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江苏省沿江开发的概况,在此基础上,联系江苏省沿江开发的实际,引入了“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的概念,讨论了它的具体功能与作用,并对今后江苏省沿江地区高速公路产业经济带的发展政策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沿江开发是促进江苏省经济更上一个台阶的重要举措,但开发的同时如果不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很可能带来生态环境的恶化.目前在沿江开发中由于过于追求经济效益,长江水和沿岸的土地和空气已经存在着浪费和污染现象.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沿江开发时必须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可以通过制定整体规划,建立生态循环经济,引进外资时防范污染的转移,运用法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等等手段,使得沿江开发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江苏沿江开发的总体架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快沿江开发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举措。江苏沿江开发区域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直辖市区和拥有长江岸线的15个县(市),拥有人口2409万,占全省的32.7%;面积2.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4.0%;2002年GDP4548亿元,占全省的47.8%。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向江苏沿江地区转移,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沿江开发十分有利,必须科学制定沿江开发规划。一、沿江开发的基本原则沿江开发要按照整体开发、有序发展的总体要求遵循以下原则:(一)集约型开发充分发挥沿江城市比较优势,以开发园…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国际资本呈现向中国,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快速流动的趋势,“长三角”已成为投资热土。我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更使江苏成为国际资本的重要集聚区之一。能否抓住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事关沿江新一轮经济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6.
江苏水运发展与沿江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分析了在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全球经济背景下,江苏水运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水运是江苏省当前最重要的货物运输方式,但对水运的相对投资不足导致了全省货物水运生产率偏低、货物周转量增长速度缓慢,严重制约了江苏货物水运的发展。为了配合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应加强港口配套建设、重视航道贯通、加大产业密集度、健全货运市场体系、实施“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沿江新一轮开发开放的目标是形成国际制造业基地。实现这个目标要以沿江城市现代化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沿江开放型经济,整合各种可能进入沿江的发展要素,创造新的沿江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江开发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沿江开发,是江苏借鉴世界大河流域开发经验、构筑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平台、培育江苏经济新增长点的战略举措。本文认为这一战略已经实施了一年多,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沿江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实施沿江开发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沿江开发,是沿江地区走跨越式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目前江苏沿江各地纷纷打出“沿江牌”,竞相提速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奋进态势。然而沿江开发又是快速、有序相统一的开发工程,一个资源利用、保护相统一的开发工程,一个富民、强省相统一的开发工程,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新型的开发观,正确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保证沿江地区有序、健康、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省委书记李源潮在省委十届四次会上指出,“把实施沿江开发战略作为一项全局性的重大举措,抓紧研究政策,加快推动实施。促进沿江两岸联动开发和苏南跨江开发。”江阴地处长江“龙颈”和苏南辐射苏北“桥头堡”的战略要冲,加快沿江开发和跨江联动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紧紧抓住当前国际产业向长江三角洲大举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创新沿江开发思路,加快联动开发步伐,在全省沿江大开发中抢占先机,闯出特色,赢得主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一、立体型开发长江资源是我市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江阴的优势在沿江、希望在…  相似文献   

11.
制度合作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鸿胜 《江南论坛》2007,(8):9-9,19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长三角区域一市二省经济发展平均年增长超过13%,财政总收入是90年代初的16倍.长三角区域带动了我国东部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发展,辐射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或称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说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具有的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总称。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曾指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法制一体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悦 《江南论坛》2005,(9):19-20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从热情高涨的呼喊声中已经落实到具体行动层面。在交通、电信、旅游、人才、信用等具体领域,纷纷采取对话、共同宣言、研讨会、论坛等模式,毋庸置疑,这将使长三角这颗璀璨的经济明珠更加闪亮。然而,细究起来,这些模式大都是非制度化的,如一方不遵守,仅有道德和信用上的谴责,毫无法律上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安排与架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制度瓶颈,表现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化程度低,与行政区划相关联的制度安排以及基于市场经济合作制度的缺失割裂了区域市场,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推进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区域合作制度的供给主体是政府,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是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构建区域合作制度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市场与政府等几方面的关系.基础制度环境、规划和政策、制度实施机制形成区域合作制度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5.
当前长三角地区面临日益趋重的养老压力,而长三角联动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区域之间因老龄人口和资源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养老压力。长三角区域养老融合发展具有成熟的经济、制度和文化基础,目前长三角地区在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区域融合的过程中也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涉老产品和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养老服务市场开发不完善、多地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异地养老面临着较大的制度及政策障碍。未来长三角区域养老融合主要解决两个问题———老人的自由流动和养老资源的最佳配置,以满足区域内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方面需求。长三角区域养老融合的机制建设应该从构建领导协调组织、系统评估科学规划、打通制度政策壁垒、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培育连锁养老机构、动员社会力量等几个方面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6.
皖江区域发展产业集群战略,从理论上看,既可以获得正反馈连锁效应,又能通过分工,获得较以前更大的集群效应。在实证层面,已有皖江马芜铜的成功,有苏南可借鉴先例的示范,有左右逢源的区域,有内外资本的支撑,有人力资源的优势,更有中部崛起的潮流,这些不同角度的相互印证证明:皖江区域产业集群在实证中同样是明智的,更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经济带"协调会"成员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长江经济带内城市能级,确定上海、重庆、武汉和南京为核心城市;利用断裂点模型和经济辐射场强模型,测算核心城市影响力。测算得出:上海市影响力范围要远远大于其他中心城市,而南京、武汉和重庆的辐射影响主要集中于周围城市;产生辐射效果大小与距离、交通网络完善程度和自身城市质量大小有关。加快长江经济带内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有利于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统筹配置资源,引导人口迁移,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最大效益;加大对地处多重断裂点城市扶持力度,有利于接受核心城市辐射和传递辐射。  相似文献   

18.
苏刚 《江南论坛》2005,(10):13-14
“十一&;#183;五”期间,城市竞争将进入以软实力为标志的新阶段。从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软实力是一个城市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软实力体系构建已经迫在眉睫。所谓“软实力”,也译为“软力”、“软力量”或“软权力”,是与“硬实力”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183;奈在《大西洋月刊》提出,并进而在他的著作《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和《软力量: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中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9.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上海主持召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并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