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以效率为本的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意义及缺陷,介绍了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思想的兴起和研究概况,论述了以效率为本与以人为本走向融合的必然性。指出效率主义更倾向于采取科学的措施使组织更富有效率,人本主义则把注意力放在人的情感和其他的心理因素上,强调人的需要,研究行为动机,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效率主义和人本主义在最终的目标上是一致的,这两种管理思想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融合。这是管理思想的飞跃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的含义是把人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和目的。"以人为本"观念在当代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严重弊端在实践中显现,二是人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人本主义"具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3.
当前以物为本和以官为本仍流行,必须加快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4.
左步电 《魅力中国》2011,(3):149-150
提出“以学生为本”,并阐述其现实意义。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统一体的人格结构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心理学视角分析“以学生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提出“以学生为本”的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周文忠 《黑河学刊》2010,(11):142-142
根据目前的课改形式,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开展了行之有效地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引导教师深入实际,扎根课堂,发展教师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以心为本管理理念出发,分析了以心为本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以心为本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希望给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琳 《理论观察》2009,(4):115-117
“以人为本”是我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职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的困境,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提出了五种可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戴晓园 《改革与开放》2013,(10):139+141
"以学生为本"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热点,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性人才,必须在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本文以整合的观点,在研究和学习现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职业学校学生身心特点,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以学促教——合作研究——过程反馈——自我评价"教学模式。该模式秉承人文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力图实现教育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金其斌 《魅力中国》2010,(8X):167-167
初中女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本文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根据女生的心理和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探讨了设计初中体育课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在“两课”教学过程中实践“以学生为本”是非常必要的,而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一是要实施主体性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要与时俱进,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求实求新求活。  相似文献   

11.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产物。要实现科学发展观这一任务离不开作为上层建筑的经济法的指导作用。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法律,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我们必须完善和发展经济法。  相似文献   

12.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简要回顾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由来及主要内容,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最后提出改造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推动科学发展,人才是关键;转变发展方式,人才是核心。人才文化的历史进程,折射人才开发的内在规律。用历史眼光解读人才,汲取传统人才和现代人才的营养。用市场理论解读人才,促进资源优先到人才优先的嬗变。用发展观点解读人才,实现以人为本向以用为本的跨越。用国际视野解读人才,从强国人才的成功经验探寻人才强国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亦称“中国改革模式”。它包括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模式和它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中新思想、新观念、新目标的深入研究分析,其中蕴含着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动态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目标模式。其中,发展的层次目标是系统发展,而且必须是科学发展,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本,原则目标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目标是统筹兼顾。这是一个以新的内涵科学地定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学理论中系统观、时空观、进程观的有机统一,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进行了重大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产业是经济的基础,经济转型实质就是产业转型。产业核心是生产方式,经济转型必然以生产方式变革为基础。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组织形式是生产方式的基本构成,因此,生产方式基本要素变革成为经济转型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郭毅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4-17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经典著作中“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并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假定进行比较,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阐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此说明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基础、发展目的和发展条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遇到的问题愈显突出。从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现状着手,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牛胜强 《开放导报》2012,(2):106-109
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切实转变消耗高、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以甘肃为例,分析了资源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型,指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被动选择,经济转型是一种经济运行状态转向另一种经济运行状态。经济转型的实质是维持旧的收入分配格局,其转型的手段主要是技术创新或制度改革。在改革阻力较大的经济体系中,逐步放开文化管制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折中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