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健 《理论观察》2023,(3):46-49
一是从时间维度总结自建党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的宝贵经验。二是以空间维度从学理的角度探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作用和意义。三是从现实价值角度论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家治理的新形势,结合国内外历史经验,在我国党和人民不断进行建设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对于国家治理的架构体系和综合治理能力作出了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战略选择,这是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对其作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在治理的过程中,提高治理国政的能力与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过程中 ,现代民族国家尤其是后发展国家面临着“去中心化”的威胁 ,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国家认同与国家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对公民而言是认同危机 ,对国家而言则是安全危机。为了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后发展国家不得不同时完成构建民族国家和融入全球社会这两大任务。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新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是目前我国全面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文章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两个重要组成内容即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介绍,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历史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我国新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逐步迈向小康社会,正在努力推进着自己的现代化目标。新形势下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目标。因此,如何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适应新的市场经济需求和应对新的国际化变革,是政府当前急需解决和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从分析当前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中国政府国家治理的形势和缺陷,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何阐释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深层法理,督促国家机关有效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是中国环境法亟需解决的理论与实践课题。陈海嵩教授所著《国家环境保护义务论》立足于环境法与公法学的交叉研究,围绕"国家环境保护义务"这一主题,从历史、理论、现实三个维度对该问题进行系统考察,是中国环境法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7.
李壮 《理论观察》2015,(3):17-18
从十八大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来看党和国家已将新常态背景下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治理推向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这一发展战略的合理选择.然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须认清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法治是随现代国家产生而成长的,故以现代国家建构进程的历史视角考察法治的角色和作用对认清法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进而反观当前中国情景中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诉求及其实现所面对的三大梗阻:礼治主义—伦理治理、革命主义—运动治理、官僚主义—权力治理.最后,借鉴西方法治经验探讨依法治国如何破除梗阻走向法治中国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福山在《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一书中提出:一些软弱无能的国家或失败国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严重问题(贫困、艾滋病、毒品、恐怖主义等)的根源。在西方政治学界抨击"大政府"的主流观点之下,福山又提出了在这些失败国家加强"国家能力"建设的思想,即"国家构建"的核心不是"国家职能"的减少,而是"国家能力"的加强。这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政府进行深化改革的阶段,这对于当今我国政府在重新审视国家的能力强度和国家的职能范围大小的关系问题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治理的内涵,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概念,本文归纳总结了当前学者对国家治理概念的研究,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学者对这一概念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朱豪  邬昊洁 《中国经贸》2013,(22):272-272
国家审计基于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发展,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审计事业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论述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辩证关系,分析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有效发挥作用的途径,努力实现国家良性治理。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进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使我国实现了由法制到法治的转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及现存的法律制度的限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对依法治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来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  相似文献   

13.
为增进对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缘起的理解,本文利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2002—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多个角度使用多个指标衡量国家金融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仅使得企业和家庭等微观经济主体金融化,还对国家金融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原因之一。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发展中国家金融化主要是为规避发达国家溢出的或者国内经济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发达国家并非如此,而是为攫取其他经济体的利润。第三,国家治理能力会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家治理能力主要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来减轻全球经济金融化,而不是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债务影响的渠道。在经过使用工具变量,主成分分析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实证结果仍保持一致。本文研究表明,我们需要保持各国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透明性与稳定性,并要有意识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水平以抑制全球经济金融化。  相似文献   

14.
《政治学》这一古希腊时期的著作中蕴含着当代"善治"的国家治理思想,其围绕实现人民幸福而优良的生活这一"善治"目标,从社会、政府、人民等多元治理主体,采用微观、中观、宏观的视角,分析古希腊城邦在公民教育、法制建设、政府建设、社会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思想与实践,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提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对这一著作进行重新解读,透过经典著作中关于国家治理欲求"善治"的建构,以期为我国当前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期出现的国家治理层面的问题提供相关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国家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七年间10项指标数据为依据,选取效益提升、社会贡献、创新驱动三个维度,测算国家高新区溢出能力强弱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金融危机前后省域溢出强弱周期波动,2009年后溢出效应增强。国家高新区在经济较发达区域创新驱动溢出效应由强转弱,在经济欠发达区域三个维度强弱转换较为同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纪检监察机关作为一支党内的专门监督机构,其职能是协助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纪检监察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理清纪检监察与国家治理的内在关系,保证权力在法律轨道上运行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新惠 《中国经贸》2012,(14):283-283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已经给传统的国家审计方法带来的一定冲击,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运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来进行国家的治理和创新,提升国家审计的职能以及管理能力。国家审计部门是代表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主要通过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和作用,阐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国家权力正当性与国家能力的关系出发,重新评价清代中国1684年至1911年间国家能力的发展与局限。国家能力具有对外战争和国内治理两个不同维度,二者与国家权力正当性都有密切的关联,但对财政动员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清代国家权力正当性主要体现在对民生福祉等公共利益的维护,国家与社会在此平台上良性互动,一方面地方参与公共物品提供,另一方面,清政府负责地方社会难以承担的大型公共设施。在国内治理方面,清政府看似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在实际运作时也有包括挪移在内的各种方法,减轻了僵化财政体制对国内治理的负面影响,在跨地区的大型公共物品提供方面有较强的直接国家能力。清政府以国内治理为主的直接国家能力和依靠动员地方社会参与国内治理的间接国家能力,在太平天国运动后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但19世纪后期,督抚的"移缓救急"成为支撑户部指拨财政顺利运行的核心要素,一方面使中央政府难以有效管理政府资金,另一方面又能应付国内治理和军费调集时的紧急需要,从而形成巨大的制度惯性,阻碍了晚清中国向现代财政国家制度的转变,这是清代国家能力在19世纪后期发展的重大缺陷,在19世纪末列强争霸的国际形势下最终导致清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工具,对于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政府绩效,推进责任政府建立,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通过健全审计报告体系、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构建并实施治理导向的审计模式等分析国家审计推动国家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戴翔  马皓巍 《南方经济》2023,(10):48-69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国家审计治理是国家八大治理体系之一,会通过改进政府行政影响市场环境,进而影响到资源配置效率。理论分析表明:国家审计治理主要通过成本附加效应和竞争强化效应两个关键作用机制,对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积极作用,但其作用力会因地区法律制度环境和制度成本差异等而表现出异质性。基于企业层面的微观计量检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假说的正确性。此外,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国家审计治理与社会审计监督,在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中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文章研究不仅从国家审计治理的特定维度,为深刻理解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了理论阐释和科学证据,而且具有重要政策含义:更好发挥国家审计治理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不仅需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审计治理自身,还需要在优化地区法律制度环境、破除地方保护,以及加强与社会审计监督协同作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