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中的动力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趋势和潮流的背景下,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城市群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共识。文章客观概述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中的动力机制,根据其客观情况提出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四大提升路径,并进行总结研究。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中的动力机制与提升路径,对于提升山东半岛的综合实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依据全面性、主导性、可获取性、可比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物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相关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各城市物流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物流业综合竞争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投入产出规模、城市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条件及经济发展状况四个主要因子.从总体上说,沿海城市的竞争力高于内地城市,综合性城市强于功能单一的城市.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想实现区域内部协调发展、形成城市群竞争优势,必须先分析其内在的差异。研究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就是整合城市群内部资源,促进城市群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与必要环节。本文综合运用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锡尔系数测度了2005~201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总体以及三大子城市群内部与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总体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内三大子城市群间的经济差异较为明显,但在逐步缩小;三大子城市群中的长株潭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经济差异在扩大,成为总体差异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最后,本文依据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差异测度结果,分析了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多中心多节点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研究是目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因我国城市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较晚,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规律探索等理论研究阶段。本文首先对城市群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给出了理想状态下城市群发展状态的测度原则,以及现实状态下我国城市群的测度方法,并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处于发展阶段的组接阶段。  相似文献   

5.
甘蜜  陈思  黄曦 《工业技术经济》2012,31(2):154-160
川南城市群作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一个重点工业经济圈,其工业经济与物流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区域经济联系、区位商优势,对川南城市群工业发展以及物流市场进行了划分。利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对川南各市综合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再通过与成都市各项指标的比较,提供了确定物流节点数量的方法,并运用聚类分析对川南各市进行了分类,为进一步物流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测度指标体系,并探究其空间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及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维综合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绿色维度的提升对整体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区域差异主要由组间差异导致;政府和市场环境因素是提升发展水平的关键中介因素。基于此,建议加强长三角城市群间的工业合作、推进绿色协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并注重创新环境的建设,以精准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钢铁产品结构是钢铁产业实现结构优化的关键.通过论述中国、美国和日本钢铁产业发展史,划分了中国、日本和美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周期.在此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同期和同阶段中、日、美三国钢铁产品结构,同时对中国钢铁产品演进绩效进行研究,分析并预测了中、美、日三国钢铁产品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而借鉴美国和日本钢铁产业发展经验,指出了中国钢铁产品结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业结构升级与国有工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国有工业布局有很大关系,这两者是造成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基本原因。因此,应当通过推动国有工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即在资源流动的条件下,降低基础工业中国有工业的比重,提高国有工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进一步推动工业技术体系的升级和加工工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研究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的现状,分析网络中优势主体充当的角色,本文收集2018~2022年兰西城市群联合申请专利,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产学研网络和城际关系网络两个维度,研究了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内、外部产学研网络和城际关系网络的结构洞与中间人。兰西城市群协同创新产学研网络整体松散、韧性不足。以兰州大学和青海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占据着结构洞的位置并积极充当中间人,促进了城际关系的产生;网络内部缺少创新能力较强的核心企业,技术市场能力较弱,导致高校和科研机构更趋于与外部主体开展合作;兰州与西宁控制着城际关系网络,并通过充当守门人和代理人与城市群外部城市建立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依据中心地理论和位序——规模理论,以我国三大城市群和7个重点建设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城市体系的首位度分析和位序——规模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群发展机制模型,对十大城市群发展演化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市场参数、政府因素、交通条件是重要的解释变量,以市场为主的社会消费总额和政府财政支出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城市体系演变影响很大,产业结构的演变和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城市群城市体系演变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区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区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陈耀一、引言为矫正改革前30年重工业的畸型发展,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左右,各地区大力进行了以轻纺工业为发展重点的经济调整①。此后,中国经济的增速加快,并出现了1988年和1993年两个增长高峰。那么,这一时期的地区工业...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普遍推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建设智慧城市成为一种趋势,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也逐渐丰富,但智慧城市的发展不能只考虑单个城市,必须要加强区域合作。通过对智慧城市群进行概念定义并梳理国内外文献,可以发现智慧城市有向更大区域发展的潜力,智慧城市群这一全新的建设理念孕育而生。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群有相似的理论基础也有各自的发展特色,本文结合当今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群的规划实践,引出对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群的思考并提出以完善理论研究、加强城际互联性、构建智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保障为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北京工业结构及相对优势变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里,判断一个地区工业相对优势部门采用对地区基础部门的衡量方法(所谓基础部门是指区内主要为外部市场服务的部门),一般用区位商、职能规模、职能度三个指标。区位商(L.Qi),是对区域某一产业相对集中程度的度量 ,在统计上,等于区域该部门就业比例与全国相应部门就业比例的比值。区位商大于1表明该部门为区外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是地区经济的基础部门,区位商值越大,该部门的职能越强。职能规模(Si),即区位商大于1的基础部门中从事对外服务部分的绝对规模职能度(Pi),是职能规模与整个基础部门的规模之比。区位商…  相似文献   

18.
辽宁工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政策赵新良,李向平,陈萍,王广林一、辽宁工业结构现状及增长因素分析1、工业部门结构和技术结构现状1987~199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及其变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下列情况;(1)总产出的部门结构基本上仍是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新兴产...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工业结构高度化与协调化关系中的突出问题80年代中后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动产生了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加工业高度扩张与农业供给能力的相对不足的矛盾;二是以工业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高度扩张与基础薄弱的基础工业尤其是原料工业的矛盾;三是整个加工工业的扩张带动的工业高速增长与发展滞后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部门的矛盾。90年代以来,第一个矛盾随着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加工业的比重下降和农业供给能力的相对增强而有所缓解,第三个矛盾随着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工业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也将逐步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