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素质培养,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适应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借鉴国外农民工培训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农民工的素质培训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国家立法和企业的参与,建立行业专项基金。通过政府相关政策的制约,鼓励、诱导企业和农民参与培训。让农民真正享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力。使农民工自觉接受培训,达到施工企业素质培养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阻力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以往的研究是基于“二元经济”模型下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劳动力个体行为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因此不能解释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逆向”流动现象。而本文利用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劳动力逆向流动的阻力模型,研究结果认为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七方面是“民工荒”的微观成因,为了妥善解决民工荒问题,我们应当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规范员工行为、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关爱农民工心理健康等。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对人口流动模型的研究,刘易斯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理论,托达罗提出了在农村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的理论.国内的很多学者认为,将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惟一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从劳动力群体的转移和个体转移两个角度出发,并由此形成了不少理论学说,包括宏观视角的刘易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托达罗的乡村—城市劳动力转移模型、乔根森二元经济发展模型以及微观视角的贝克尔家庭经济学、斯塔克新迁移经济学、博格的推—拉理论模型、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等。探索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研究,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解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问题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自2001年陆学艺、王春光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①”的概念以来,学者们掀起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热潮.本文将国内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概括为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整体状况、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建议等几个方面. 一、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分析 学者们都认识到了农民工的代际分化,认为我国的农民工已经分化成为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两个不同的群体.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不断成熟的阶段,国内学者对我国30多年来劳动力流动的阶段进行了梳理,对流向变动的地区、行业、个人特征进行跟踪分析,对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宏观政策进行了反思,并对引导农民工合作创业的服务体系进行了探讨。国外学者较早进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力模型研究、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体系研究和农村劳动力回流合作创业研究。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流向变动呈现出新特点,因而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向变动在行业、年龄、地区上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探讨劳务输出地区的流向动力模型,加大研究的统计分析力度,为农民工的流动和政府的引导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昌忠泽 《经济前沿》2009,(10):58-64
新农村建设中的投融资体制问题是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于“新农村建设”,国内学者关注的问题主要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究克“新”在何处等;国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农业投资顺序、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村金融组织与金融市场效率等方面;国内研究成果则大多集中在农村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农村投融资体制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农村金融抑制及金融发展范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模型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除了到期日之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收益率与期限之间的关系.国外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传统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探讨了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及其形成原因.而现代的理论研究则通过建立定量的模型来描述利率的随机动态特征,并运用相关的数据对这些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借鉴国外的成熟理论,国内学者也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研究,但尚不够深入,因此对其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以理论与现实相对比的手法,基于北京市农民工培训的实地调查,研究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的角色现状。根据国外成功经验和国内政策预设目标角色,通过实证调查得到现实角色,并将二者加以比较和分析。结论显示:现实角色与目标角色的大致框架基本一致,但细节上存在法律和市场机制缺位、直接参加培训和编写教材越位等问题。解决对策应从政府角色的定位纠偏入手。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党和国家正式将农民工职业培训提上议事日程,2004年3月,农业部等6部委正式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5年,广东省全面组织实施“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三农问题”的矛盾。作为农民工集中的地区,广州地区更全面了解当前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状,从而更好的实现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1.
常志有  郭雪莲 《经济师》2007,(5):186-18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农村劳动力合理有效的转移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主题,介绍了西方主要经济理论观点和国内研究现状,并用文献统计法,对国内2000年以来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十大研究内容进行了综述和简评。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3年和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的社会融合调查数据,应用扩展probit模型分析了政府培训对农民工自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培训能够促进农民工自雇佣概率显著提高14.2%;相对于雇主型自雇佣,政府培训更有助于促进农民工自主经营型自雇佣;政府培训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工技能型人力资本直接促进农民工自主经营型自雇佣,而且可以通过增加农民工在流入地的社会资本间接促进农民工雇主型自雇佣;政府培训对农民工自雇佣的促进作用具有普遍性,但对女性农民工和低学历农民工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随着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政府培训对农民工自雇佣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政府培训是改善农民工自雇佣市场表现的有效途径,且对改善职业层次和声望都较低的自主经营型自雇佣农民工的市场表现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政府部门应继续大力开发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多形式高质量就业,从而助力“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张霞 《时代经贸》2012,(20):248-248,255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有效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成功实现有效转移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基于喀什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培训基地、启动培训需求、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是加强喀什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国家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文章认为这些政策支持是外生因素,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因素和长久之策,而提高劳动力素质关键在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目标下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峰 《经济师》2008,(3):165-166
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教育培训参与率低、转移前教育培训工作进展不平衡、教育培训的需求量大是促使我国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要原因。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教育培训评估机制,积极动员大学生参与到农民工教育培训之中去,要合理引导农民工自我教育培训等,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跨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这也是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跨尺度、跨区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格局的一个重要方式.文章从当前的“城市农民工”现象分析了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民自身生活提高,迁入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迁出区生态环境改善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作用,并从“区域”视角分析了“地方权利边界”对农村人口转移的“机制性”限制,从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资源约束及城市发展空间约束等分析了城市化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客观限制”.文章提出,在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区划框架下,应通过加大中西部农村教育支持,提高农村人口人力资本水平,从长远考虑实施教育移民战略,改革区域性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在中国东中部地域扩大重点开发区范围,积极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化解城市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限制,从而在实践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待转移和城市“民工荒”问题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出现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农民工权利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分不开.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要妥善解决上述矛盾,应当着重促进农民工素质的提升并且加强农民工的权利保障,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出现的“半城镇化”现象逐渐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民工“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问题使得城镇化进程停滞不前.“半城镇化”导致我国内需潜力无法有效激发、农村三留人口大量存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等;我国户籍二元体制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工进城后难融入是产生“半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农民工群体.关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问题,国内众多学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趋势、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如何缩小这种收入差距等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