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维持持续增长是一个难题。如果想让企业的增长率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这种概率不会超过1/10。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持续成长是困难的,无论是什么企业,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在细分市场中轻易地实现持续增长。那么企业增长引擎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罗影 《英才》2008,(1):104-105
七年时间,足够一个孩子从摇篮走向学校;七年时间,《英才》杂志主办的管理100活动也跨上了一个完美的台阶。七年来,这个平台上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界英才,越来越多的智慧思想在这里碰撞,越来越多影响中国经济的声音从这里发出。那么,是什么让如此多的英才跨越了无数的沟坎后相聚在一起?是什么让他们持续地进发出激情与创新的动力?又是什么让明日的英才在这里启航?  相似文献   

3.
林岳 《河北企业》2006,(1):18-19
许多管理常常在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扳目标是什么?“把人力变为资本.让企业愿景得以实现”是比较有概括性的答案。因为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车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惊人的创新能力。换句话说.假设企业拥有一百位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把“一个脑袋+99双手”变为“一百个脑袋+一百双手”。但是.要想调动所有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经验的价值     
经验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但具体谈起来又是十分模糊的概念。有一位企业家讲“在中国,让一个有30年管理经验的人去管一个企业,就等于判处了这个企业的死刑!”这是在说按经验去管理企业不行。可另一种说法认为,企业在实行多角化战略的时候,许多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进入了陌生的领域,缺少经验,这似伞又是说管理离开经验不行。于是,什么是经验?管理需要什么样的经验?在市场竞争中经验有什么价值?就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5.
境外上市有利国际化主持人:近几年国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许多原想到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犹豫不决,现在去海外上市是不是最佳选择呢?谭永元:重要的是先要明白上市以后干什么?如果大家去香港上市是为了赚钱,绝对不是好时候。好的公司未必要上市,你吸引投资,也可以把公司慢慢做大。什么时候考虑上市,应该是你准备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你准备发展国际性市场的时候。今天这些成长企业一百强,他们在业界名声很响,但是这个品牌到国外或者是海外去的时候,没有人认识。要寻找一个突破,境外上市是非常好的选择。企业上市,除了资金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企业若没有战略思维,想进一步发展是非常困难的。机会只能让你创业成功,不一定能让你守业和持续发展。基业常青的企业不是靠机会与胆识刨造效益,而是用强大的管理体系创造效益。那么,靠什么走好下一个30年?  相似文献   

7.
我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在这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里,人人都在谈创新。但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创新?什么才是真正能改变人们生活的有用的创新?一个人,一个企业该如何获得持续创新的动力,该如何增加自己在创新,特别是有价值仓Ⅱ新方面的综合实力呢?  相似文献   

8.
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总裁学苑”专栏,主要刊登与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有关的文章或学习资料。 在不断接触一些企业高层领导的谈话中,一个最多的话题就是:高层主管的职责到底是什么?CEO是权力的符号、个人魅力的象征,还是一个真正对企业负有生死存亡责任的领导职责?为什么要强调CEO的执行力?它包括什么?……? 带着这样一些问题与困惑,让我们走进“总裁学苑”,走进关于CEO 执行力的探讨……主持人:萧丛  相似文献   

9.
企业不仅仅是要做短跑冠军,更重要的是长跑冠军.当企业成功走向资本市场后,意味着一个新的增长时期的开始。那么.究竟哪些企业真正成为了持续增长的“成长王”,在行业中持续领军呢?他们持续成长的秘诀又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英才》2009,(9):80-82
企业之本是什么? 什么是本?什么才是一个一流公司的根本? 王玉锁:很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与姜博士进行交流,我早在2005年读了你写的《差距》和《榜样》,给我的启发很大。 姜汝祥:谢谢。这两本书给你的最大启发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严睿  木公 《英才》2007,(1):84-85
过去的2006年里,资本、人才、技术这些生产力要素在中国的土地上变得空前活跃,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热血澎湃。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中国经济?是宏观调控的持续,还是新兴市场涌动的金融投资浪潮?是对外资并购的重新审视,还是更多“中国造”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12.
刘鹏凯 《上海企业》2013,(10):59-61
“幸福”二字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让老百姓感到欢欣鼓舞,暖在心头。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对生活的满足,是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可谓“幸福就在我们心中”。那么,什么是幸福企业?有一次,连云港市企业文化学会组织200多位企业高管到黑松林交流,  相似文献   

13.
投入巨资用于赈灾的企业,跟投入三聚氰胺害人的企业居然是同一家?难道他们是人格分裂吗?那些平日标榜社会责任的金融机构,把劣质产品包装上市,酿成全球金融危机,让全世界人民买单,这是负责任的做法吗?2008年是个多事之秋,当这些天灾人祸过后,我们必须从心底反思,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2009年我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专家在线     
现代企业里的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或能力?企业如果要强化内部风险管理,老板应该让财务总监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企业寿命据说原来是1O年,后来有人说是5年,再到最近确切的统计数据是2.9年。中国企业为什么会如此短命?这是一个不得不令人深思的问题。倒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企业如此短命,中国的企业中了什么“毒”,谁酿制了企业的“毒”素,是企业自身,还是竞争对手,或是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马可波罗身边,聚集着一百多家经销商,十年保持着“一对一”的合作关系。是什么力量使厂商关系如此亲密,成就了马可波罗的“千手观音”?  相似文献   

17.
在泡沫纷纷进裂的年份里,让我们看看,泡沫破灭之后还剩下些什么?作为经济危机的“重灾区”,2008年无疑是全球汽车企业极为艰难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激励机制关乎发展,但什么才是最好的激励方式?加薪?或者提供更多提升机会?韦飚的理解却是服务于员工。酒店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他坚信一个真理:“有让人满意的员工。才会有让人满意的服务;有让人满意的服务。才有所谓的星级酒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产品成功≠企业成功中国很多企业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都只是一个产品成功机器,包括我们做了几十亿和上百亿的企业,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成功。什么才叫企业成功呢?应该有几个标志:首先是能否做出一个正确的产业决策,拥有产业地位。第二,企业能否持续发展要看其能否建立一个持续的产品开发系统。有些企业只能造一个产品,就像三株,只靠一个口服液做80个亿,再做下去肯定要死,因为其没有持续的产品,虽然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但由于没有持续的产品导致整个网络土崩瓦解。第三,企业能选择一个正确的经营模式。一个企业早年创业…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末,施乐公司开发了标杆对比方法,用来及时了解如何反击日本同行持续不断的攻势,从而在复印机行业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借助标杆对比方法,施乐公司学会了评价竞争对手,进而仿效人家的做法。这种对照评价然后模仿的学习方法,可能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行为的一个特征,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种方法不一定就是确保竞争力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开发标杆对比方法的特征是什么?过去30年来我们从标杆对比的实践中学到了什么?也许更为重要的是: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在“六西格玛”的原理和方法基础上,标杆对比在这个体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论述了标杆对比方法是怎样将“六西格玛”、“精益企业解决方案”和“决策试验”等工具,融八过程改进的分析方法之中,去促进管理变革的。要在追求卓越绩效的道路上持续前进,就要实施能够系统提高企业绩效即提高有效性、效率和经济性的组合改进项目,而标杆对比方法则对制订组合改进项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