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洪雅县张村公社,总面积7.5万亩,8个大队,31个生产队,489户,2,573人,耕地1,780亩(不包括开荒地),人平0.7亩.山高坡陡,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林业资源丰富,有林地4.4万多亩,人平17亩;荒山1.8万多亩,人平7亩.过去由于单一经营粮食生产,毁林开荒2万多亩,人平口粮却不到400斤,人平分配收入只有50—60元.全社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劳力大量外流,最多的一年搬家下山的达130多人.1980年8月,经上级批准,这个公社试办了林工商联合企业,实行"以林为主,林  相似文献   

2.
城口县燕麦公社地处高山。境内坡陡谷深,交通极为不便。全社612户、3,108人,耕地1.54万亩,人平4.95亩。燕麦公社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大面积毁林开垦,把已经成材的树木砍倒烧毁作肥料,对林业资源浪费极大。原始的刀耕火种,亩产粮食仅102斤。当时,他们靠毁林开荒,把耕地从4,OOO多亩扩展到1万多亩的广种薄收法,使粮食总量增加,成为县上由穷变富的典型。三年困难时期,紧靠燕麦公社的巫山、开县农民,也投亲靠友赶来入户,更加速了毁林速度。  相似文献   

3.
万源县玉带公社柳林坡生产队,地处大巴山区,有19户,111人,总面积3千余亩,耕地149亩.五十年代初,这里林木繁茂,山泉长流.经过1958年的大砍树,以及后来连年开荒种地,弄得山秃坡荒,泉断涧枯,地瘦人穷.干部、社员总结了经验教训,从1964年开始,就改变过去的错误做法,从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奋发建设自己的家乡.二十年来,他们坚持建设基本农田,把不宜种植粮食的陡坡地逐步停耕还林还牧.全队粮食耕地由原来的600多亩逐步缩减固定为149亩,并坚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实行科学种田,加上近几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因而粮食  相似文献   

4.
实行大包干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要求科学种田的自觉性空前高涨。洋河公社在地、县农业科技人员的协助下,经过探索,摸出了建立科技户,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行科学种田的有效途径。现在,全社共有科技户106户,分布在14个大队。据其中40户统计,15%的小麦亩产达到600—700斤,10%的户达到700—800斤。由于科技户的带动和影响,1982年全社21,200亩小  相似文献   

5.
旺苍县国华区天星公社,地处高山,幅员10万多亩.从1971年以来,该社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生产.目前全社荒山荒坡已基本绿化,有林面积巳达48,300多亩,占幅员的47.4%,增加1.9倍.去年粮食总产达到397.7万斤,人平711斤.全社林副产品等多种经营及家庭副业收入33.9万元,占总收入的42%.由于林业生产发展较快,该社曾先后被评为省、地、县林业生产的先进公社.这个公社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主要是因为能坚持不懈地在"停、改、提"、"育、植、管"、"栽、种、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通渭县陇阳公社水池大队申家山生产队,地处县城东北的半干旱山区,海拔1,950米至2,200米。全队共28户,154人,有耕地1,400亩,人均9亩。 过去,这个队长期走的是单一种粮,广种薄收的旧路子,林牧副收入总和还占不到农业总收入的10%,而粮食产量却低而不稳。以1970年至1979年十年为例,粮食平均亩产只有86斤,社员人均口粮常在300斤以下。十年间,全队共上交公购粮3.4万斤,而吃国家回销粮5.9万斤,领救济款3,000余  相似文献   

7.
一、退耕还林工程取得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遵化市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六年来共增加有林地面积12.8万亩,其中退耕造林4.8万亩,荒山造林6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受益退耕农产2万多户.森林覆盖率达到52.4%,比工程实施前增加4.9个百分点.建成了"优质核桃生产基地",面积达2万亩,进入盛果期后每亩可产干核桃400斤,每年产值可达6400万元.  相似文献   

8.
便仓公社共有20个大队,182个生产队,8,666户,35,632人,集体耕地面积5.45万亩,其中粮食3.2万亩,棉花1.68万亩。近几年来,我们狠抓了“三不欠”(集体不欠国家、集体不欠社员、社员不欠集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续。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经营管理工作紧——松——紧,超支欠款就会降——升——降。1965年,全社粮食单产476斤,社员人均收入45.3元。但由于当时  相似文献   

9.
山区社队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加速发展商品经济?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小桥公社进行了一番调查。 建瓯县小桥公社地处闽北山区。全社有5,548农户,32,298口人,8,916个劳力,总面积为44.6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6,620亩,山地35万亩。这个公社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1978年全社粮食、木材、毛竹、笋干、茶叶、柑桔、松脂、油茶、山苍子、猪、禽  相似文献   

10.
今年初,到昆明市郊官渡区龙泉公社,就人民公社经济管理体制问题,作了一段时间的调查。龙泉公社生产搞得较好,社队三级经济都有一定程度发展,粮食亩产在800斤以上,总产达2,000万斤以上,每年对国家贡献400万斤以上,社员口粮也在400斤以上。这里人多地少,平均每人耕地不到1亩,但约有1/3的劳动力从事工副业生产,全社总收入达800万元,平均每人收入237元。全社包括50个自然村,6,259户,29,512人,分为18个大队,70个小队。10年前由于盲目并队,大队和小队的规模都比较大,去年8月以后,大部分生产队实行了小组责任制,对于规模大所造成的一些管理上的问题有所改善。但公社干部认为,推行小组责任制工作粗糙(例如超产奖励是奖工分还是现金,农业生产搞超产奖,而没考虑到工副业奖的问题)。农村经济政策贯彻不好和生产增长缓慢的原因,他们分析主观上怕政策多变,推行新的管理办法要等等,看看人家搞了再搞;加上管理水平低,不知道怎么搞经济管理;在客观上是现行公社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1.
吴江县桃源公社,地处江苏省最南端,与浙江口乌镇毗邻,平均每人只有1.1亩耕地。近年来,江浙一带有些社队实行“双三制”以后,地力出现衰退,成本提高,产量下降,桃源公社连续10多年全部实行“双三制”,土地却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成本相对降低,收入越来越多,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比如,1981年,苏州地区大多数社队都因灾减了产,桃源公社却又一次夺得了全面丰收。全社粮食总产达3,074万斤,  相似文献   

12.
贫穷落后的山西省神池县韩家洼公社,实行大包干后的1982年,农业生产取得显著的成绩。全社粮食总产495万斤,比上年增长72%;油料总产180万斤,比上年增长1.68倍;人均收入404元,比1978年翻了三番还多。 韩家洼公社没有什么矿藏资源,交通相当不便,多种经营也不很发达。那么,他们是靠什么在较短的时间内富裕起来的?干部群众说得好:一靠党的政策,二靠胡麻、豆子。1982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随着国家建设的需要,人口的增加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黑龙江省开垦了8,140万亩荒地,使全省耕地面积净增约4,140万亩,达到12,686.8万亩。由于耕地扩大和单产提高,到1978年止,全省共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139亿斤,除供应省内需要外,纯上交国家647亿斤,平均每年上交22亿斤。无论是完成粮食征购任务,还是按人平均生产的粮食,在全国都是第一位。贡献很大。为加速黑龙江省的商品粮基地建设,1974年国家决定进行有计划地开荒,截至1979年共开荒1,831万亩,国家投资48,886万元,生产粮食15亿斤。1979年省委又用国产农业机械建立  相似文献   

14.
家垦部最近召开的全国国营农牧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会议,是一个充满了革命干劲的生产跃进会。根据参加这次会议的四百多位代表所提出的指标,今年农垦系统的国营农牧场要开荒1,500万亩(比原计划700万亩跃进了一倍多: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开荒的总和还多100万亩),生产粮食30亿斤、棉花100万担、大豆4.5亿斤,出售肥猪40万头,以及其它农畜产品,生产总值要达到10亿元以上(也相当于过去五年的总和),计划利润也从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木本粮油生产基本情况我国食用木本粮油树种繁多,分部较广,栽培历史悠久。主要木本粮食树种有栗、枣、柿,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各省平原、浅山、丘陵区的500多个县,这是我国最大的木本粮食产区。解放初期我国木本粮油种植面积为600万亩,到1980年已发展为1,080万亩。其中,板栗430万亩、枣360万亩、柿390万亩。1981年木本粮食总产量达19.1亿斤,其中,板栗1亿斤、鲜枣8亿斤、鲜柿10亿斤。我国木本油料树种主要有油茶、核桃、椰  相似文献   

16.
难点之一:组织粮源所需资金按照“此增彼减”方式发放调销贷款难实行。湖北省姊归县2001年退耕还林面积将达到6万亩,按照政府制定的退耕还林补助粮食方案,补助粮折合大米441万斤,而姊归县的大米绝大部分要从外地调进。在国家对每斤粮食补助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企业调粮肯定要选择价廉物美的粮食,而现行的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17.
清水公社在北京郊区西部灵山脚下,海拔500公尺以上,无霜期约160天左右,是个纯山区。 全公社每人平均一亩半耕地,30亩山。解放后,特别是合作化以来,山河面貌初步改观。农、林、牧、付各业有所发展。1957年粮食总产181万斤,1966年289万斤,1974年达到314万斤。最近四年一直停留在250万斤至280万斤的水平上。干鲜果品总产一直是80-90万斤,养猪养羊也有增长。总收入由1968年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辽阳县的西南边缘的唐马寨公社境内四河五坝,土质肥沃。全社有二十个一大队百三十九个生产队,四万五千口人,十万零五千亩耕地。解放前,这里是“九河下梢,十年九涝”,多灾低产的穷地方。解放后,全社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农业仍是单打一从事粮食生产,而且粮食产量不高不稳;多种经营很不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依然贫困。党的三中全会以后,辽阳县委在认真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同时,提出了如何把以农田建设为主的农业,改变成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农业。从一九七八年开始,该县县委在唐马寨公社搞了坚持以粮为主,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加快富起来的试点,取得较好成果。一九八一年,全社粮食总产达到七千三百零五万斤,比一九七七年增加了二千七百八十六万斤,增长百分之  相似文献   

19.
我场自1955年2月开始筹建,4月份正式转入生产,三年来逐步扩大了耕地面积,生产了大批商品粮食与工业原料,并积累了资金,做到了连年生产盈利,基本上达到了上级党与政府对国营农场的要求。三年的大体情况是:1955年耕地面积39,078亩,生产粮食1,130万斤,皮棉12.8万斤,油料3.7万斤,上交利润23.3万元;1956年耕地面积58,721亩,生产粮食1,990万斤,皮棉54.2万斤,大豆24.4万斤,油料61.5万斤,上交利润38万元;1957年耕地面积73,890亩,生产粮食2228.5万斤,皮棉90万  相似文献   

20.
凤阳县属于江淮丘陵。全县土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浅山63万亩,岗丘183万亩,平原32万亩,湖泊9万亩。包产耕地108万亩,其中旱地65万亩,占60%;水田43万亩。全县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均耕地2.3亩。 在历史上,凤阳是逃荒要饭的穷地方,解放后仍是安徽有名的低产区。三中全会以后,凤阳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面貌发生巨变,粮食每年增产一亿斤。 1979年,全县粮食总产4.4亿斤,比历史最高年产量的1977年增20%,油料总产1,250万斤,比1977年增2倍,人均收入150元。1981年粮食总产6.4亿斤,油料3,715万斤,分别比1980年增28%和80%,人均收入297元。1982年预计粮食总产7.1亿斤,比1981年增11%,人均收入可达340元。国家年征超购粮食任务为5,400万斤,油脂任务为70万斤,1979—1981年全县共交害4.4亿斤粮,1,595万斤油。今年可交售粮食2.6亿斤,油脂800万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