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一)1650年以前东南沿海的海外贸易明末,东洋贸易之利倍增,所谓“往时闽中巨室,皆擅海舶之利,西至欧罗巴,东至日本之吕宋长岐,每一舶至,则钱货充牣,先朝禁通日本,然东之利倍蓰于西,海舶出海时,先向西洋行,行既远,乃复折而入东洋”.自十七世纪开始至二十年代初,在这二十余年间,每年到达日本的中国船,约为三十艘至六十艘之间,但自1631年日本施行生丝垄断贸易的“丝割符法”以后,翌年,航日本的中国商船立刻减至四艘,盖因中国商舶赴日本的贸易,以生丝为主,一旦生丝贸易受到限制,赴日贸易的中国船随即顿减.自从1633年日本施行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航海通商,自是而后,就造成中国的海外贸易商到达日本做生意  相似文献   

2.
“黑船来袭”、“外国企业对日攻势激化”——近一两年,类似的新闻标题频频出现在日本的报刊杂志上,非常惹眼。 历史上,日本曾有过200多年的闭关锁国时期。100多年前,在亚洲各地肆意妄为、以武力相继敲开中国、印度等东方古国大门的西方列强,也把炮舰开到了日本沿海。继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舰抵达日本浦贺(今横须贺市)后,西方列强不断以武力相要胁,强迫日本开放门户。1863年和1864年,西方军舰先后炮击鹿儿岛和下关。由于西方军舰大都呈黑色,故被称为“黑船”,这些炮击事件,也被称为“黑船事件”。 与历史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黑船事件”不一样,如今被称为“黑船”的,不再是代表武力的坚船铁炮,而是指外国企业登陆日本这样一种经济现象:最近一两年,无论是被视为经济支柱的汽  相似文献   

3.
<正> 应美国旧金山富顿公司邀请,由中国华阳公司组织第一届中国建筑材料产品和技术展览会于1992年5月25日—6月8日在旧金山展出。除正式的贸易和技术洽谈活动之外,我们还对途中的日本东京和美国西部的一些城市进行了考察,感触之深可以用“大吃一惊”四个字作为首次去日本、美国的第一印象。商品经济是聪明才智的催化剂作为中国人,能越出国境线的机会不多。当5月24日我们登上日本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从北京飞往美国旧金山时,由于飞机上广播的只有日语(完全  相似文献   

4.
骨干船舶企业的任务饱满,产销两旺。浙江扬帆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从1999年开始承接出口德国集装箱船和台湾500T超低温深冷金枪鱼钓船订单,至2002年已建造225箱德国集装箱船10艘、660箱集装箱船1艘,以及超低温深冷金枪鱼钓船、国内大吨位车客渡滚装船等;2003年在已完工660标箱7艘及全回转拖轮等船舶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船舶工业及产品出口张守淳现状我国的船舶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拥有船舶制造和修理企业1000多家,船用材料和船舶配套设备专业生产厂200多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所属企业大多数为大中型企业,已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船舶工业及产品出口张守淳现状我国的船舶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拥有船舶制造和修理企业1000多家,船用材料和船舶配套设备专业生产厂200多家。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所属企业大多数为大中型企业,已经...  相似文献   

7.
一、福安民间船舶工业的崛起令人瞩目 福安民间船舶工业起源于明清,历史悠久。其发展经历了60年代之前只能造修木船,60年代造修铁木帆船,70年代造修铁质船,80年代造修水泥船,90年代开始造修机帆船的过程。进入90年代,由于抓住机遇,发展异常迅猛。全市已拥有国有、集体、私营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以江南丝绸为主体的中国丝绸畅销于世界各国。日本一直是中国的较大买主,可自清中期起,随着本国蚕丝丝绸生产的迅速兴起,日本由丝原料输入国逐渐变为输出国,并最终超过中国而一跃成为最大的生丝出口国。中国丝绸对日贸易的兴衰消长,实质上体现了中日生丝及丝货生产格局的前后根本变化。今就这种贸易的经营者、过程、数量、利润率及其兴衰原因等问题略作探讨,以期行家指正。 一 明代前期,中日两国实行官方勘合贸易。自永乐十七年到嘉靖二十六年,日本派遣勘合船共17次。这些勘合船每次载来日本特产,载回国的则以丝绸、书籍等为主。明朝使者也多带丝绸。如永乐二年明使带有紵丝50匹,纱20匹,永乐四年带有织金及诸色彩币200匹,绮绣衣60件;次年又带有锦10匹,紵丝50匹,罗30匹,纱20匹,彩绢300匹;宣德八年明廷回赠日本国王、王妃的有各色丝织品102匹。这种官方勘合贸易到嘉靖二年发生争贡之役后,虽然表面上维持,但实际上已经大体结束。官方勘合贸易之外,明廷严禁民间与日本等国发生贸易往来。明律规定,“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买卖及下海者杖一百”,丝绸贸易在禁止之列。隆庆元年部分开海,准贩东西二洋,但仍然禁止与日本贸易。民间开展对日丝绸贸易,就只能以走私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日本的研究单位正在研究如何用电磁动力系统(MHD)驱动船只。它的原理是让载体水流带电通过位于船后底部的超导电磁线圈,使水体受电磁力作用向后排出推动船只,有点象喷气式飞机一样。如果这项实验能成功,将会产生无运动部件的MHD船,它的行进速度更快,噪音更低,还可以潜水行进,以避风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造船工业呈现四极结构总格局;这四极分别是日本、韩国、西欧和其他国家。中国不仅已成为“其他国家”一极中的主要成员,而且正成为新的一极,在不久的将来,世界造船工业将呈现出五极结构。现阶段,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韩、而不是西欧,因此,对日韩船舶工业的发展动向,特别是对竞争力增强状况,应当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1.
《大陆桥视野》2008,(5):61-61
从近期召开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获悉,交通部将继续推进“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使这一政策的实施常态化。对此,船界专家表示,这在实质上取消了进口船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必然会对我国船舶工业造成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12.
一、《孙子兵法》可以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和改革 八三年《世界经济导报》中说:我国有一个企业管理访日代表团在日本考察时,日本朋友说:我们的经验来自你们中国,并且送了代表团一本《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在日本,有些企业家把它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某大公司甚至还用它作为教材,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培训。日本  相似文献   

13.
从多式联运角度来说,全世界最先进的多式联运的装备,基本都在中国的制造的.大家可以看到,跟多式联运有关的,不管是美国、日本、德国,到国外一看港口里面,陆地上跑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制造的.实际上我个人理解,对于多式联运的行业发展来讲,我们既有天时,也有地利,更有人和.只是看大家如何一起合力去推进,这应该是一个迫在眉睫、很有潜力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造修船工业由日本、韩国向中国转移的迹象也已初露端倪。得天独厚的青岛海西湾正因此乘势而起,成为国内外船舶及海洋工程界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船舶工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海洋经济研究的核心领域,中国沿海省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形成的差异态势值得关注。以沿海11省份的船舶工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差系数、加权变差系数测度2000-2010年沿海省份舶工业发展的差异程度;并使用R/S分析法预测沿海船舶工业差异演进态势。研究发现:1中国沿海省份船舶工业总体增速较快,差异呈波浪式缩小态势;2产业基础雄厚、科研水平高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船舶工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上海、浙江、江苏处于船舶工业综合发展的第一方阵,辽宁、山东、广东、天津、福建处于船舶工业综合发展的第二方阵,河北、海南、广西处于船舶工业综合发展的第三方阵;3未来15年内沿海省份船舶工业的差距将逐渐缩小,个别年份可能会有波动现象,后期差异有缓慢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明代后期 ,正值西欧殖民者在东亚海域为争夺中国商品而展开激烈的商业竞争时 ,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 ,准许私人出海贸易 ,因此使中国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大量的海外贸易船涌向马尼拉、日本等地贸易 ,以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换取大量的墨西哥银元和日本白银 ,随之亦形成了一股海外移民浪潮。这些移民海外的华人 ,以其辛勤的劳动 ,为侨居地的开发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运用AIDS模型,对中日两国的消费需求系统进行计量经济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日间的消费差距在不断缩小;根据30多年来日本的变化趋势可以预测,未来中国的粮食消费的支出弹性系数将会减少,肉类、水产品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在外吃饭的支出弹性系数将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面对船舶工业的发展困境,依靠知识科技注入来满足市场需求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已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介绍目前造船市场的现状和需求特点,并对中国及国外船舶工业目前研发战略现状进行分析。基于船舶工业研发的特点和中国船舶工业的现状,提出中国船舶工业研发战略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人文的日本     
卢铿 《商周刊》2012,(9):86-86
日本国几乎惟一的民族是大和民族。在孔子"和为贵"思想的影响之下,日本圣德太子在颁布的"十七条宪法"中第一条规定了"以和为贵,无忤为宗",视"和"为一切社会交际的首要原则,"大和精神"遂逐渐地构成了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集团意识。尽管在日本的文坛上有小林多喜二、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等著名的文学家,许多中国人却不大喜欢看日本小说。在学过一点日文之后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日本的语言文字中缺少丰富的词汇,使得文学作品显得有些乏味。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忽视日本的文化。如果我们以平常心去研究日本,除了那些众人皆知的糟粕之外,  相似文献   

20.
细说日本     
章婧 《商周刊》2013,(25):64-65
在日本研修期间,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自费游览了日本的几个城市与乡村,在研修之外,有了更深的感触与感动。在这个与我们有若爱恨情仇,又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难以割分彼此的邻国,我们可以找到经典与传统,更能体会到现代与新潮;可以找到生活,更能找到弹意;可以找到差异和共鸣,更能看到差距和引发思考。在这里感受唐宋意韵京都在公元794-1869年为日本首都.最早的名字叫“平安京”,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西安,是日本人心灵的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