曾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5-6
"物质"是哲学上一个重要范畴,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内对"物质"的考察,更多强调的是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以及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而马克思的物质观往往被人忽略,实际上马克思的物质观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马克思对于物质理解主要从现实的人出发,依据感性的现实,以实践的形式而表现出来的,呈现出实践性、属人性、社会性等特点,在把握马克思的物质观时需注意其的超越性和可知性,同时也需要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曲三强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1):59-64
马克思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人。在马克思看来,虽然人类的创造性是被肯定的,不过这种创造性的充分表现只能发生在私人财产所有权和资本主义之外。从表面上看,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不十分关注财产制度。正因如此,当后世的人们研究知识产权问题时,很难把它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联系起来,其主要困难有二:其一,马克思是从法理学而不是法哲学的角度分析抽象财产的;其二,马克思分析的主要对象是物质生产,并未真正论及生产力的抽象客体。然而,深入实质则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并非与知识产权无关;相反,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目标,对于把握和理解财产权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知识产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及其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章宝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23(1):14-19
李斯特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立足于本国国情,把生产力这种新颖的观念首先引入到了经济学之中。运用生产力理论,从当时的实际国情出发,有力地驳斥了当时处于强势的斯密主义,在学理上为保护幼稚工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古典经济学视界中,他的生产力理论范式比较合理地解释了精神劳动的生产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与精神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玉波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1):31-33
在社会生活中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并且日益影响着物质需要的趋向,因此,精神需要既是人的生活不可缺少的维度,又是在认识社会发展变化中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8.
程启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1):15-22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对生产及其生产力进行分析的。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恢复了其原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生产力的内生演变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而且对于发展出一支独立的分支学科即马克思主义纯经济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程启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35(1)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对生产及其生产力进行分析的.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恢复了其原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生产力的内生演变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而且对于发展出一支独立的分支学科即马克思主义纯经济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李慧芳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4-97
马克思试图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诸精神的驱逐、围猎,建构自己的哲学理论。他通过对施蒂纳唯一者思想体系的深入剖析和无情批判,在必须制服幽灵,必须使幽灵终结的理念中实现了自己理论体系的唯一性、正确性与合法性,从而最大范围地显示出新思维、新理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突破与占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化中科学精神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在当代中国文化中的缺失现象比较严重,而科学精神在先进文化中又起看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建科学精神,使相信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深深地扎根生长,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14.
"碳道德"是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而出现的新道德规范,是当代科技哲学对传统工业文明得失的反思。"碳道德"协调着低碳经济生产力各要素间的关系,决定劳动者的价值取向并作为人的核心素质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降,正义理论的谱系主要存在社会契约论和功利主义两大范式。在批判与超越的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理论的生成逻辑先后经历了马克思青年时期对正义思想的追寻、对资产阶级正义理论的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资本论》对正义的科学阐述的过程。在其内在理路上,历史唯物主义正义理论的根基在于必须超越政治的、法律的领域而深入到社会的、经济的领域;马克思强调在普遍存在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的社会条件下空谈正义只会徒增共产主义运动的障碍,因此必须倡导真实的、科学的正义理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科学的正义理论及其实践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基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柯健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63-67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各项工作努力做到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以理论创新的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特定条件下,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类解放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无产阶级的解放,就是立足于社会历史中的“现实的个人”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人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性的条件,但它并不直接是人的解放本身.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理论基础的变革、实现了人的解放与批判的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出发,指出重新审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概念的必要性。通过对传统生产力、生产关系概念的分析,提出了与当代可持续发展实践相适应的新生产力、生产关系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为了切实发挥基础设施投入的作用,必须实现基础设施投入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即将基础设施投入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及科学技术、高素质的劳动者、优质的投资环境及生产生活环境,并以此推动全国和地方经济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东南部地区是重庆市产业发展中相对独立和特殊的一个板块,该地区在区位劣势得到化解后,其近中期产业也将面临着重要调整.应根据其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正确选择重点打造的产业、着力培育的产业和改造提升的产业,形成"两核三心两轴"的产业空间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