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修订的《工伤认定保险条例》中对上下班途中工伤事故认定范围的规定有所扩大,其范围是车辆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客运轮渡交通事故、火车交通事故。对新条例规定的"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正确法律解释是准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从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出发,"上下班途中"应界定为在工作所必须的合理时间内经过的合理路线,"非本人主要责任"应以法定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司法部门的事故认定书等对事故责任定性的证明材料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于避税行为的判断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与《一般反避税管理办法(试行)》分别对合理商业目的与经济实质的概念予以阐释,但仍存在概念模糊、逻辑矛盾等不完善之处,实践中难以准确适用。在通过比较法研究和对判断逻辑的梳理后可以发现合理商业目的和经济实质之间实际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据此对我国法律规定进行检视,现行法实际上可以确定以合理商业目的作为避税最终判断标准、经济实质作为合理商业目的判断依据之一的判断思路,并依此思路对一般反避税调查程序提出相对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真实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根本保障。一直以来,会计学和法学对真实性标准的不同见解存在于决策有用与法律真实的辩论。在“决策有用说”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很多违背真实性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利用“法律真实说”来规避这些违背真实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法》重新修订后,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由此引发了某些人认为会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只需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错误认识。本文驳斥了这种错误认识,并详细阐述了会计人员应当对国家法律、法规负责的正确认识。从而也强调了单位负责人的权利绝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任何违反了国家法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5.
证券虚假陈述民事案件中,前置程序的取消有助于在司法层面实现民事责任的独立认定。虚假陈述行为的认定应当遵循“虚假性”“公开性”与“不利性”三个标准,重大性应以“投资决策敏感标准”为基础,将“价格敏感标准”内化其中加以判断。损害结果的计算在于时间节点的确定,虚假陈述实施日与揭露日,都应当考虑是否对市场与投资者产生实质影响,结合此要素确定节点判断标准。前置程序的取消使得起诉门槛降低,法院压力增大,在借助专家辅助主体提高专业性的同时,可以通过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以及投资者保护机构参与诉讼等形式提高司法实践效率。  相似文献   

6.
关于会计重要性及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要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中运用十分广泛。然而,会计重要性的概念最早见于法律重要性,因而从法律角度探究会计重要性非常必要。随着对重要性研究的深入,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是会计重要性的判断标准也得到会计界的一致认可。正确、合理地运用会计重要性还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理性对待定量标准的基准选择和百分比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税收征管法》第64条规定了“纳税人不进行纳税中报”的法律责任,但这一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鼍含糊、不规范和不确定。对不确定税收征管法律概念的解释、适用,除了从税收法定主义与税法解释原则等税法学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对其进行“文义解释”外,还必须针对纳税申报实际工作中的个案进行价值补充予以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真实性,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是财务信息披露的基本标准。财务信息提供者与财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的根源。完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财务监督体系,是治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反倾销的合理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这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才是合理的?文章以哲学合理性概念为指导,对贸易政策合理性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贸易政策合理性评价的四项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业界系统很多,还有不少团队也把自己称为系统,以至于很多直销专家怀疑本土直销行业是否存在真正的系统:因为这些所谓的系统存在过多泡沫,一方面从商业操作技术和成就上尚达不到系统的标准;另一方面,他们的理念系统更是支离破碎,系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清。  相似文献   

11.
民事赔偿影响量刑有其法律依据,将民事赔偿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也有其合理性.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附条件赔偿”、“单向赔偿”以及“赔偿数额标准难以确定”等疑难问题.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立法层面确定案件的适用范围后,再制定和细化相关法律规范,便于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以使民事赔偿作为量刑情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会计法》“真实性”概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法》颁布以来 ,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尤其对其中提出的“真实性”概念 ,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着重阐述对“真实性”概念的理解 ,以求抛砖引玉。一、关于“真实性”概念几种观点的介评新《会计法》明确规定 :“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并保证其真实、完整”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不难发现 ,新《会计法》多处提到了“真实性”概念 ,却没有一处给出正式、完整的解析。会计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 ,归纳起来 ,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1.客观性。认为新《会计法》中的“真实性”实质上就是“客观性” ,要求会计必须如同镜子一样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原始凭证的审查与确认、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录、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都必须实实在在地加以反映 ,只有这样 ,做假账、人为调节会计信息、有意隐瞒会计信息等不良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笔者认为 ,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理由如下 :①这是一种早期会计的朴素反映观 ,与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格格不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会计无力对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会计信息“具真”与“失真”的判断标准,区分了对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制定者的“真实性”含义和对于会计实务工作者的“真实性”含义。提出从市场经济环境、企业、企业会计等不同层面分析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根源,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发展,间接税课税权的冲突所带来的影响受到各国的关注。对跨境保险合同中的间接税课税权冲突的协调,首先要在确定保险跨境合同中“消费目的地”标准上取得共识,然后对具体概念如法律实体的“机构”、非居民的“习惯性居所”等做出更合理、与相关国家立法传统更一致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除《行政处罚法》外,现有有关行政听证方面的立法对听证的适用范围规定的大都笼统。《行政许可法》更是以许可事项是否涉及与申请人及他人之间的重大利益这样不确定法律概念,确定由行政机关判断并决定是否适用听证程序,是否应当适用听证程序的司法审查问题由此产生。通过利益衡量、实质影响及情况紧急等因素对听证程序的适用予以排除,以及对有瑕疵的听证程序予以补救,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并进一步完善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失真”的判断标准,阐述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并提出了遏制和消除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复制权和合理复制的概念及其判断标准,分析了图书馆工作中的合理复制行为,并提出了防止图书馆工作中的非法复制行为,规范图书馆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试析比例合并法的决策有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间不断进行分化、重组、合并,形成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合并会计报表作为反映企业集团综合业绩的财务报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实务中,合并会计报表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先判断被投资企业是否满足合并条件,如果不满足则不合并,如果满足即实施完全合并,并对“共同控制”的“合营企业”采用比例合并;二是对所有股权投资都按比例合并,即比例合并法。一、完全合并(完全不合并)的缺陷缺陷之一:合并范围的判断标准难以确定。我们知道,进行完全合并或完全不合并,我们首先必须要对合并的范围条件作出规定。长期以来,人们在争论中达成共识,即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应纳入合并范围,应进行两个基本判断:①直接或间接拥有的股权百分比;②是否实质上拥有控制权。把直接或间接拥有的股权百分比作为基本判断标准,存在着无法克服、不能忽视的缺陷。因为它产生了有趣的“明暗线”现象:即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持股50.01%就可以完全合并,而持49.99%就不用合并。这时,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么微小的持股差别,竟然会导致如此巨大的合并会计报表差异?另外,关于股权(所有权)的概念,人们仍心存疑问,如优先股、可转换公司债...  相似文献   

19.
英美刑法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采双层次模式,先进行事实因果判断,再进行法律因果判断。事实因果判断以but-for原则为核心,在“并行因果关系”和不当扩张处罚范围的场合应当分别采用NESS标准和实质因素标准进行修正。法律因果判断以“近因”为核心,旨在考察行为发生结果的盖然性和介入因素造成结果的盖然性比较。预见说有主观归罪嫌疑,观念说过于抽象,政策说将行为人作为工具看待,它们均存在缺陷,只能作为判断“近因”的考察因素。英美法系的双层次因果关系判断相比大陆法系的因果关系理论逻辑清晰,渗透主观要素,实用主义色彩明显,值得大陆法系刑法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比较法的视野下,从比较广告的概念、分类等基础理论入手,分析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探讨了其必须遵循的合法性标准,并在借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比较广告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