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财政政策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我国连续几年采取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取得了成效,自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有效增加了国内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巨大成绩是举世公认的,这是我国主动、自觉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一次成功尝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最大弊端在于妨碍市场化改革进程,淡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因为政府宏观调控具有扩大经济职能和活动范围的冲动和需求,另外,在实施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政府是以国债的大量发行和财政赤字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土地资源作为各行业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针对该问题,首先从市场失灵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效果欠佳的角度分析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其次,运用IS-LM模型探讨了土地政策如何与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相配合,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目标;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财政手段是政府实行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无论是从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还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我们都可以看出财政手段在调控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与金融手段等不同之处在于,财政手段调控经济运行有其本身的特点:一是直接性,即财政政策是由政府...  相似文献   

4.
财政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和任务.未来中长期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着力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财政政策要与农村金融政策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5.
当前,物资储备调控作为国家干预"市场失灵"、实行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物资储备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当政府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稳定市场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力度不当或难以应对经济滞胀等复杂情况时,物资储备调控如何发挥好自动稳定器作用,已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深思.入世后中国宏观经济失衡情况较为复杂,通胀和紧缩交替出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价格大起大落,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效果不明显,更体现出加强物资储备调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不断融入WTO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空间将越来越小,政府可供调控的资源也随之日益减少。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事实上土地已成为政府手中为数不多的可作为宏观调控工具的重要资源,因此,加强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的研究将显得日益重要。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工具,不仅可以增强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是一个重要的创新。在国际上,例如韩国、日本,以及美国在克林顿任职期间,也非常重视将土地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工具。但是,现行国土资源管理的内在基础与外部…  相似文献   

7.
土地财政是地方财政重要来源。房地产业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房地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有助于国家经济建设转型升级。土地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为保证国家房地产业良性健康发展,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发挥土地财政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引导和协调功能,协调国民经济增长与房地产业发展,从根本上保证房地产业健康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4次周期波动,国家实施了5次宏观调控。与前4次宏观调控相比,第5次宏观调控所运用的政策手段更为丰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土地政策首次成为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第三个宏观调控的手段,表明土地政策已经上升到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同一高度,国有土地的管理职能由一般的土地供应管理上升到宏观调控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4次周期波动,国家实施了5次宏观调控.与前4次宏观调控相比,第5次宏观调控所运用的政策手段更为丰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土地政策首次成为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外的第三个宏观调控的手段,表明土地政策已经上升到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同一高度,国有土地的管理职能由一般的土地供应管理上升到宏观调控的高度.但是,在具体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而导致一些使宏观调控效率低下或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战略措施来增加粮食供给能力,以有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研究阐述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及意义,从政府执政绩效考核问题、政府土地政策问题集政府财政税收问题等角度深入剖析人口发展视域下政府治理粮食安全政策体系的若干问题;给出建构与粮食安全挂钩的政府绩效考核模式,完善以粮食安全为导向的政府土地政策及创新以粮食安全为导向的政府财政政策等有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包节 《农业经济》2015,(6):15-16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战略措施来增加粮食供给能力,以有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研究阐述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及意义,从政府执政绩效考核问题、政府土地政策问题集政府财政税收问题等角度深入剖析人口发展视域下政府治理粮食安全政策体系的若干问题;给出建构与粮食安全挂钩的政府绩效考核模式,完善以粮食安全为导向的政府土地政策及创新以粮食安全为导向的政府财政政策等有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土地政策:中国第三种宏观调控措施──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乌杰谈土地宏观调控本刊记者冯广京  我国的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发展健康与否、成功与否、持续与否、效益高低,与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关系密切。在加强金融、财政政策调控的同时,必须加强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13.
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来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助于丰富、完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探讨了土地政策能够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运用SWOT分析法,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特殊国情特殊发展阶段的特殊选择。对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在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则是特殊阶段的特殊选择。也就是说一旦中国的市场机制完全建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资金用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国债政策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很大作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实施国债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防止国债规模过大所带来的风险,避免陷入财政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6.
国债政策作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意图结合,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发挥了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职能。本文选取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三个主要国家(英、法、德)的国债规模进行比较,以期对我国国债政策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但增长的难度增加。通货紧缩将继续抑制消费需求的扩大,国际因素使出口形势十分严峻,推动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将是投资需求。因此,国家必须采取更为灵活、更为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国家财政政策调控的余地已明显缩小。如果说,1998年我国GDP78%的增长速度,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的话;那么可以说,要实现1999年全国GDP预期增长7%左右的目标,各级地方政府发挥地方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至关重要。上海今年GDP预计增长9%左右,…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当经济启动后,政府财政支出就应相应减少.实践证明,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特定任务适时相应地调整财政政策是非常必要的.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势在必行.由"积极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财政政策"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9.
经过6年多的实践,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并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后的又一重要调控手段.国土资源部在严把土地闸门的同时,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形势,确定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方向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宏观调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作用。只有正确的政策和合理的干预,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农业宏观调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观点,现将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农业宏观调控的内涵关于农业宏观调控的内涵主要有两种表达:第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下的农业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自觉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并主要通过市场,对农业生产和流通进行主动调节的一种政府行为,是政府干预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策二种观点认为,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