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国家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要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教育发展规律和岗位特点,就目前高校中存在的用人方式和可能出现的用工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多元化用工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性。通过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达到优化人员素质和队伍结构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高校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港航管理标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港航管理和执法内容的不断增加,以及某些岗位的专业性,作为港航管理的重要辅助力量,加强临时用工队伍建设非常迫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弥补港航管理力量不足,我处近年来招聘了36余名临时用工,与正式人员的比例基本上是1:3。目前,各部门报上来临时用工需求人数是26人,从较长一段时期看,港航管理工作还离不开临时用工队伍,因此,要坚持正式队伍和临时用工队伍"两手抓"、"两手硬",把临时用工人员打造为与执法队员并肩战斗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3.
徐方 《财经界(学术)》2014,(32):112-112
随着港航管理标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港航管理和执法内容的不断增加,以及某些岗位的专业性,作为港航管理的重要辅助力量,加强临时用工队伍建设非常迫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弥补港航管理力量不足,我处近年来招聘了36余名临时用工,与正式人员的比例基本上是1:3。目前,各部门报上来临时用工需求人数是26人,从较长一段时期看,港航管理工作还离不开临时用工队伍,因此,要坚持正式队伍和临时用工队伍“两手抓”、“两手硬”,把临时用工人员打造为与执法队员并肩战斗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4.
随着用工制度改革的推进,劳务派遣作为一个从西方兴起的用工模式被引入中国。实行劳务派遣不仅为政府解决就业问题搭建了新的平台,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高等院校的用人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但因劳务派遣工不属于高校的正式员工,在福利待遇方面经常被排除在外。加之成本控制,导致目前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愈演愈烈。本文基于公平理论的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三个维度来探讨高校派遣员工的福利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为人力资源管理和良好的劳动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2015,(45)
基于我国人力资源的管理逐渐趋于法治化,将劳动用工设计的方式以及存在的风险性作为企业实现人力管理的主要内容。由于企业存在临时用工问题,致使在雇佣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风险。因此,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规避风险、防范风险,才能降低用工存在的风险性。本文针对烟草的种植企业在用工方面,启用临时性雇佣的需求与表现、用工的主要方式以及潜在风险性等展开研究,以便采取有效的法律途径去规避用工风险。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临时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用工形式,临时工属于临时工作人员,不具有编制。在近些年中,基于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基本现状,高校中的“临时工”队伍,人数不断扩大,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当前,“临时工”已经成为了各大高校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散在安全保卫、学生公寓管理、后勤维修、物业、环境卫生、器材看护、医疗服务、餐饮等方面当中,因此,“临时工”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代表着高校的管理水平,影响着高校的整体形象。本文将以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为例,就加强高校临时工队伍的党建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电力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选人用人上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很深的行业印迹。结合工作经验,以实地访谈和书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近年来的劳动用工管理现状,并对如何有效开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透视当前我国的员工派遣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汇慧 《商场现代化》2006,(35):299-300
员工派遣作为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中一种新的用工方式,以其灵活、富于弹性的用人机制引起各方的关注.本文在介绍员工派遣现象出现的背景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员工派遣业发展的状况,其间还存在的问题及应为此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餐饮业的迅速发展,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餐饮业用工短缺在河南省表现尤为明显,这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客户服务水平,而解决用工短缺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用工机制。本文结合河南省就业状况及餐饮业用工特点,分析了河南省用工短缺的原因,并从用人机制、留人机制、职业发展规划制度、培训机制及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餐饮业用工制度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出台和施行必将对企业用人机制带来全面的深远影响.本文针对新法实施企业的用工制度现状,重点分析新法对企业用工制度的影响,并提出企业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企业员工采取何种形式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难题,也理所当然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浙江省万象集团所采取的"阶梯式用工,动态式管理"用人制度对我国的许多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丽 《商业文化》2012,(A03):17-17
劳务派遣这种灵活、便捷的用工形式一直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欢迎。随着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广泛开展,有必要对这种新兴的用人模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社会比较理论的角度对所研究的劳务派遣制度在实施中遇到的公平问题进行概括,提出了我国目前必须从严规制劳务派遣的观点,并着重对劳务派遣制度实施中的同工不同酬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租赁是企业向人才派遣机构进行有偿租赁临时员工的一种形式,是基于市场机制的一种劳动用工形式。在企业人力资源租赁中,存在诸如用工资格审查、制度管理、合同管理、权益损失的风险,因此,在企业人才租赁过程中,应当强化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陈龙 《市场周刊》2020,(17):0021-0021
随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深入,加油站优化用工、人均劳效、创效能力要持续深化改革,一方面,加油站人均劳动效率需要不断提高进而创造效益,另一方面,加油站用工减少直接关系企业安全稳定运营,加油站特别是年销量1500吨以下加油站“用工难”问题十分突出,在公司用人政策是“只出不进”的前提下,如何破解加油站“用工难”问题十分关键,文章分析了目前加油站用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破解年销量1500吨以下加油站“用工难”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的劳务派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亦称人才租赁,是人力资源外包的一种,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用人模式,在我国的企事业机构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但在以往的劳务派遣实践中,存在一些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的施行,结束了我国劳务派遣无法可依的历史,对于强化对劳动者的保护、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采用了多种用工形式,农民工、劳务工、临时工成为企业里的一个特殊群体.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包括临时用工在内的普通劳动者的权益受到空前重视和保护.多种员工身份共存情况下,如何解决处理好员工之间的薪酬平衡,使他们愿意并能够和公司一起成长,一种新型的薪酬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安力 《消费导刊》2014,(3):128-128
在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不少高校为了规避劳动用工风险把劳务派遣作为首选的编制外用工模式,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为保障高校编制外员工合法权益,政府必须完善相应政策,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谢梦雅 《商》2014,(18):140-140
虽然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传统意义上的临时工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临时工作为一种用工形式在我国仍然隐形的存在着,依然发挥着其存在价值的的现实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在法律层面对于临时工的权益保护仍然关注不够,必须加强对临时工的法律保护,否则就与社会的公平正义相违背。本文试从临时工的现状探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法理思考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严由亮  徐细雄 《财贸研究》2021,32(2):89-101
基于公共治理目标嵌入的视角,运用2012年全国第十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政治关联对私营企业用工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政治关联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用工稳定性;企业劳动密集度能够正向调节政治关联与用工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即在高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政治关联促进长期雇佣、减少临时雇佣的效果更显著.进一步研究显示:政治关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政策感知能力、员工集体发声能力,进而对用工稳定性产生正面影响;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较差(即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政治关联对企业用工稳定性的积极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地勘单位三项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有效竞争的劳动用工制度以及有效激励的工资分配制度.对于当前存在的转变观念难、统一认识难、具体操作难、单位性质定位难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难等问题,需要地勘企业深入调查研究、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和积极创新理念,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起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的人事、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