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本文以跨国企业投资中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分配为中心,构造了一个博弈分析的理论框架,对投资与引资行为的互动关系、东道国的外资政策和实施进行有效解释,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跨国投资理论。此外,本文还用该模型对我国近年来外资优惠政策的演变及未来的调整方向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并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市场竞争、东道国引资政策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谢建国 《经济研究》2007,42(6):87-97,130
在一个两阶段古诺竞争模型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东道国引资政策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转移取决于东道国市场竞争程度、本地企业的模仿能力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成本。在东道国企业模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低技术的直接投资将损害东道国企业,从而降低东道国的国民福利水平;文章同时研究了市场竞争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东道国来说,维持一个适度有序竞争的国内市场,同时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进行有选择地甄别与吸收,比单纯的竞争战略更有利于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  相似文献   

3.
朱敏 《财经研究》2006,32(1):44-52
市场开放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直接投资,也引致了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竞争的问题。文章构建一个基于比较优势的策略选择模型,来分析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市场竞争的策略选择。文章得出结论是:跨国企业依托自身技术优势,选择技术领先战略,侧重高端市场的竞争;而东道国企业依托自身的规模优势,选择成本领先战略,侧重低端市场竞争。最后文章用聚类分析对中国彩电市场中外企业的竞争做出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4.
CAFTA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引资竞争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蓬勃增长。随着大量外资流向亚洲新兴发展国家,CAFTA的引资效应也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这种情况可能会对中国与东盟(区内两个最大引资经济体)引资竞争产生影响。文章比较了中国与东盟的对外引资现状和特点,结合全球FDI趋势和CAFTA对外引资效应,探讨中国与东盟的对外引资竞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案件中所涉外商投资企业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我国现有引资政策存在不足:以政府为主导,造成盲目投资;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使外商投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生产要素价格进入市场。笔者认为应当取消外资优惠待遇,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外商向服务业投资。  相似文献   

6.
钱春海  韩燕 《当代财经》2007,(3):96-101
通过构建一个以东道国利益为核心的博弈理论分析模型,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对跨国企业投资与东道国政策选择之间的均衡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东道国外资优惠政策的最优水平与资本缺口的大小以及对外资需求的迫切程度成正比,与投资环境的优越程度成反比.因此,对于东道国而言,外资政策应朝向合理、有效且注重优化投资环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竞争政策、竞争法的关心度也明显提高.作者力图通过法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竞争政策、竞争法的目的、规制对象、规制的设定方法等诸问题进行解剖、分析,以阐明竞争政策、竞争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9.
青岛市韩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青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已成为韩国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城市。青岛与韩国合作的重点开始由过去单纯的招商引资和经贸往来,转向全面营造最适合韩国人投资创业、居住生活的社会氛围,打造对韩招商的国际化仿真环境。青岛与韩国的全面合作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向着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并表现出一些新的值得注意的趋势。在此情形下,引资政策也需适应新的变化并作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与引资政策:一个悖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立 《经济评论》2006,(3):71-75,9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呈现出“超前”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按照“两缺口”模型,这种态势说明中国没有引资的必要,但中国目前却成为世界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同时又跻身于资本净输出国行列。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超前”的国际收支结构还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因此我国引资战略应在外商直接投资结构、形式和政策上作相应调整,以实现国际收支结构的合理转型。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东道国市场集中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库诺特数量竞争的扩展模型,就跨国公司对发展中东道国市场集中效应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集中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指出在我国市场结构表现为低集中、分散竞争的形态下,促进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可以作为实现市场适度集中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为防止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上形成垄断地位从而采取不利于市场有效竞争的垄断行为,提出了引进"寡占反应"型跨国公司投资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垄断竞争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市场结构,而广告则是企业实施差异化策略和获取市场势力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的运营实践中。然而,营销学并没有解释广告对企业的影响力度。为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垄断竞争中的广告行为给予解释,分别探讨了最优广告费用的求解、广告对企业的长期影响、信息不对称下的广告策略,以及广告的福利效果,以期对垄断竞争中的广告行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14.
行为经济学对风险投资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松林 《当代财经》2005,(2):107-109
行为经济学已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并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金融学中,目前这一学说正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热门领域。在此,本文通过借鉴行为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在对风险投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投资者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认知偏差的角度出发,着重对行为经济学在风险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周其仁,1996),人力资本的载体是有意识的劳动,因此人力资本比物资资本更加复杂和微妙。本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内,从产权、交易费用和契约的角度阐述人力资本的特性,并认为这些特性与激励制度、项目责任制、企业规模、劳动合同等企业现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traces the idea of Capital from Adam Smith to modern times and shows how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Capital give rise t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economics and the range of problems that can be investigated. A structural, as opposed to a stock, approach to Capital is shown to be more conducive to a studies of business institutions and practices, and to rules, institutions and standards in a changing world.  相似文献   

17.
治污手段的经济学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的治污手段主要有管制、课税、污染权交易三类.本文在比较分析各种治污手段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治污手段的优化选择模型,并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从而确定各种治污手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它们对于我国治污选择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侯茜 《经济师》2003,(6):58-59
文章首先阐述了资本外逃的概念和危害 ,指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法律研究的重要意义 ;其次简单探讨了我国资本外逃的途径 ;然后重点分析了造成我国资本外逃的法律原因 ;最后在比较了俄罗斯的资本外逃对策后 ,结合中国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9.
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推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调整需求结构,调整供给结构,调整要素结构。文章从供给和需求两个作用力分析市场的产量及产品的社会价值,对政府鼓励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社会产量与价值最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技术研发投资的最优化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并使得各类稀缺资源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使用,资源要素的替代性进一步增强。各部门和地区根据自己的资源要素特点发展经济,加大创新投入,重视新能源发展,通过新能源引领的产业革命逐步实现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走内生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A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is conducted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mong several domestic and foreign firms in one country in relation to a change in the domestic firms' cost parameter, which could be technological, export subsidy or tax, or pollution tax rate. The general result is made more transparent for some simple cases. The effects of entry of a new domestic firm a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