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西部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银行信贷资金有效配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金融》2001,(12):4-9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深刻分析了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变化,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新高度,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对21世纪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描述了新阶段发展的蓝图,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福建兴业银行沈达伟林峰提出搞好比例管理,必须建立以计划资金部门为中心的监测反馈系统,实行经济奖罚和行政干预相结合;明确信贷员、部门经理和行长的风险责任;先进行局部试点,以积累经验;重点解决比例管理中资产结构单一、流动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银行信贷资金面临的问题王德志目前,某些地方和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找漏洞,钻空子,骗取和占压着银行大量信贷资金,造成信贷资金更加紧张,从而严重地影响了银行经营活力,削弱了银行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主要表现是:一、有些地方和企业编造基建工程假概算,“钓”银... 相似文献
7.
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在讲求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必须充分考虑自身营运资金的增殖问题。但在实际的资金运动中,由于受物价、政策、管理等因素影响,致使信贷资金有形增殖而无形损耗,这一问题应予以重视。造成信贷资金无形损耗的原因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DEA实证测算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和年度变化分析.结果显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信贷资金配置综合效率相对有效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各地市普遍反映出金融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金融管理水平、金融科研能力对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正向支持作用,而信贷资源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10.
11.
金融市场体系的关联性与社会资金配置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何一种市场现象都是市场主体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一系列市场行为的反映,资金趋利避险的本能及其跨市场、跨品种、跨时段的套利行为,构成了金融市场运行的永恒的推动力.本文以诠释近期债券市场运行中的若干现象为出发点,循着社会资金流动的主线,透过经济主体的资金运作行为,时以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为支柱的金融市场体系间的资金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从贴近现实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较具代表性的金融市场行为的内在动机、市场背景和行为效果,对我国社会资金配置格局和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作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market consolidation on the allocation of risk capital in a financial institu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market liquidity in dealership markets. An increase in financial market consolidation can increase liquidity in foreign exchange and government securities markets. We assume tha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use risk‐management tools in the allocation of risk capital and that capital is determined at the firm level and allocated among separate business lines or divisions. The ability of market makers to supply liquidity is influenced by their risk‐bearing capacity, 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risk capital allocated to this activity. 相似文献
13.
14.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人民银行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作用,与各部门、各地区共同努力,稳步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5.
信用是市场经济之基、银行经营之本,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当前,我国信用制度、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信用恶化已严重阻滞了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直接造成银行业务经营的萎缩、高险与低效.本文从社会信用的主导与核心--银行信用为研究切入点,系统剖析了社会信用恶化的始发动因及其深层根源,并以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为核心,综合构建出信用生效的宏微观要素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培植微观信用主体、提高银行授信能力、建立个人信用及社会担保制度、依法依政依德治信等多元手段,建立以银行信用为轴心的社会信用循环体系,以引导经济金融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17.
18.
经济组织形式、交易性质与社会信用维持--兼论我国社会信用的缺失原因与重构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区分了市场经济和前市场经济即采邑经济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辨析了在其中占据主体地位的交易即契约化交易与人格化交易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异;在此基础上,作者探索了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之所以迟迟难以建成,关键在于内部的"契约威权"观念与外部的"法制规范"这两大要素都尚未具备;而采邑经济条件下信用维持机制的日趋解体,则是产生普遍的民间信用危机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两种因素叠加,遂使我国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出现空前的危机.以此分析为基石,文章最后探讨了我国信用体系重构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9.
20.
M. Kabir Hassan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2,2(1):31-44
Bank exposure to 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in general and Standby Letters of Credit (SLCs) in particular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to regulators. The risk-exposure of SLCs has been re-examined by employing option pricing methodologies to calculate implied asset risk from bank equity and flat deposit insurance, and from risk-premia on bank subordinated deb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LC reduce systematic risk, equity risk, and implied asset risk. It appears that Standby Letters of Credit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diversification of bank's asse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