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与合作》2003,(3):78-79
“可气的是Cisco一方面不公开‘私有协议’,还不断地向用户鼓吹它的‘私有协议’多么好。”——网友w200054(前华为员工)  相似文献   

2.
此案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双方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华为的竞争态势对思科构成一定威胁,中美关系、跨国诉讼等因素起了很大作用。但我们认为,此案进一步揭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竞争的新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  相似文献   

3.
历史总是充满了惊人的讽刺!今天,思科将华为推上了被告席,可是我们分明看到:真正坐在被告席上的却是现在正失去创新活力的思科,而原告恰恰是历史上曾经充满创新活力的思科和今天同样充满创新活力的华为!今天失去创新的思科,终于不得不将自己“用于防御目的”的专利,当作了打击后来者的进攻武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如果网络厂商不愿公开自己的标准,这一标准也就变成了“私有协议”。掌握着互联网游戏规则的IETF眼下却成了思科手中的傀儡。挟“私有协议”以标榜创新,这既限制网络最基本原则——互联互通的达成,也从反面证明了扼杀创新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6.
“我们如果过分依赖厂商的‘私有协议’,那么统一的规范标准就难以建立,其他厂商由此将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垄断局面也无从破解。这一问题目前已在思科诉华为案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7.
思科利用“私有协议”在公共领域——通信网络中的作为,好比把院子外原属于公共用地的那一块,修上路,然后圈进自己的院子里。  相似文献   

8.
虽然上面刚说了“官司毕竟是官司”,但我更认为这个官司的“象征意义大于实体意义”。  相似文献   

9.
就在思科携“私有协议”打击对手,谋求暴利之时,“私有协议”的合法性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甚至国家的质疑。好在形势的发展并不如思科所期待的那样,最终的结果将会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投资与合作》2003,(3):17-31
从思科起诉华为,到河北省政府采购招标的风波,背后的始作俑者皆为我们以前所陌生、而未来中国必须熟悉和面对的“私有协议”及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引致的垄断问题。作为即将全面进入高技术领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过程中.不但要认清“私有协议”及各种国际规则体系的本质,更多的要参与到对那些不公平国际规则体系的声讨与维权中去。而我们呈现给读者的这一报告.就是这样的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12.
放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来看这个知识产权案,留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对胜或败的猜测,更多的是所引起的警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美两国信息产业代表性公司,思科与华为的正面冲突,一开始就超越了单纯公司间的所谓“侵权”与“反侵权”的法律冲突,透过繁杂的表象世界,我们认为。思科与华为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预演了人类进入知识社会后全球范围内市场霸权和新兴力量之间的冲突与危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在的无线通信用户已超过美国,且仍以比美国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先进技术,致使思科这一世界领先的通信设备商不得不求助于律师,以捍卫自己早已过时的知识产权,而不是在领域前沿通过它所标榜的不断创新来进行竞争。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思科公司在美国状告华为,21项诉请都是以华为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为由。  相似文献   

16.
政策制定者考虑问题,如果聚焦点是“国富”,就要兼顾四个方面,不能光考虑其中一个因素的最大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知识产权绝对化的根本理由。  相似文献   

17.
以下内容是Cisco的人员提交给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一份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8.
思科之诉     
将专利诉讼作为阻击竞争对手的手段,对美国高科技企业来说,是一种惯用的手法。从佳能到美能达,从松下到三洋,几乎所有的日本巨头都曾成为美国企业诉讼的目标。以至于美国《法律时报》把“知识产权律师”定义为最热门的职业。这样的专利诉讼其实并非针对日本企业,因为美国各大企业之间的诉讼也从未停息。这是领先者对于咄咄逼人的后起之秀通常的防御措施,对于被起诉的企业来说,这或许也算是一种致敬。  相似文献   

19.
1.思科之意不在打,而在于遏制和牵制。进攻是手段,佯攻是筹码,现在的思科需要这样的筹码。2.思科与华为的较量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开放环境下的全球化商业竞争以及中外利益板块之间的碰撞将是一场旷日持久、愈演愈烈的商业战争和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建设的标准、规范也日趋成熟,国际、国内成立了许多标准组织和论坛,网络标准和规范现在已经具有了很好的系统性、完备性。但是,在现有的网络建设中,由于制造商的引导,存在着许多使用非标准协议的情况。非标准协议,也叫“私有协议”,这种协议是未经国际(或国内)标准化组织批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