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镇论坛》2011,(13):5-5
南开大学5名学生进行了一项涉及575名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当村官的经历使自己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做村官”时,81.91%的受访者选择“不后悔”,明确表示“后悔”的有9人,约占1.57%。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市场经济的需要、把社会审计推上了市场经济的大舞台,它要求审计咨询在为市场经济服务中担当重要角色,发挥积机作用,作为一名审计事务所所长.是事务所的法定代表人,如何带好自己的队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事务所所长要唱好“三步曲”。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部经理,在你的“一片天”里如何先给自己做一份职位说明书,规范自己的“座位”?切记,你的关键业绩指标的选定要突出“简化、可量化、可操作”的特点,实现人适其位,人尽其能。  相似文献   

4.
即使是慎重的经理,在为本机构招收和挑选推销人员时,也会犯错误.下面将一些最常见的错误以及如何纠正这些错误进行论述.经理们很容易选择一些与自己很相似的推用员,这是一种自然倾向,特别是当一位进行选择的经理本身就是一位成功的推用员时,更是如此.他们总是这样辩解:我成功了,为什么不找一位家我这样的人呢,他也会是一个成功者.然而,这些经理们没有认识到,使他们成功的因素是难以确定的,而且不可能100%地在候选人身上出现。实际上,有竞争力的人常常性格不同,气质各异,并不乘人们料想的那样大致相同。在选人过程中,经…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经理发火 公司经理看到一位青年工人在一堆箱子上打瞌睡,气得经理一把拉醒这个工人,劈头就问:“你月薪多少?”“二百元”,工人迷惑地回答。经理当即掏出两百元甩给这个工人,并大声吼道:“滚!”这个青年工人一愣,就转身走了。 经理找到工头责问:“你怎么雇这种人干活呢?”工头委屈地说:“他根本不在这儿工作,他是来送信的。” 而字先生 古时候,有位教书的先生.说话写文章爱用“而”字.人们就叫他“而字先生”。 一天,而字先生想上街逛逛.临行时让学生做一篇文章.他回来交卷。有位学生为使文章适合老师的口味.词语中用了…  相似文献   

6.
经渎过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促销会上.美国某公司的经理请与会者站起来,看看自己的座椅下有什么东西。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座椅下发现了钱,少则一枚硬币,多则上百美元。这位经理说:“这些钱部归你们了,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有人能猜出这是为什么。最后经理一字一顿地道出了个中缘由。他说,我只不过想告诉你们一个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甚至忘掉的道理: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部分大都市人中,存在着一种被有关专家称之为“心理贫困”的“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自己并不贫困,却时时抱怨“太穷了,收入水平太低”,因此,这些生活早已步入小康或富裕的人们,反而对自己的生活水平很不满足。不久前,北京商情咨询公司对500户居民进行了一次收入与自我评价的调查,结果是低收入阶层最有满足感,12.7%的人自认为“下等”,大多数人自认为“中等”,0.9%的人自认大“上等”。而高收入阶层最无满足感,1/3人自认为“下等”,2/3人自认为“中等”,无一人自认为“上等”。就“心理贫困”症的表现形…  相似文献   

8.
美国财里顾问集团总裁史蒂文·布朗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要勇于承担个人责任。史蒂文·布朗认为:管理者如果想发挥管理效能,个人就得勇于承担责任。杜鲁门任美国总统后,匣在自己的力、公室挂了一条醒目的条幅:“‘扯皮到此为止。”每一位经理都应该效法杜鲁门总统的格言。假若你对所在单位的工作成绩和效益不满意,请不要怪罪通货膨胀,请严格谨慎地检讨自己采用的管理方式。因为职员只能服从于自己所敬重的人,尤其是勇担个人责任的经理。2.不要只控制工作成果。经理如果只想控制工作成果而不想试图去影响职员的思想也是管理上B…  相似文献   

9.
情报点读     
《劳动月刊》2012,(1):71-72
47.5%的人能接受“裸婚”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214人进行在线调查,其结果显示:47.5%的人表示能接受自己或家人“裸婚”,54.2%的人认为在当今社会“裸婚”需要勇气。而在调查中,对“裸婚”的定义受访者给出的排序依次是:没房(89.5%),没车(78.4%),不办婚礼(60.1%),不度蜜月(52.2%)。  相似文献   

10.
金融     
《房地产导刊》2013,(1):19-19
“影子银行”阴影笼罩融资渠道 由起:华夏银行“理财门” 12月初,华夏银行因一款高达1.19亿元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致多名投资者聚集在上海华夏银行大厦门前抗议。据报道,这些客户通过银行购买的宣称收益率高达11%的理财产品到期后不仅没有获利,上亿元投资反而血本无归。华夏银行称,这些产品不是该行自有产品,也非其代销产品,而是由嘉定支行前理财经理私人销售,相关理财经理正被公安机关调查。  相似文献   

11.
封殿胜 《人力资源》2007,(9S):26-27
据赛迪顾问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45%以上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核心人才的保留是近年企业人才管理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也预示着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人才流失的问题. 特别是关键员工的流失很多公司的新员工,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多少行业经验,当他们被培养出来之后,却成为其它企业“瞄准”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避免扮演免费为别人培养人才的尴尬角色?如何留住优秀员工.打赢这场人才的争夺战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激励的实务     
张文 《新前程》2007,(10):I0033-I0035
“绩效管理”相信很多企业都推出过.但在企业当中推绩效管理的感觉如何?”难,难于上青天”,因为它涉及每个人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所以非常之难。其实.在这个令许多HR经理人感到棘手的问题上,根据自己多年的职业经历.我认为只要在做绩效管理之前,注意一些实务性的问题.结果就会非常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何坊 《中外管理》2004,(8):96-97
很多经理人在离开一个企业后,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像祥林嫂那样,四处唠叨、抱怨,仿佛前任老板就是那只下雪后出来的狼,全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品种怪异,基因突变,长着动物的屁股,误人害己耽误事。圣人孔子说:“每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老经理人”,我真诚的建议犯有此种病的经理人,如果不能“三省吾身”,至  相似文献   

14.
《中外管理》2005,(12):103-104
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变革,职业经理人的就职与出局也变得日益频繁。是老板无情无义吗?是自己想入非非吗?面对“在不同阶段.企业必然任用不同类型经理人”的“阶段论”.经理人该如何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老板应该如何在变革中,与经理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白玉  雪华 《上海质量》2004,(8):37-38
如何使本公司的员工自觉地在企业外部支持本公司的创品牌活动?如何使本企业的工作人员向外部传递本公司创建品牌所蕴含的诺言?“激活公司的品牌”活动是:支持、传播本公司创造的品牌产品效应。这是一件员工出于自愿、觉得必须去做的事情,这涉及员工对企业、对领导者.对产品和服务.对前途和对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许军华 《活力》2006,(6):146-146
一、未成年人网络道德失衡的表现 1.网络价值观念模糊。在调查“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道德品质”时,有49.8%的学生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有58.4%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可信”,甚至有18.6%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文明语言,有10.6%的学生认为“网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有27.1%的学生认为“网上可以使用,但是现实中不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7.
瀛海威半年中发生的两次“大地震”.使中国网络服务业的先驱变成了“先烈”。那么,这种地震对张树新、对瀛海威,对中国的IT业乃至中国的企业界意味着什么昵?电脑人想借资本人实现自己的远期梦想,资本人欲靠电脑人得到自己的近期回报.在今天的中国.这种合作也许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于是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瀛海威当初提出的问题:“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到底有多远?”我们是否在刚一起步时就陷入了一种误区?值得庆幸的是,已有清醒的后来者,包括一批电脑人和投资者,在重振旗鼓.另辟蹊径.在“把原有的路与未来的希望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8.
乡镇干部是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音和执行者.也是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如何充分体察民情、了解民心、反映民意。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农民群众之中?作为一名新上任的乡镇干部,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三土一洋”。  相似文献   

19.
精明的中层经理人员,要学会审慎地谋求上级经理的支持。正如他也许会问部下“你以为如何?”或“你需要什么?”一样,中层经理在遇到问题时,聪明的做法是,自己  相似文献   

20.
刘煜 《中外管理》2004,(4):90-92
近日的两则新闻颇为引人关注:一是曾经沸沸扬扬的广西喷施宝假账案风波再起,职业经理人水麒麟与老板对簿公堂;一是微软中国总裁唐骏体面离职,盛大履新。但凡“骨干经理人”跳槽,不论对企业,还是对经理人自己,都注定是件大事。但现实中,又有多少经理人与“原东家”眉目传情之后,却在离职时弄得反目成仇?“双赢”,其实不仅仅适用于企业之间,也适用于核心员工与企业之间。当你准备离开一家企业时,你想到的不应仅仅有倦.有恨,更应该有更理性.更职业的操守,更深刻.更本质的参悟,以及更高远.更宽广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