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6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和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近年来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管理、资金等优势,开创了与东道国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中国高铁的迅猛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飞跃,高铁整体线路里程不断增加,现已居于世界首位。与此同时,高铁装备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能够和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同行业企业分庭抗礼,因此,随着国内高铁技术不断发展和不断成熟,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已经开始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但是从我国目前海外高铁装备供应情况来看,与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尚不匹配,需要加快"走出去"步伐。文章对中国高铁装备"走出去"策略进行分析,为中国高铁装备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4.
跨国公司在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增加出口、解决就业及加快技术革新等方面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无一定数量的跨国公司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根基主要在发达国家的全球6万多家跨国公司及其所属的60多万个分支机构的产值已占世界  相似文献   

5.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0个国家2008—2019年数据,利用修正后的投资引力模型考察东道国营商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总体上,东道国营商环境的提高能够促进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地理区位异质性、发展程度异质性和营商环境子指标异质性;文化距离在东道国营商环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投资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从政府与企业双重维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开阔的市场和广泛的投资机遇。近几年,安徽省企业"走出去"的潜力逐步显现,"走出去"的能力不断提高,成绩显著。为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安徽企业应紧抓"一带一路"这一发展契机,利用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战略,打出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目的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然而中国对外开放时间相对较短,对外直接投资经验相对不足。反观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走国际化道路,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日本已成为世界性经济大国,涌现出一大批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并积累了大量的"走出去"经验,文章对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和日本企业"走出去"后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分析,从中探寻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从而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经过多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实践,安徽省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更加稳固,能力持续增强,经验不断丰富。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安徽企业应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创新"走出去"的路径模式,不断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严西 《大经贸》2004,(10):22-23
中国2000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标志着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从"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今年9月在厦门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作为中国促进跨国投资的重要窗口,首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设立了"一对一,面对面"的项目对接会。同时,中国的整体投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投资者提供的服务愈益到位,中国正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势明显商务部亚洲司的王其辉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竞争优势作了深刻分析。他认为,一是大中型公司具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英国著名的跨国公司问题研究专家约翰·H·邓宁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是指通过在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贸易、科学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带动区域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其具体实施对中国来说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在"走出去"环节中,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企业的"走出去"面临哪些问题,企业如何成功地"走出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力度不断加大。从最初的环保设备出口发展到当前的工程建设服务、运营及维护服务以及对海外环保企业的并购参股,"走出去"的形式日渐多样化。然而在"走出去"过程中,企业自身对开拓沿线市场准备不足、沿线环保市场竞争激烈、政府支持较为有限等问题依然存在。由此,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应该认清自身优势,提升市场开拓针对性;创新"走出去"模式如强化本土化经营、与其他中国企业一起捆绑出海、与发达国家环保企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等,提升"走出去"质量;完善支持体系,打造综合性支持平台,提升绿色金融的支撑力度。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了,但同时也遇到了不少挑战。本文从中国高铁自身的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原因两方面分析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走出去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国家战略。本文从"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内涵入手,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模式及实施路径和发展前景,并从财务角度论述如何防范"一带一路"投资风险,同时就我国财税、审计体制与国际接轨。从而保证"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更加顺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全球基建市场的巨大规模,为中国相关及配套产业走出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在此背景下,中国高速铁路项目成为了基建领域对外投资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中国高铁的建设发展有目共睹,对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构想有巨大促进作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作为高铁产业的新兴大国,在拓展海外铁路市场的过程中,不断面临各种竞争与挑战。作为高铁走出去的典型案例,中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引人注目,文章对此项目的投资决策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高铁海外投资应注意的风险及应对策略,希望可以对其他投资行为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扩展引力模型,利用联合国Comtrade Database SITC中2000—2015年装备制造出口数据,实证分析了"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分别对中国电力装备、通用装备、通信装备、交通装备"走出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通信装备外,"标准化+"与其他三类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更为复杂的"倒U"型关系,或者说"标准化+"的影响存在"两阶段性";标准国际化对4大类装备制造"走出去"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呈线性轨迹;从"一带"国家和"一路"国家分别看,并没有本质差异;"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国4大类装备制造"走出去"。对此,制定和实施中国装备制造标准"走出去"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中国装备制造标准的国际合作,实施标准化互联互通重点项目,是推动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沿线国家或地区能源系统的互联互通,对于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保障相关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等倡导紧密关联。当前,我国电力装备产业正处于转变为"并跑领跑者"角色的关键阶段,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积极面对并清理这些障碍是我国电力装备产业从"大"向"强"转变的必由之路。从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目前所面临的技术差距、压力风险、产能过剩、标准输出等问题出发,结合中国电气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和"走出去"现状,从而提出电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发展情况为参考,对中国构筑外向型经济增长新动力进行探究。从分析来看,积极培育竞争优势,摆脱比较优势丧失所带来的挑战,积极走出去助力经贸强国战略的实现,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新增长的前提保障。首先,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既要坚持技术创新、培育科技人才、强化竞争优势;其次要坚持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最后,还应当积极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提供长远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国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我刊特邀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谈“‘走出去’战略与国际融资”话题。欢迎读者参与讨论,推荐案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有必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立足本省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比较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走出去。本文剖析了辽宁省传统产业发展的问题,进而提出辽宁省传统产业"走出去"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和一批重大标杆项目的逐步落实,云南借助地缘、人缘、通道、产业等优势,积极引导和鼓励有优势、有能力、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不断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但由于云南是内陆边疆省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文章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如何加快"走出去"步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