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顺治初始用明代旧制造币机构铸“顺治通宝”.铸量大、版别颇丰。各省设局开炉鼓铸五种类型,有明钱式、折银一厘钱、满文纪局及满汉文纪局、单汉字五种。共计二十一局。其中一类顺治背单汉字,代表地名、局名,计十八种,唯陕西延绥局铸延字钱最少.穿上延字更为稀见.系集藏顺治专题钱所寻觅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日在福州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翻阅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3.
张宏 《青海金融》2007,(B08):66-66
2003年春。偶得银质“口钱”一枚,当时锈迹斑斑,显系出土之物,后经清理,真容再现(见图)。其钱直径29mm、穿径4mm、厚0.84mm、重4.55克;正面由右向左横读“口钱”二字,  相似文献   

4.
叶伟奇 《西安金融》2005,(11):79-80
数年前,笔者从外地泉友处购得一枚奇特的“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钱。该钱红铜质地,钱体呈暗红色,直径25.50毫米、穿径5.5毫米、廓厚1.2毫米、重4.76克。正面”乾隆通宝”四字,文字朴拙,字迹略显漫漶,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样(如图)。  相似文献   

5.
笔者收藏有一枚“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白铜币,该币圆形圆孔状,直径20,圆穿径5.5,厚1.2毫米,重2.95克。面文“福建通宝”四字,仿宋体略带楷意,“通”字从“”头,双点通,“宝”字为“”宝,背面圆穿上下署“一文”二字,穿左为铁血十八星旗图,穿右为六条横纹五色共和旗图案,旗杆上端饰有燕尾状旗饰。初见该钱,通体包裹着灰黑色土锈,稍加擦拭,即显露出银白色光泽,应为白铜材质。“福建通宝”钱铸造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福建,是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见证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揭开了轰轰烈烈辛亥革命的序幕,之后浙江、江苏、上海…  相似文献   

6.
在本人的"康熙通宝"藏品中,有2枚钱与常见品有异而与江宁府局有关。其一满文"宝泉",直径27.7、穿6、厚l毫米,重4克,此品的面文"通"字为  相似文献   

7.
“宽永通宝”是日本货币流入中国的数量最大、品类最多的一种宽永钱。传世的种类除光背者外,背有星纹及背穿上“文”字、“元”字等多种背文,版式最杂。 近期,集得两枚日本“宽永通宝”小平,特征与一般钱不同。  相似文献   

8.
大吉五铢     
我收藏一枚西汉五铢钱,背穿左侧铸有阳铭文“吉”字。 该钱从重量、文字以及磨损情况看,应是流通货币。背文“吉”字不如面文规整。此钱币的断代,从文字看应为武帝时期铸币;从穿下半星标识符号判断为三官钱制;从铸造工艺  相似文献   

9.
<正>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系闽国,彼时曾以“开元通宝”为面文,铸铅钱行使。此类铅钱,通称“闽开元铅钱”,其版别有多少?以往宥于资材,认为只有三种:小平铅钱二种,面文隶书仿会昌开元,背穿上“福”、“闽”:大铅钱一种,面文隶体兼楷意,背穿上“闽”下仰月。近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兴起,陆续出土了大批闽开元铅钱,其版别之多,叹为观止,其中新发现的版别有:  相似文献   

10.
北宋神宗赵顼于公元1067年即帝位,次年(1068年)改年号熙宁,熙宁年号延用十年之久,直至1078年改元元丰。神宗熙宁年间铸有熙宁元宝、熙宁重宝铜钱,同时还铸有熙宁通宝铁钱。熙宁元宝为小平铜钱,钱文有真书和篆书,版别较多。熙宁重宝铜钱,初为折十,后改为折二,钱文亦有真、篆二体,版别亦多。笔者集有一枚背四出文的熙宁元宝,该钱钱文真书旋读,钱径24.4、穿宽6.6、郭厚1.3毫米,重量3.8克,钱背穿之四角作四出之势(图1)。熙宁元宝中又有一种背穿上“衡”字者,为衡阳熙宁监所铸,但其“衡”字多不清晰,有时被人误认为“卫”字,皆为铸造不清所致。该…  相似文献   

11.
近读《钱币研究》今年第八期汪有民先生《崇祯通宝人足祯钱》一文。检查自己所藏之人足祯钱,发现除与汪先生一文所介绍之人足祯钱之外,另有一种版别的人足祯钱,如图(1),崇祯通宝四字书写大方规范;崇字的“示”都第一横较长,祯字上点为一横,写作“祯”。经测量直径24.8,厚度1.1,穿孔5.5毫米。重3.2克。另在崇祯通宝出头祯系列里,一类如汪文介绍的人字足出头祯,另外还有一类为八字足出头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省庄浪县曾出土一枚“顺天元宝”钱,但已残半。2010年7月,该县民间又发现一枚“顺天元宝”钱(如图)。其直径36毫米,穿边长9毫米,重21克,质地为青铜,铜质精细,传世品。钱文“顺天元宝”四字旋读,隶书,书体更见纤秀,制作工整,字口峻深,拙朴明晰。钱体重、形制、色泽均同“得壹元宝”钱。钱背为上月文饰。  相似文献   

13.
黄瑞贵 《广西金融研究》2007,(B11):25-25,34
康熙王朝从公元1662—1722年止,历经61年时间,当时社会经济都比较稳定,商贾也很发达,因此当朝铸造的“康熙通宝”货币发行量很大。康熙通宝的样式共有二种:一是背满文式,只有宝泉,宝源两钱局铸造。二是背满汉文式,共有22种,即:同、福、临、东、江、宣、原、苏、烈、昌、南、河、宁、少、浙、台、桂、陕、云、漳、西、巩。  相似文献   

14.
公元925年闽王审知卒,其子延翰、延钧相继立。延钧立未久,即称帝建元,国号闽。闽国的政权王审知统治近三十年,所铸货币有铜、铁、铅钱大小两种,钱文“开元通宝”。大铜钱背穿上巨星,铅、铁大钱或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及穿上星者。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钱币有的文学错位,例如:“半两、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本应是右读.但个别却有的左右错位,叫“傅形”。还有的正背面钱文相同叫“合背”或“合面”。文字也有的变异“咸丰重宝”的宝字.宝盖下“双王”(宋钱多见),有的是“尔”、“缶”“勿”宝字写法不同。太平天国的“国”字没点。这是文字写法之不同。也有的钱文错缺笔叫“异分”。版别千变万化表现在规制方面尤多,有“悮造”也有“非惧造”。  相似文献   

17.
在浩瀚、纷繁的古钱中,有一种叫“借口钱”的铜钱,在花钱和个别行用钱中都有,这种钱形制工整,方口偏大,文字多篆书。还一种称为“隐语钱”的花钱,钱文词语深奥,令人费解,经过考证分析,方可破释其意。“借口钱”就是利用古钱的方孔,即方穿,巧妙组词,或借用成语,让人叫绝。常见的  相似文献   

18.
泉林 《西安金融》2011,(8):85-85
2011年5月,笔者有幸在100多枚宋钱中集得圣宋元宝行书广穿小字小样一枚(如图),该钱面狭缘细郭,背中缘广郭,钱文除“圣”字锈迹覆盖较重,其他三字比较清晰,质地青铜泛红,底色乌黑,红绿锈斑斓,品相较好,直径23.1毫米,穿边长6.8毫米,厚1.6毫米,重3.76克。  相似文献   

19.
有一枚玄武厌胜钱(见拓图),其钱文《钱汇》释读为“常平五辰”。“常”、“五”二字较明晰,而其余二字我感到释读有些疑惑。钱面穿下谓之“平”字与常平五铢钱“平”字结构不同,该字中竖与内郭不连;下半部与常平五铢钱文“平”字下半部有异,下半部与平划、与中竖划均不相连并且  相似文献   

20.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又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由此,说明双点通宣统大样钱数量较多,版式也并不单一,现将三枚宣统大样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