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债台高筑,高达GDP两倍的政府债务规模引起观察人士的不安,但与美欧等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政府10年期国债名义收益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文章尝试分析日本得以维持高额政府债务的主要原因,并对日本财政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曾刚 《英才》2013,(9):81-81
到目前为止,地方政府债务还未到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地步。过去一两年中,中国的债务风险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其中,有关政府债务的争论尤为激烈。从8月1日,审计署启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全面审计,再次将这个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诸多猜测。  相似文献   

3.
分类分流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特点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负债,但长期以来,省、市、县、乡四级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直接、间接,或明、或暗的巨额债务。目前,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各级地方政府既有直接债务,也有或有债务;既有显性债务,也有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复杂、形式多样,主要包括:①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债转贷资金、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②向单位和个人借款;③处理金融风险的专项借款、粮食企业亏损挂帐以及工资、社会保障拖欠;④农村合作基金会欠款、政府应付账款、政府采购拖欠;⑤政府担保债务…  相似文献   

4.
2002年九月十七日至十月八日,审计署外资审计培训班赴瑞典对其政府债务管理与审计进行了考察培训。 瑞典是一个发达国家,没有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援款,其债务的形式主要是政府发行债券,一般在瑞典和国际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用于弥补政府赤字。到2001年底,政府债务约1300多  相似文献   

5.
地方财政债务风险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财政风险问题的认识的逐步加深,地方财政风险问题也越来越受到财政学界的重视,特别是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与财务部门的日益关注。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巨大的债务规模和面临的债务风险,固然有地方政府举债不慎、债务风险意识淡薄、债务管理制度滞后等因素,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的转轨和财政体制的转换等两大体制性因素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齐力 《活力》2005,(6):58-58
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与支柱,国有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渐进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根本性改革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一直处于高负债经营状态,要解决这种困境,就需要探讨通过债务重组等多种办法,使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负,轻装前进。解决国有企业负债过重的困境,有效的方法是探讨国有企业与银行的债务进行重组。债务重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政府非税收入,是由政府组织的在国家税收、国家债务之外的各项收入。是各级政府委托其职能部门和代行政府职能的单位,凭借国家行政权力、国有资产资源所有权或政府信誉,依据国家渤海作具膛规章,收取,提取,征收和募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国有资源使(占)用费收,各种专项收以及其他税收,债务以外的财政性资金,  相似文献   

8.
目前,县级政府举债形式主要包括:一是向外国政府、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二是向国内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借入的建设性资金。三是国债转贷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四是以下属部门(单位)名义借入的用于政府公共项目的各类债务。这类债务不断累积,财政还贷风险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
赵方亮  王波  刘莉 《财会通讯》2018,(3):125-128
自2011年6月审计署公布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果以来,公众就一直关注地方政府债务是否存在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本文试图从相关理论角度寻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依据,通过分析美、澳、日、巴等四个国家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特点及模式,总结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债务预算管理、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等启示,希望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财政增长趋紧,一批地方债将密集到期……地方债风险会不会爆发?目前,审计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地方债务审计风暴。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通报,目前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为15万亿元至18万亿元。但由于各级地方政府都是多个融资平台在同时操作,银行、债市、影子贷款机构甚至单位和个人都成为数量庞大的地方债务借出者。在显性的地方政府债务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地方政府担保债务。  相似文献   

11.
张李小丹  吴波 《活力》2010,(10):34-34
一、国外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处理方法国际上在解决隐性债务问题上.一个基本一致的原则是将其归属于政府、企业、个人的共同责任,不单纯把隐性债务归于政府财政债务。在方法上也是按照这一思路探寻解决隐性债务的基本路径。合理分担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应承担的隐性养老金债务。政府和企业分摊部分可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国有股减持、出售转让国有资产等方式来弥补:  相似文献   

12.
企业资本结构自提出以来,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对象。但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对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在国内却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企业债务方面的研究着重于债务数量的影响,而把所有期限的债务看成是同质的。本文着重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现状出发,研究造成上市企业现存债务期限结构的内因和外因,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涛 《新疆财会》2006,(6):32-33
政府欠帐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基层政府欠帐。年年清,年年欠。而且往往是举新债还旧债,债务越欠越多。基层政府部门欠帐导致饭馆、商店关闭甚至公司无法经营的现象时见报端。以南疆的一个县为例,2005年县级财政收入不足8000万元,清理出的债务高达2.5亿元之多,累计的政府债务比当年本级财政收入的3倍还多。政府各部门的债务已经成为悬在政府领导头上的一把“利剑”。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承担着为地方政府融资的职能。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日益增长,中央政府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引导平台公司实现市场化转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历史阶段性产物,其成因复杂多样,因此,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从企业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脱困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方磊  宋星辰 《价值工程》2019,38(24):54-56
自党的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三大攻坚战"逐步推进,金融风险防范一直都是攻坚任务的重点任务之一。现阶段,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凸显,本文以河南省地方政府整体债务与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河南省近年来的总体债务水平和河南省各地市的债务水平,通过研究分析得出近年来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逐渐加剧的结果,最后基于上述分析从多角度提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麻城市政府对村级债务清理审计工作高度重视,明确了各有关单位的责任。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该市要求全市各乡镇、市财政局、农业局、民政局、农村经管局等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支持村级债务清理审计.为审计组提供审计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刘秀清  郝俭 《河北审计》2002,(10):40-41
政府债务作为政府财力不足的补充,是一种准财政资金,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直接关系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关系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固。因此,加强债务资金管理,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债务资金,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债务风险,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对欧洲甚至全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债务危机的发生有着深层的内部经济原因。文章在债务危机风险模型推导的基础上,对引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内在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下降、单位劳动成本的上升、出口贸易的下降及政府财政赤字的增加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主要内在经济因素。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地方债是地方政府依据政府信用为地方公共物品进行融资的一种形式。多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在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没有直接借贷即发行政府债券的权力,导致地方债长期处于不透明的隐性状态,管理混乱,积聚了一定的债务风险,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一定隐患。2014年,修订后的新《预算法》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发债的权力,对进一步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是世界上地方政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中国也不例外.目前而言,中国各省级政府普遍发行了地方债券,积累了一定的地方债务.关于地方债务的风险的研究文献近些年逐渐增多.地方债务是一个完整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投资者等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所以,地方债务全面的综合性分析就更有必要.文章从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制度等几个角度入手,分析了辽宁省的地方债务风险,为全面分析地方债务提供了一些建设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