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现代稻作灌溉技术及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产量不断提高,其增产效益是灌溉和农业措施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进行水利工程经济分析及制定水费标准,需要合理分摊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灌溉效益计算,是一个还处在探索中的课题,我们在进行建国四十年灌溉效益计算中,结合吉林省具体情况,经研究采用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法。 (一)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确定 1.水田灌溉增产效益分摊系数计算吉林省建国以来已开发的水田灌溉面积,多数为旱田改水田,因此,对于吉林省水稻来说不是求水稻本身灌与不灌对比的灌溉增产效益分摊系数,而是求灌区开发前的旱田作物改种水稻增产后的效益分摊系数。  相似文献   

3.
王登瀛  胡石华 《水利经济》1991,(2):42-44,47
农业灌溉效益是指在有灌条件下较无灌条件下农作物的增产值。关于农业灌溉效益的计算,通常是求出作物的灌溉增产量进而求出增产值,再乘以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便得灌溉效益。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实际效益,本文提出了农业灌溉效益计算的一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用“灌需比”法确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区农业增产是水利、耕作、种子、肥料、植保等多项措施的综合结果。在计算灌溉增产效益时,应将农业增产量在诸项措施间进行效益分摊。本文拟利用现有的灌溉试验资料,按“灌需比”法确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相似文献   

5.
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确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灌溉工程效益时,要合理确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本文应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确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将作物增加产量与提高效益两个目标综合为一个总目标,来分析影响的各个因子在总目标中的优先排序,从而确定各因子对总目标的贡献。经过归一化处理,求得各因子的分摊系数。这种方法比单纯用增加产量来分摊更为全面,也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草地超载、退化日益严重,各地为维持草地生态平衡,积极开展草地改良工作。研究不同技术措施组合下的草地改良效益分摊系数,可为各种技术措施的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依据。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几种草地改良效益分摊计算方法,在对不同类型草地的灌溉和其它技术措施的分摊系数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草地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建议值,可供各地区草地灌溉效益分析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引言如何对农业增产的总效益进行合理的分摊,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计算方法较多,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前提条件,其计算效果也不一样。水利经济计算规范中提出我国东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中等水平地区)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为0.2~0.6,但究竟取多少,其  相似文献   

8.
节水灌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指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及当地的供水条件,为获得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有效利用天然降水和灌溉水的多种措施总称。因而节水灌溉技术是一个综合技术体系,由节水工程措施、田间节水措施、节水农艺措施、节水管理措施等有机结合而成,能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节水工程措施是指为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在输送  相似文献   

9.
1 多功能泵站工程各单项功能效益计算应注意的问题1 .1 灌溉效益1 .1 .1 灌溉效益计算拟采用的方法泵站工程运行的最初几年 ,灌区由于自然条件、土壤、农业技术措施 ,河渠情况等基本相同 ,计算所得的农业增产效益应全部是水利灌溉的作用 ,即泵站工程的灌溉效益。这时期采用产量对比法较为适宜。泵站工程运行若干年以后 ,土壤条件、农业技术措施、河渠情况等都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灌区农作物产量会有明显的增长 ,显然是泵站工程灌溉与农业技术措施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 ,这一时期的农作物增产效益必须在泵站灌溉和农业科技进步之间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中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黑龙江垦区农业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因此,发展质量效益农业是垦区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垦区发展质量效益农业的潜力巨大,前途光明。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探讨发展质量效益农业的途径。一、继续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高产优质高效作物面积一是继续挖掘水稻发展的潜力,扩大水稻面积。垦区农业的主要作物是水稻、大豆、小麦、玉米。在这四种作物中,产量、效益最高,抗灾能力最强的是水稻。因此,垦区的水稻面积几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稳定垦区经济的决定性因素。从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灌溉发展及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占义 《水利经济》2006,24(1):36-39
分析中国发展灌溉的必要性,回顾农业灌溉的发展状况,从提高作物产量、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灌溉及农村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并提出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和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增加生态系统用水、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旱、薄、粗、单、低、穷"状态。灌溉农业因其高产特征为解决低盖度草场及禁牧造成的饲草料短缺问题提供途径。探究水源开发条件下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确定有效用水量以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是协调农牧交错带生产稳定发展与生态矛盾的关键途径之一。[方法]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对盐池县皖记沟村下辖5个自然村进行灌溉农业相关调查,结合LSD、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现有滴灌条件下,研究村域内作物产量由气候条件主导,各自然村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在1 200~12 750(kg/hm~2)之间大幅波动;不同土质及农艺差异会导致各自然村之间产量的差异;当节水灌溉的灌溉定额在2 245.5~6 888m~3/hm~2时,节水灌溉既有效也具有很好的产出效益;从地下水年补给量供给平衡而言,研究区内不适宜大范围发展灌溉农业。[结论]气候及土质等因素共同影响农牧交错带灌溉作物产量,同时灌溉农业应合理布局以实现作物最大产出以及水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一、贵州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潜力 作物生产潜力的种类较多,按引入的限制因子来分,有光合、光温、气候、气候灌溉、气候灌溉土壤等,每一种潜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不同。其中:光温生产潜力是指作物在水分、土壤、肥力、农技水平等条件均保持适宜状态时,由太阳辐射和温度决定的作物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它是在最优管理条件下的作物在某地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上限;气候灌溉土壤生产潜力是在目前的气候、灌溉、土壤条件下,作物单位面积所能获得的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陈绍军  罗尖 《水利经济》2001,19(4):46-49,54
探讨了在运用分摊系数法计算不同水文年型的灌溉效益的基础上,用频率法来计算多年平均农业灌溉经济效益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给出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5.
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对世纪全球的热门话题。广西把改革水稻传统深水淹灌制度。实施节水增产的科学灌溉作为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举措来抓。1992年以来,由水电部门牵头在广西全区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实施“千万亩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开发”星火计划项目,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实施从1992-1993两年共4造,累计推广面积2672万亩,推广面积已覆盖全自治区L4个地(市),86个县、市郊,922个乡(镇),1132个灌区,占全广西水稻保灌面积的68%。总节水量达万.31亿立方米,在不用增…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需水量较高的作物之一.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目前水资源的匮乏已越来越严重,对农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北方尤其严重.北方稻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因此在当前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挖掘水稻地区农业节水潜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乃至农业生产是势在必行的.本文总结了目前北方主要实行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为:(1)“间歇灌溉”模式,(2)“浅湿灌溉”模式,(3)蓄雨型节水灌溉模式,及其技术要点.以期为北方水稻种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早稻—再生稻抛秧栽培增产原理及效益分析福建省沙县凤岗镇农技站苏碧照抛秧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个重大改革。为了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福建省沙县凤岗镇积极推广抛秧栽培技术,取得显著的增粮增收效益。今年凤岗镇北门村早稻——再生稻抛...  相似文献   

18.
宋福滨  马生 《农村展望》1997,(4):32-32,36
方正县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区农业县,全肥有耕地面积53万 亩,过去一直是以旱作农业为主,水田面积只有5万亩。1981年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科学种稻的积极性,水田面积迅速扩大到30.71万亩,形成了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区域格局,实现了6:4的面积、8:2的产量、9:1的产值。我县粮食生产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国为我们坚持从水源情况出发,大胆探索水稻稀植节水灌溉技术,不断解决水田面积大发展中存在的渴水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丘陵区骨干工程灌溉效益计算安徽省丘陵区地形起伏,岗冲相间,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本区耕地率为50~70%,水田率为50~75%;年降水量为800~1200毫米,年径流深为200~600毫米。由于雨水不匀,水稻生长期有效雨量往往不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历来主要依靠塘坝拦蓄当地径流灌溉,但保证率不高,只有10~30%,因此经常受旱减产。自六十年代以后,本区陆续兴建一批水库  相似文献   

20.
冯治良 《水利经济》2006,24(2):71-72
阐述甘肃省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甘肃省的自然、土壤等情况,分析了不同地区应采取的节水灌溉模式,对比了节水增产效益,提出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改进田间灌水技术、推广田间保墒技术等加快节水灌溉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