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博览》2005,(9):35-35
《环球时报》7月29日刊登陈凤英撰写的“财经时评”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商投资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了大量外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深化企业改革、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有代表性的是用“市场换技术”问题。原以为通过引进外资,能用我国的广阔市场换来西方先进的技术,但实践表明,用“市场换技术”很难。  相似文献   

2.
1992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修改了《合资企业法》,放宽了对三资企业的股权、市场、技术等限制条件。各地也对外资敞开大门,竞相给予优惠政策,甚至采用“零地价”政策,导致外商投资迅猛增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进行一  相似文献   

3.
外资带来经济繁荣,使得中国GDP迅速增加,但中国的GNI(国民总收入)并没有取得与GDP同样的快速发展。中国有可能出现“增产而不增收”、“繁荣而不富裕”的问题。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日前在其《2005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指出。  相似文献   

4.
“限外令”难挡外资热情 2006年7月24日,中国建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即第171号文件),国家外汇管理局随后与建设部联合下发了相关配套措施,规范房地产项下跨境资本流动秩序,遏制外资进一步加剧国内房地产市场泡沫。但从随后的实际情况来看,外资的进入并没有因“设限”而止步不前。一系列的“扫楼”和参股事件表明,“171号文件”下发几个月来,外资进军中国楼市的步伐反而加快了。  相似文献   

5.
外资参与房地产市场在客观上对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矛盾比较突出、法律法规不够键全的背景下,外资持续大规模流入对宏观经济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外资管理的总体思路应该是“疏”而不是“堵”.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和规范外资的投资活动,着重解决法律和监管缺位的问题.使外资服务和服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中国未来会购入更多非美元资产,但不会大量减持美元资产,因为美元资产已占中国外汇储备超过55%,大幅度减持美债将令价格下跌,对中国构成不利影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道路已经越走越窄,而且事实上也不可能换来领先的技术。因  相似文献   

7.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一直是我国政府利用外资的重要目标。八十年年中后期以来,我国政府为鼓励在引进外国资本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利用外资项目的技术含量,曾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方针,近年来,面对大量洋牌洋货冲斥国内市场,名牌国货市场份额纷纷被洋货挤占,外商垄断有关行业,致使国内相关行业的国有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于是许多学倍感我们陷入了“让了市场”而“没有换到技术”的难堪境地。因此,如何正确评估1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方针的实践业绩,事关此战略方针的进一步有效操作和利用外资水平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外汇流失问题与监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捷  陈群 《福建金融》2004,(10):22-23
近年来,外资并购成为在华外国直接投资新亮点,是跨国公司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最有利、最快捷的方式,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分析外资并购中外汇流失问题及成因,认为应从改革注册资本制度、加强政府部门协调、严格中介监管、完善外汇管理等方面入手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9.
“以市场换技术”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上讲“以市场换技术”的前提是中方垄断市场能够控制市场准入,外商垄断技术控制技术转移,在外商的直接投资中包含有先进技术,而且这些先进技术是可以被中方充分消化、吸收的。从市场出让现状看,国际名牌的涌入使我国已有的品牌失去了相当部分的国内市场,并给发展自己的品牌增加了难度。从技术转移现状看,.外商在华投资偏重于技术层次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项目,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很少。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也仅是边缘性技术扩散,中方并没有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已发展成一片巨大的蓝海。”“中国业务的发展规划对全球主要外资机构而言,都处于非常核心的战略地位。”“外资机构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围绕当下和未来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积极推陈出新,抓紧布局。”……近些年,随着金融开放步伐的提速,外资机构也在加快布局中国的财富市场。对于发展潜力巨大的我国资管市场而言,外资银行的进入,无疑有利于引入国际先进资管投资理念,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激发市场竞争活力,促进我国资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环境不理想、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外资还有“禁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必须采取多种策略获取国外先进技术,坚持不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国内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发展比较成功的家电和通信设备制造两个行业的分析,揭示了两行业以差别化、市场细分化为特征的产品或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开发的技术升级过程、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不断改善过程,提出了技术引进是缩短技术差距的阶梯,但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中要趋利避害,并应该认识到“以市场换技术”可以换来比国内先进的技术,但很难换来国际领先技术,更换不来核心技术。灵活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政府、市场和企业的有效结合是迎接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资并购与传统的新建合资企业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快速、便捷。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并购的需求日趋强烈。为规范管理,从2003年底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外商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权威部门官称.一系列法规的出台.使得外商并购国内企业在法律上已没有什么太大障碍,只要不是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禁止的行业,外资都可以并购:政策的优惠使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日见升温,各种相关研讨会、论坛也如火如荼.“迎接外资并购热潮”等声音也时有耳闻,但是这红红火火的场面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心和担忧.  相似文献   

14.
并购是企业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的重要战略性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一个新动向。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市场,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步伐明显加快。但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转轨期,所以外资并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许静 《中国外资》2005,(5):18-20
<正>二十几年来,大批的国际企业不断涌入中国,引入外资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曾经一度高涨的合资热中,中方企业寄望于在引进外资中接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市场操作本领和世界领先的技术,这也是国人一直所希望的。但如今,当我们的企业还在盘算如何通过合资从这些跨国公司手巾分一杯羹的时候,残酷的事实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合资的蜜月期已经宣告结束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国家.而外资并购作为外商在华投资的一种主要形式,近年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成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毋庸置疑,外资并购为我国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对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增强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等方面确实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跨国公司并购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风险,已对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以及民族产业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外资并购我国企业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我国关于外资并购制度方面的完善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自力 《银行家》2004,(3):14-14
近段时间来,我国外汇管理上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投入450亿美元充实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本金,以及即将出台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允许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有条件地批准部分外资跨国公司将自有剩余资金调往境外运作、允许合法移居国外的公民和非居民个人按规定汇出境内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资》的封面文章以“汽车大考”为题,刊登了一组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文章,读后让人感触颇多,二十几年来,中国汽车业在争议中前行,有人说“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让中国汽车损失惨重,还有人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与其费力不讨好地自主研发国产汽车,不如主动放弃整车生产,集中精力生产汽车零部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份额与日俱增.给中国带来巨额的资金、庞大的项目和前卫的技术,还有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成为名副其实的“同盟军”。  相似文献   

20.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利用外资的争论就连绵不断,大约每隔七、八年就会发生一场大规模争论。1980年代初,围绕中国是否应该利用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是否必要展开了激烈争论;1988年前后,围绕外资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中国是否被外资利用等问题,展开了新的争论;1995年前后在“软着陆”期间,围绕着外商投资是否威胁了国家经济安全、垄断了中国市场、挤跨了民族经济和民族品牌等问题,掀起了又一轮大规模争论;从2004年开始,对利用外资的争论再次升温,争论集中在: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是什么、中国是否还应该积极利用外资、中国是否过多地依赖外资、外商投资是否垄断了中国市场、我国利用外资是否存在“拉美化”危险、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是否必要等六个方面(桑百川,高翔,2005)。对于这些问题,我国的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立足于中国利用外资的目的。如果外资流入符合我国引资的基本目标,则在控制其负效应的同时应继续支持鼓励;反之,则可以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甚至加以适度限制。那么,我国目前吸引外资的目的何在呢?一、中国引资政策目标的调整回顾我国1979年以来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