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项启源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先后提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十几年来我们遵循这一方针,在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的改革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新矛...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一、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按劳分配是经过多层次实现的 1、社会主义商品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在社会主义商品条件下,劳动者的个人劳动,不是直接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构成存在的。个人劳动要成为社会劳动中的份额,必须经过多次转化,如果不考虑企业内部的分工情况,这种转化必须经过两次。即:由个人劳动先转化为企业集合劳动;再由企业集合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种主要分配方式。因此,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搞清楚市场经济和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它本身不具有社会属性,但它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市场经济,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下述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阶段,如何有效地贯彻好按劳分配原则,目前在理论上、实践中都未很好解决。近年在有关问题的讨论中,曾提出过不少好的见解和措施,如有关工资和效益挂钩问题,如何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等等。但这些观点大都是从微观角度考虑问题的,其缺点是,只考虑了企业与职工之间、不同劳动者之间等局部的或微观方面的劳动与分配关系,忽视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制约按劳分配落实的许多复杂的宏观经济因素和条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 维护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如同维护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一样,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当前,深入研究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特点,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是在产品经济中实现的,这种按劳分配具有下述三个特点:第一,分配的依据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时间。在马克思设想的资料公有制,社会成员之间的地位完全平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来进行的,由于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已不存在,劳动者的个人劳动直接表面为社会,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衡量,劳动时间是计量每个劳动者提供劳动量的尺度,根据这个尺度进行消费品的分配。第二,分配的主体是社会。由于全社会实现了单一的公有制,其它经济形式已不存在,全社会是一个大工厂,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属于宏观层次,社会是按劳分配的腐朽,社会可以采取统一的方法进行个人消费的分配,按劳分配的的实现形式是单一的。第三,实现的媒介是没有价值的劳动券。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社会公有的生产中,“生产者会得到纸的凭证,以此从社会的消费储备中,取走一个与他们的劳动时间相当的量。”。这些凭证不是货币。它们是不流通的。(《资本论》第2卷第397页)因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结束后,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备中领得相应的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昨,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来。 相似文献
14.
15.
许国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94,(3):10-14
多劳多得与按劳分配是二种不同的分配原则,具有五个文献的重要差别。根据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实际,我国只基本具备实行多劳多得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多劳多得属于能在全社会通行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6.
18.
19.
从按劳分配的本质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出发,世界范围的实证分析未能支持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的比例范围相等的假说。既然二者的比例范围并不相等,则完全有理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局部阶段突破所有制教条的束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提升经济效率,并且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看,局部阶段民营经济为主体与整个阶段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不矛盾。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单一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