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征信及资信评级是信用服务行业的核心业务 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于1830年在英国伦敦成立.20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信用交易的兴起,欧美国家的企业征信、个人征信、资信评级、公共征信等行业发展较快.1932年我国第一家征信公司"中国征信所"组建成立;90年代起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征信和资信评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维持和发展信用关系,是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前提。资信评估是由社会上独立的专业资信评估机构根据“客观、公正、诚信”原则,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评估对象的信用行为进行的审查评价活动。资信评估有利于维护经济运行秩序、防范贷款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社会上专业资信评估机构的信用评估活动是除行政、法律以外能够加强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引导社会资源及资金优化配置的有力手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  相似文献   

3.
1.引言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拥有良好信用的企业在社会交往和商品交换中处于有利地位。信用评价是对各类企业所负各种债务能否如约还本付息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的评估。客观权威的信用状况的评价,可以为其申请发债、贷款、发行股票以及商业往来提供资信证明,因此,准确客观的信用风险评价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竞争中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因此,以资信、产品质量、服务为主体的企业信用体系,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无处不在。信用销售在我国企业间被广泛采用,有专家统计,信用销售已占全部贸易总额的50%左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规避信用风险,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呼唤中国征信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征信是指对他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企业征信业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经贸活动中,地域差异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合作双方互相不了解情况,由于信用状况信息的不充分给交易双方带来许多麻烦,也给一些欺诈行为以可乘之机,使得社会交易成本上升,一些企业吃亏上当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委托一个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通常成为征信公司)对合作对象进行资信调查和信用咨询,可以使交易决策更有依据,从而保障整个交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杨九铃 《改革与战略》2011,27(8):150-152
融资难成为了制约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中小高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投入、无形资产占比较大和外源融资需求大等特点,这就导致在融资能力上表现为内源融资能力有限和外部融资能力不足。提升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能力在企业内部机制上应该构建好的盈利模式,在外部机制上的措施包括采取团体贷款、创新担保品、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增大企业的违约成本,政府要加大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逐步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完善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8.
企业资信评级就是资信评级机构通过对企业素质.财务状况.资金信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等全方位的考察与分析后.对企业按约定日期偿还商品货款和银行信贷并支付利息能力等资信状况的评价。本文拟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资信做出全面.综合.系统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然而,在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的相对匮乏却是个不争的事实。信用记录不全,信用查询不便,使得中国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一个基础平台。由于信用尚未充分体现价值,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困扰企业发展的症结。中国加入WTO后,信用体系逐步得到发展,更多的中国企业呼唤信用环境的建立及其自身信用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完善企业产权制度以后,企业信用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的措施主要有: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资信调查;促进企业信用体系法制化的进程;加强对诚信和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积极推进企业职业道德建设。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